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空调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23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型空调扇,包括机壳(10)、安装在机壳(10)内的风机组件(20)、水帘组件(30)和电控部件(40);所述机壳(10)呈箱型结构且前后分别设有出风口(11)和进风口(12);所述水帘组件(30)包括置于出风口(11)与进风口(12)之间的帘幕(31)、置于机壳(10)底部的水箱(32)、和位于水箱(32)上方的帘幕供水构件(33);所述机壳(10)内的风机组件(20)包括至少两台并联或串联电连接的薄型轴流风机(21),所述薄型轴流风机(21)包括轴流式叶轮(211)和薄型电动机,所述轴流式叶轮(211)的轮毂(2111)同轴套装于电动机的外表面,保证轴流式叶轮(211)与电动机转动部分固定连结。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巧而重量轻、材料消耗少而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空调扇主支术令页i或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薄型结构的空调扇。背景丰支术现有技术空调扇是用风机驱动空气,令流动的空气在机内经过布满水的水 帘,使水蒸发而吸收汽化热以降低空气温度,最后送出机外令空气流动和达到降低室内空气 温度的目的。要能取得一定的降温效果,风机的风速和风量必须达到一定值,换言之必须具 有一定的功率,风机的尺寸是决定空调扇整机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在空调扇的发展过程中, 曾出现过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的设计方案,但都因其直径和轴向尺寸太大而使得整机显得很 庞大,最终在巿场上未能站稳脚跟。空调扇技术基本成熟的今天,几乎所有空调扇全部都是 采用直径较小,但长度大的贯流风轮。贯流风轮的长度决定了空调扇整机的高度或宽度,而 其直径决定了整机的厚度,虽然直径相对于轴流风扇较小,但一般也得100亳米以上,加上 风道,尺寸就更大。贯流风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整个风机的长度则是贯流风轮与电动机 的长度总和,所以空调扇整机体积仍然十分庞大,重量在10公斤以上,不仅占地面积大,消 耗塑料及金属材料也很多。此外,现有空调扇风机功率一般都在50瓦以上,都是用单相电容 分相的内转子交流电机或罩极电机驱动,此类电动机体积大、效率低,耗电量大,其铜线消 耗也很大,造成空调扇的制造成本很高。由于它们的普及率又极高,也给消费者带来沉重的 负担。另一方面,交流电动机的控制性能很差,变速困难,空调扇所用交流电动机一般最多 只能实现三级调速,很难实现无级调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 提出一种体积小巧而重量轻、材料消耗少而成本低的薄型空调扇。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制作一种薄型空调扇,包括机壳、安装在机壳内的风机组件、水帘组件和电控部件;所述机壳呈箱型结构且前后分别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水帘组件包括置于出风口与 进风口之间的帘幕、置于机壳底部的水箱、和位于水箱上方的帘幕供水构件;该帘幕供水构 件包括水泵、上水管和带滴水孔的水槽;所述水泵置于所述水箱内,所述上水管将水泵的出 水口与水槽连通;所述机壳内的风机组件包括至少两台并联或串联电连接的薄型轴流风机, 所述薄型轴流风机包括轴流式叶轮和薄型电动机,所述轴流式叶轮的轮毂同轴套装于电动机 的外表面,保证轴流式叶轮与电动机转动部分固定连结。所述薄型电动机是外转子电动机,所述轴流式叶轮的轮毂直接套装在外转子电动机的外 转子上并同轴固定成一体。所述薄型电动机是外转子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或外转子交流电动 机。所述薄型电动机是内转子电动机,所述轴流式叶轮的轮毂固定在内转子电动机输出轴 端,并径向保留间隙地罩设在所述内转子电动机的定子外壳外。所述内转子电动机用直流电 源或交流电源驱动。所述机壳出风口内还设有自动摆风构件,其包括一组摆叶、同步电机和凸轮滑块机构; 该凸轮滑块机构又包括偏心轮和滑块,所述偏心轮固定在同步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位于开设 在滑块上的"U"型槽内;所述各摆叶的两端分别突出有一小轴,活动地安装在机壳上下位 置对称的两小孔内,所述各摆叶其中一端还突出有另一小轴,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块上的小 孔内。所述机壳内、出风口与风机组件之间,还设置有电热器件。 所述电控部件置于机壳内上部。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家用空调扇的有益效果在于1.