【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感测分子相互作用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装置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2017年10月10日提交的题为“用于感测分子相互作用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装置(CARBONNANOTUBE-BASEDDEVICEFORSENSINGMOLECULARINTERACTION)”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第62/570,239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官能化碳纳米管基底测量电导变化来感测分子相互作用的装置以及制造所述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碳纳米管装置是已知的。参见US7,416,699、US6,528,020和US7,166,325。然而,碳纳米管装置可能无法在分析生物分子(如在生物样品中)所需的灵敏度水平下操作。因此,需要开发具有对感测生物分子(如生物样品中)的灵敏度的基于碳纳米管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方面涉及使用官能化碳纳米管基底来检测响应于与官能化碳纳米管基底的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导的装置。根据一个方面,碳纳米管基底的特征在于高表面积和半导体属性,其允许由于碳纳米管基底的电导变化而检测到分子相互作用。根据一个方面,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将碳纳米管基底制造到支撑件上,以产生可由于目标分析物与碳纳米管基底(如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电导变化的碳纳米管基底。这类碳纳米管基底的特征在于足够的纳米管定向排列以生成电导。根据一个方面,碳纳米管基底具有高度的碳纳米管定向排列,即大于85%、大于90%、大于95%、大于96%、大于97%、大于98%或大于99%。根据一个方面,碳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造生物传感器装置的方法,其包含/n(a)在基底的表面上形成包含单壁碳纳米管的半导体层,/n(b)形成连接单壁碳纳米管通道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和/n(c)在所述源电极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漏电极的第一部分上方形成介电窗口,同时使所述源电极的第二部分、所述漏电极的第二部分和所述单壁碳纳米管通道暴露。/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0 US 62/570,2391.一种制造生物传感器装置的方法,其包含
(a)在基底的表面上形成包含单壁碳纳米管的半导体层,
(b)形成连接单壁碳纳米管通道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和
(c)在所述源电极的第一部分和所述漏电极的第一部分上方形成介电窗口,同时使所述源电极的第二部分、所述漏电极的第二部分和所述单壁碳纳米管通道暴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的所述包含单壁碳纳米管的半导体层通过连续、浮动的蒸发自组装或旋涂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通过以下步骤形成
在所述半导体层的表面上沉积光致抗蚀剂,
通过光刻法移除所述光致抗蚀剂的一部分以产生凹陷,
将金属沉积到所述凹陷中,以制成接触所述光致抗蚀剂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和
移除所述光致抗蚀剂以产生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的连接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的所述单壁碳纳米管通道通过以下步骤形成
在位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之间并连接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的所述半导体层的一部分上沉积光致抗蚀剂,以产生所述半导体层的暴露部分,
移除所述半导体层的所述暴露部分以产生连接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的所述单壁碳纳米管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壁碳纳米管通道的长度在0.1微米和500微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壁碳纳米管通道的单壁碳纳米管至少95%定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壁碳纳米管通道被官能化以包括与目标分析物化合物同源的捕获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步骤(a)的所述包含单壁碳纳米管的半导体层进行表面处理,以改善沉积的光致抗蚀剂的光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步骤(a)的所述包含单壁碳纳米管的半导体层进行表面处理,以降低疏水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步骤(a)的所述包含单壁碳纳米管的半导体层用芘丁酸进行表面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通道与对应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一起形成在所述基底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通道与对应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一起以阵列形式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用于生物样品的多重分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传感器装置被附着到探针上。
14.一种生物传感器装置,其包含
(a)处于基底的表面上的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通道,
(b)连接所述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通道的相对端的源电极和漏电极,
(c)其中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以检测通过所述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通道的电流响应于与其接触的分析物的变化的方式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物传感器装置,其中所述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通道被官能化为具有与目标分析物同源的捕获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物传感器装置,其中所述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通道被官能化为具有与多个目标分析物同源的多个捕获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物传感器装置,其被附着到探针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生物传感器装置,其被可移除地附着到探针上。
技术研发人员:M·W·迈耶,N·S·萨弗隆,F·J·德克,A·玛莎,
申请(专利权)人:热电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