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352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冷凝器,涉及卧式冷凝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卧式冷凝器的安全预警性能差,换热效果差和冷凝物料排放不畅的问题。所述外壳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膨胀节,所述外壳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缓冲收集罐的一侧设置有氨液出口管,所述外壳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氨气进口管,所述安全阀的一侧设置有放气口,所述安全阀与放气口之间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出口管,所述冷却水出口管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水进口管,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盘管,所述破旋流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保温夹套位于破旋流机构的外部,所述排液管位于破旋流机构的下方,所述保温夹套与破旋流机构之间设置有放空槽。

A horizontal cond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卧式冷凝器
,具体为一种卧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卧式冷凝器是制冷装置的主要热交换设备之一,它的任务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过热制冷剂蒸气,通过其向环境介质放出热量而被冷却、冷凝成为饱和液体,甚至过冷液体,卧式冷凝器采用主物料走壳层,冷却介质走管层,因此,卧式冷凝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市面上的卧式冷凝器,安全预警性能差,没有设置膨胀节,影响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能,甚至设备的寿命,并且卧式冷凝器换热效果差,冷凝过程中冷凝物料排放不畅,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卧式冷凝器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冷凝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卧式冷凝器的安全预警性能差,换热效果差和冷凝物料排放不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膨胀节,所述外壳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设置有两个,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法兰,且连接法兰设置有四个,所述连接法兰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外壳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收集罐,所述缓冲收集罐的一侧设置有氨液出口管,所述外壳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氨气进口管,所述氨气进口管的一侧设置有安全阀,所述氨气进口管与安全阀之间设置有进料管,所述安全阀的一侧设置有放气口,所述安全阀与放气口之间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出口管,所述冷却水出口管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水进口管,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盘管,所述缓冲收集罐包括排液管、保温夹套、放空槽和破旋流机构,所述破旋流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保温夹套位于破旋流机构的外部,所述排液管位于破旋流机构的下方,所述保温夹套与破旋流机构之间设置有放空槽。优选的,所述排液管与破旋流机构密封连接,所述保温夹套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夹套为U型结构。优选的,所述螺旋盘管与冷却水出口管和冷却水进口管均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螺旋盘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法兰的外部,所述外壳与连接法兰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壳与膨胀节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与氨气进口管和氨液出口管均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与外壳焊接连接,所述外壳与安全阀和压力表均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卧式冷凝器通过设置冷却水出口管、冷却水进口管和螺旋盘管,首先通过外部连接管与进料管连接,物料迅速进入外壳内部,此时,将水箱中的冷却水通过水泵经过冷却水进口管进入螺旋盘管内,冷却水在螺旋盘管内经过多个循环回路,使得物料的冷却换热效果更加好,解决了传统卧式冷凝器的换热效果差的问题。2.该卧式冷凝器通过设置压力表和安全阀,压力表显示外壳内部的气压,若外壳内部的气压值过高时,打开安全阀,通过放气口对外壳内部气压进行泄放,若外壳内部的气压值过低时,通过放气口接入气管向外壳内部输气,以此平衡外壳内部的气压,安全预警性能好,膨胀节可补偿壳体因温差而引起的附加应力,从而使得设备更加安全、可靠,解决了传统卧式冷凝器安全预警性能差的问题。3.该卧式冷凝器通过设置破旋流机构、缓冲收集罐和保温夹套,缓冲收集罐便于卧式冷凝器中的冷凝物质的分离、排放,保温夹套的内端面与缓冲收集罐的外端面的形状相匹配,且二者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放空槽,以供物料通过,通过破旋流机构采用中空柱体内形成数个竖向的通道,以避免卧式冷凝器中冷凝物料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漩涡流,保证冷凝物料的顺利排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区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支撑架;2、外壳;3、连接法兰;4、固定螺栓;5、膨胀节;6、进料管;7、氨气进口管;8、安全阀;9、压力表;10、放气口;11、缓冲收集罐;12、氨液出口管;13、冷却水出口管;14、冷却水进口管;15、螺旋盘管;16、排液管;17、保温夹套;18、放空槽;19、破旋流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外壳2,外壳2设置有两个,两个外壳2之间设置有膨胀节5,可补偿壳体因温差而引起的附加应力,从而使得设备更加安全、可靠,结构之