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和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34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和二次电池,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包括:光伏薄膜层、绝缘保护层以及热封层;所述绝缘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热封层的上表面,所述光伏薄膜层设置于所述绝缘保护层的上表面;其中,所述光伏薄膜层包括N个光伏薄膜单元,所述光伏薄膜单元分别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的光伏薄膜子单元,N≥1。该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不仅能够对电芯进行有效封装,而且使二次电池具有光伏特性,有效提高了太阳能‑二次电池集成体系的便携性,有助于得到高质量的具有自充电功能的二次电池,从而提高直流电装置的续航能力。

A flexible packaging film and secondary cell with photovoltaic characteri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和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薄膜和二次电池,属于能源

技术介绍
太阳能作为一种永续利用的清洁能源,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光伏特性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具体是将太阳的光能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能量转换形式。现阶段,光伏特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现阶段,将太阳能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供电源已成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比如,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和LED灯以及其他相关组件,通过外部壳体的固定,形成一套完整的太阳能电池发电-锂电池储电-LED用电的一体化设备。然而,该装置对于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的组合方式,是通过简单的外部壳体的固定来实现,集成度不高,便携性不足。另外也有在玻璃基底两边分别制造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由于基板的限制,很难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电芯的有效封装,很可能会发生电解液外漏的现象,不仅影响了上述具有自充电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寿命,更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该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不仅能够对电芯进行有效封装,更具有光伏特性,提高了具有自充电功能的二次电池的集成度和便携性,有助于得到高质量的具有自充电功能的二次电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不仅具有自充电功能,且实用性较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二次电池集成系统便携性不高、以及具有自充电功能的二次电池的工作寿命较短且使用风险较高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直流电装置,该直流电装置包括上述二次电池。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包括:光伏薄膜层、绝缘保护层以及热封层;所述绝缘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热封层的上表面,所述光伏薄膜层设置于所述绝缘保护层的上表面;其中,所述光伏薄膜层包括N个光伏薄膜单元,所述光伏薄膜单元分别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的光伏薄膜子单元,N≥1。如上所述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其中,当N>1时,任意两个所述光伏薄膜单元为串联关系或并联关系。如上所述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其中,所述基板的材料为金属或聚合物。如上所述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其中,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绝缘保护层与热封层之间。如上所述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其中,所述封装层通过粘结层设置于所述绝缘保护层与热封层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利用上述任一所述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对电芯进行封装得到。如上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其中,所述第一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柔性封装膜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电芯的第一极耳,所述第二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柔性封装膜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电芯的第二极耳。如上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还包括变压单元和/或控制单元。如上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直流电装置,所述直流电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二次电池。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至少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不仅能够用于电芯的封装,还能够使封装得到的电池具有光伏特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具有自充电功能的二次电池,适宜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2、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与普通的铝塑膜的使用方法相同,因此能够以简单、快捷的方法获得高质量的、具有自充电功能的二次电池,提高了具有自充电功能的二次电池的集成度和便携性;3、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由于采用了上述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进行封装,因此在具有自充电功能的同时不仅不会影响其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寿命,还能够通过光伏充电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机制的调节,比如避免过度放电,从而提高该集成系统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4、本专利技术的直流电装置,由于采用上述二次电池作为电源供给,因此具有优异的续航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伏薄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光伏薄膜层;11:光伏薄膜单元;11a:基板;11b:光伏薄膜子单元;2:绝缘保护层;3:热封层;4:封装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伏薄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包括:光伏薄膜层1、绝缘保护层2以及热封层3;绝缘保护层2设置于热封层3的上表面,光伏薄膜层1设置于绝缘保护层2的上表面;其中,光伏薄膜层1包括N个光伏薄膜单元11,光伏薄膜单元11分别包括基板11a以及设置于基板11a上表面的光伏薄膜子单元11b,N≥1。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主要用于封装,例如,可以用于电芯的封装。该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包括三层功能层,具体地,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热封层3、绝缘保护层2以及光伏薄膜层1。其中,热封层3在一定的加热温度下能够熔融并在冷却后粘合,因此在封装过程中热封层3与待封装物接触并为待封装物提供密闭空间;绝缘保护层2用于进一步阻止外界水汽进入上述密闭空间内部;光伏薄膜层1具有光伏特性以及可挠性,其设置于绝缘保护层2的上表面且在对待封装物完成封装时处于最外部,用于在平面或非平面的条件下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对电能进行存储。具体在制备过程中,本专利技术不限制热封层3、绝缘保护层2、光伏薄膜层1的之间的顺序。例如,可以先在载板上表面设置热封层3,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薄膜层、绝缘保护层以及热封层;/n所述绝缘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热封层的上表面,所述光伏薄膜层设置于所述绝缘保护层的上表面;/n其中,所述光伏薄膜层包括N个光伏薄膜单元,所述光伏薄膜单元分别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的光伏薄膜子单元,N≥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薄膜层、绝缘保护层以及热封层;
所述绝缘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热封层的上表面,所述光伏薄膜层设置于所述绝缘保护层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光伏薄膜层包括N个光伏薄膜单元,所述光伏薄膜单元分别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的光伏薄膜子单元,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其特征在于,当N>1时,任意两个所述光伏薄膜单元为串联关系或并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材料为金属或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绝缘保护层与热封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光伏特性的柔性封装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跃德李素丽李俊义徐延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