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现有钢结构通常使用支座作为连接构件,并在支座内设置抗震材料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效果,而抗震材料多为橡胶垫或弹簧,只能起到一定的抗震效果,对于强地震,钢结构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振动极易损坏抗震材料,抗震效果差,并且钢结构极易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呈矩阵分布的钢管桩(1)以及悬挂机构(2),横向放置的钢管桩(1)中部之间通过第一平联(11)固定,纵向放置的钢管桩(1)中部之间通过第二平联(12)固定,钢管桩(1)的顶端上焊接套台(13),钢管桩(1)的顶端上安装有贯穿的横梁(14);/n所述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之间构成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框,并在矩形框内安装支撑机构(3);/n所述悬挂机构(2)包括主悬挂杆(21)、次悬挂杆(22)、主套板(23)、次套板(24)、第一转销(25)、第二转销(26)和勾板(27),主悬挂杆(21)的顶端套入主套板(23)并通过螺栓贯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呈矩阵分布的钢管桩(1)以及悬挂机构(2),横向放置的钢管桩(1)中部之间通过第一平联(11)固定,纵向放置的钢管桩(1)中部之间通过第二平联(12)固定,钢管桩(1)的顶端上焊接套台(13),钢管桩(1)的顶端上安装有贯穿的横梁(14);
所述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之间构成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框,并在矩形框内安装支撑机构(3);
所述悬挂机构(2)包括主悬挂杆(21)、次悬挂杆(22)、主套板(23)、次套板(24)、第一转销(25)、第二转销(26)和勾板(27),主悬挂杆(21)的顶端套入主套板(23)并通过螺栓贯穿连接,主悬挂杆(21)的底端与勾板(27)的上表面焊接,次悬挂杆(22)的顶端贯穿第一转销(25),并通过第一转销(25)贯穿次套板(24)与其活动连接,次悬挂杆(22)的底端套在贯穿主悬挂杆(21)的第二转销(26)上,次悬挂杆(22)绕第二转销(26)旋转,勾板(27)插入套台(13)内;
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斜杆(31)、滑台(32)和弹簧(33),第一平联(11)的两侧加工容纳滑台(32)的滑槽,斜杆(31)的一端抵在四处的钢管桩(1)上,斜杆(31)的另一端与滑台(32)之间通过球形铰链活动连接,滑台(32)和滑槽的侧壁之间通过弹簧(33)连接;
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并对悬挂机构(2)和支撑机构(3)表面和连接处的毛刺抛光;
S2:钢管桩(1)在选定的区域内挖出适配的基坑后,钢管桩(1)插入基坑内,并使用机械使其下沉到指定的深度后停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春亮,刘友良,
申请(专利权)人:郴州市亮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