风机组件是空调扇的核心部件,其厚薄、大小对空气调节装置的整机尺寸和轻重及 耗材多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技术采用包括至少两台并联或串联电连接的超薄型轴流风机的风机组件,使同规格即同样出风量的空调扇的体积大为缩小,重量大为减轻,相应地, 产品的壳体等配件的塑料、金属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大大减少了产品的制作成本,节约社会 资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体积小和重量轻也大大降低贮运费用;2. 现有技术空调扇的风机都用单相电容分相电机或罩极电机,此类电机效率很低,改用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后,效率大幅度提高,使整个风机的耗电量节省了许多,符合国家节能减 排政策;3. 使用方便性大大提高现有产品一般最多只能实现三级调速,本技术釆用直流风 机可在很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薄型空调扇实施例一正投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2是所述薄型空调扇实施例一轴侧投影外观示意图3是所述薄型空调扇实施例一正投影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4是所述薄型空调扇实施例一之自动摆风构件的结构示意图,也即图3中的A-A向剖 视图5是所述薄型空调扇实施例一所用的单台外转子轴流风机的恻视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6是本技术薄型空调扇实施例二所用的单台内转子轴流风机的侧视剖视结构放大 示意图7是本技术薄型空调扇实施例三正投影的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具f本实方包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一本技术薄型空调扇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机壳IO、安装在机壳10内 的风机组件20、水帘组件30和电控部件40;所述机壳10呈箱型结构且前后分别设有出风口 11和进风口 12;所述水帘组件30包括置于出风口 11与进风口 U之间的帘幕31、置于机壳 IO底部的水箱32、和位于水箱32上方的帘幕供水构件33;该帘幕供水构件33包括水泵331、 上水管332和带滴水孔的水槽333;所述水泵331置于所述水箱32内,所述上水管332将水 泵331的出水口与水槽333连通;所述机壳进风口 12处设有防尘网121 ,所述机壳10内的风机组件20包括三台并联或串联电连接并上下呈竖一字型排列的薄型轴流风机21。参见图5,所述薄型轴流风机21包括轴流式叶轮211和薄型电动机,该薄型电动机是 外转子电动机212,所述轴流式叶轮211的轮毂2111直接套装在外转子电动机212的外转子 2121上并同轴固定成一体。并且,所述薄型电动机是外转子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当然,也 可采用外转子交流电动机。如图3所示,并结合参照图4,所述机壳10出风口 11内还设有自动摆风构件60,其包 括一组摆叶61、同步电机62和凸轮滑块机构63;该凸轮滑块机构63又包括偏心轮631和滑 块632,所述偏心轮631固定在同步电机62的输出轴上,并位于开设在滑块632上的"U" 型槽内;所述各摆叶61的两端分别突出有一小轴611,活动地安装在机壳10上下位置对称 的两小孔内,所述各摆叶61其中一端还突出有另一小轴612,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块632上 的腰形小孔6321内。所述同步电机62转动时,其输出轴带动所述偏心轮631旋转,偏心轮 631再带动所述滑块632左右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各摆叶61左右往复摆动,以便扩大送风范 围。所述帘幕供水构件33包括水泵331、上水管332和带滴水孔的水槽333,工作时,水泵 331将水箱中的水通过所述上水管332泵至水槽333内,再洒淋到所述帘幕31上,风机组件 20驱使空气通过带水的帘幕31,将其水分汽化,吸收汽化热而使空气降温。当然,所述帘幕 供水构件33也可采用现有技术空调扇常用的巻帘机构。本技术中,所述电控部件40置于机壳内上部,用以控制各部件询工作,实现现有 空调扇的各种功能如变速、遥控、定时、自动摆风、负离子灭菌等。这些都是现有技术,此 处不再详述。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型空调扇,包括机壳(10)、安装在机壳(10)内的风机组件(20)、水帘组件(30)和电控部件(40);所述机壳(10)呈箱型结构且前后分别设有出风口(11)和进风口(12);所述水帘组件(30)包括置于出风口(11)与进风口(12)之间的帘幕(31)、置于机壳(10)底部的水箱(32)、和位于水箱(32)上方的帘幕供水构件(3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内的风机组件(20)包括至少两台并联或串联电连接的薄型轴流风机(21),所述薄型轴流风机(21)包括轴流式叶轮(211)和薄型电动机,所述轴流式叶轮(211)的轮毂(2111)同轴套装于电动机的外表面,保证轴流式叶轮(211)与电动机转动部分固定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伴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