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内圈、偏心轴承的加工方法及偏心轴承、偏心夹具技术

技术编号:2424627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轴承制造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偏心内圈、偏心轴承的加工方法及偏心轴承、偏心夹具,包括以下步骤:将已经经过外圈加工的毛胚用高精度偏心夹具装夹固定并定位,先通过钻孔在圆柱形坯料的轴向上钻出一个偏心孔,同时留有一定的余量、再用高精度铰刀于钻孔内进行铰削至指定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钻孔与铰孔的加工方式结合自定心技术、高精度夹具,直接于毛坯上加工出需要的偏心孔,其既无需磨削去大量的材料形成偏心的外圆、方便加工、节约生产材料,又能够因此避免因磨削加工中因夹具问题和磨削技术问题造成的加工误差,有效提高产品精度。

Processing method of eccentric inner ring and eccentric bearing and eccentric bearing and eccentric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心内圈、偏心轴承的加工方法及偏心轴承、偏心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心内圈的加工方法、偏心轴承的加工方法和采用前述方法加工而成的偏心轴承,以及一种高精度的偏心夹具。
技术介绍
偏心轴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要偏心轴就能实现偏心功能,降低了偏心机构的制造成本。目前主流的偏心轴承内圈加工方法采用磨削加工技术如图1所示,包括下料(1)—钻孔(2)—淬火+回火(3)—磨内孔(4)—磨外圆(5):其先在毛坯钻出内孔,再在外部预留外磨的余量,在外磨之前进行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磨削加工技术中,轴承行业的电磁无心夹具无法对该类产品进行装夹,采用普通内外圆磨床加工时,装夹困难,而不合理的夹持往往会降低加工精度、损坏工件(或毛胚),最终造成工件尺寸的较大误差(±0.06mm或以上),进而导致偏心量难以保证。并且,大部分偏心轴承的偏心量较大、外圆磨削余量非常大,若全部采用磨削方式进行加工、加工效率非常低,生产成本高,加工误差的问题也更为凸出。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心内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圆柱形坯料用高精度偏心夹具装夹固定并定位,先通过钻孔在圆柱形坯料的轴向上钻出一个偏心孔,同时留有一定的余量、再用高精度铰刀于钻孔内进行铰削至指定精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心内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圆柱形坯料用高精度偏心夹具装夹固定并定位,先通过钻孔在圆柱形坯料的轴向上钻出一个偏心孔,同时留有一定的余量、再用高精度铰刀于钻孔内进行铰削至指定精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内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外圈加工:在装夹前,对圆柱形坯料的外表面进行淬火处理并打磨,加工出外圈;和/或所述淬火处理为高频感应淬火处理和/或有效硬化层深0.3~0.7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内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采用贯穿式无心磨加工和/或圆柱形坯料的硬度加工至HV700~8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内圈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削过程中采用自定心技术。


5.一种偏心轴承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下料:将毛坯加工为所需尺寸的圆柱形一次坯;
高频感应淬火:对圆柱形一次坯进行淬火处理,使其表面硬度为HV700~840;
外圆磨:将淬火处理后的圆柱形一次坯的外表面进行打磨;
钻孔:将圆柱形一次坯用高精度偏心夹具装夹固定并定位,先通过钻孔在圆柱形一次坯的轴向上钻出一个偏心孔形成圆柱形二次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泽林王计峰文志星
申请(专利权)人:人本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匹夫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芜湖之乐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