间的密封性更加好,外壳2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1,且支撑架1设置有两个,外壳2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法兰3,且连接法兰3设置有四个,连接法兰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4,外壳2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收集罐11,避免卧式冷凝器中冷凝物料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漩涡流,保证冷凝物料的顺利排放,避免在卧式冷凝器内部产生微负压,影响卧式冷凝器的正常运行,缓冲收集罐11的一侧设置有氨液出口管12,外壳2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氨气进口管7,氨气进口管7的一侧设置有安全阀8,氨气进口管7与安全阀8之间设置有进料管6,安全阀8的一侧设置有放气口10,安全阀8与放气口10之间设置有压力表9,安全预警性能好,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出口管13,冷却水出口管13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水进口管14,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盘管15,缓冲收集罐11包括排液管16、保温夹套17、放空槽18和破旋流机构19,破旋流机构19设置有两个,保温夹套17位于破旋流机构19的外部,排液管16位于破旋流机构19的下方,保温夹套17与破旋流机构19之间设置有放空槽18避免卧式冷凝器中冷凝物料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漩涡流,保证冷凝物料的顺利排放,避免在卧式冷凝器内部产生微负压,影响卧式冷凝器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排液管16与破旋流机构19密封连接,保温夹套17与外壳2固定连接,保温夹套17为U型结构,使得物料的冷却换热效果更加好。进一步,螺旋盘管15与冷却水出口管13和冷却水进口管14均密封连接,结构之间的连接更加合理。进一步,螺旋盘管15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法兰3的外部,外壳2与连接法兰3通过固定螺栓4固定连接。进一步,外壳2与膨胀节5密封连接,外壳2与氨气进口管7和氨液出口管12均密封连接,可补偿壳体因温差而引起的附加应力,从而使得设备更加安全、可靠,结构之间的密封性更加好。进一步,支撑架1与外壳2焊接连接,外壳2与安全阀8和压力表9均固定连接,使得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固、可靠。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外部连接管与进料管6连接,物料迅速进入外壳2内部,此时,将水箱中的冷却水通过水泵经过冷却水进口管14进入螺旋盘管15内,冷却水在螺旋盘管15内经过多个循环回路,使得物料的冷却换热效果更加好,最终循环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出口管13流出外壳2内部,重新循环流入水箱内,与此同时,通过气泵经由氨气进口管7向外壳2内输送氨气,氨气作为制冷剂迅速反应成为氨液,最终由氨液出口管12流出,使用过程中,压力表9显示外壳2内部的气压,若外壳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外壳(2)之间设置有膨胀节(5),所述外壳(2)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1),且支撑架(1)设置有两个,所述外壳(2)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法兰(3),且连接法兰(3)设置有四个,所述连接法兰(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4),所述外壳(2)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收集罐(11),所述缓冲收集罐(11)的一侧设置有氨液出口管(12),所述外壳(2)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氨气进口管(7),所述氨气进口管(7)的一侧设置有安全阀(8),所述氨气进口管(7)与安全阀(8)之间设置有进料管(6),所述安全阀(8)的一侧设置有放气口(10),所述安全阀(8)与放气口(10)之间设置有压力表(9),所述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出口管(13),所述冷却水出口管(13)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水进口管(14),所述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盘管(15),所述缓冲收集罐(11)包括排液管(16)、保温夹套(17)、放空槽(18)和破旋流机构(19),所述破旋流机构(19)设置有两个,所述保温夹套(17)位于破旋流机构(19)的外部,所述排液管(16)位于破旋流机构(19)的下方,所述保温夹套(17)与破旋流机构(19)之间设置有放空槽(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外壳(2)之间设置有膨胀节(5),所述外壳(2)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架(1),且支撑架(1)设置有两个,所述外壳(2)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法兰(3),且连接法兰(3)设置有四个,所述连接法兰(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栓(4),所述外壳(2)下方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收集罐(11),所述缓冲收集罐(11)的一侧设置有氨液出口管(12),所述外壳(2)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氨气进口管(7),所述氨气进口管(7)的一侧设置有安全阀(8),所述氨气进口管(7)与安全阀(8)之间设置有进料管(6),所述安全阀(8)的一侧设置有放气口(10),所述安全阀(8)与放气口(10)之间设置有压力表(9),所述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出口管(13),所述冷却水出口管(13)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水进口管(14),所述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盘管(15),所述缓冲收集罐(11)包括排液管(16)、保温夹套(17)、放空槽(18)和破旋流机构(19),所述破旋流机构(19)设置有两个,所述保温夹套(17)位于破旋流机构(19)的外部,所述排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永昌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