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4347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其包括有多能源输入系统、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和多能源输出系统,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用以输入多种低品位热源,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用以将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输入的多种低品位热源转换为高品位热源,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用以实现所述高品位热源的多路输出。上述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能够将污水余热、太阳能热、空气能热泵热能和工业余热等多种低品位热源转换为高品位热源,并将所述高品位热源多路输出以满足热水、供暖、蒸汽以及烘干需求,实现了污水余热、太阳能热、空气能热泵热能和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实现了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节能、减排。

Multi energy complementary energy comprehensive resourc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多能源资源化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工业的日益发展,社会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我国的能源利用普遍地存在两种现象:一方面,每年消耗大量的能源为化工电镀、冶金、食品烟草烘干、纺织印染等行业提供工业能量支持,以及为城市社会提供供暖和热水供应;另一方面,社会上存在大量的20℃--55℃的低品位热源水被废弃,像工业废水、洗浴废水、地热尾水、城市集中供热冷凝水等,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将废弃的低品位能量转移成可为用户利用的高品位热源,并进行能源综合资源化管理利用,实现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节能、减排,是行业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多种低品位热源转换为可供用户利用的高品位热源输出的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其包括有多能源输入系统、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和多能源输出系统,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分别与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多能源输出系统连接,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用以输入多种低品位热源,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用以将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输入的多种低品位热源转换为高品位热源,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用以实现所述高品位热源的多路输出。优选地,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包括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和磁能热泵系统,所述余热循环利用系统与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连接,所述磁能热泵系统与多能源输出系统连接。优选地,所述余热循环利用系统为一壳管式换热器,所述磁能热泵系统为一热泵,该热泵内置有电磁加热装置。优选地,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包括有污水余热输入口、工业余热输入口、太阳能热输入口和空气源热泵热输入口,所述污水余热输入口、工业余热输入口、太阳能热输入口和空气源热泵热输入口分别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连接。优选地,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包括有热水输出口、供暖热源输出口、蒸汽热源输出口和烘干热源输出口,所述热水输出口、供暖热源输出口、蒸汽热源输出口和烘干热源输出口分别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连接。优选地,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还包括有多能互补循环系统和磁能蓄热系统,所述多能互补循环系统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连接,所述磁能蓄热系统分别与热水输出口、供暖热源输出口连接。优选地,所述多能互补循环系统为一壳管式换热器,所述磁能蓄热系统包括有一与所述多能互补循环系统的蓄热水箱,该蓄热水箱内置有电磁加热装置。优选地,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还包括有依次连接的高温热回收防腐换热器、热泵系统和蒸汽热力储存系统,所述高温热回收防腐换热器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连接,所述蒸汽热力储存系统分别与蒸汽热源输出口和烘干热源输出口连接。优选地,所述高温热回收防腐换热器为一壳管式换热器,所述热泵系统为一空气源热泵,该空气源热泵包括有水箱和电磁加热装置,所述蒸汽热力储存系统为一蒸汽室,所述蒸汽室与所述空气源热泵的水箱连接。优选地,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还包括有制冷输出口,该制冷输出口与空气源热泵的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上述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能够将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输入的污水余热、太阳能热、空气能热泵热能和工业余热等多种低品位热源转换为高品位热源,并通过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将所述高品位热源多路输出以满足热水、供暖、蒸汽以及烘干需求,实现了污水余热、太阳能热、空气能热泵热能和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实现了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节能、减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包括有多能源输入系统300、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和多能源输出系统100,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分别与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300、多能源输出系统100连接。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300包括有污水余热输入口301、工业余热输入口302、太阳能热输入口303和空气源热泵热输入口304。所述污水余热输入口301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连接,用以将市政系统的污水输入至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所述工业余热输入口302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连接,用以将电镀、冶金、钢铁、印染、化工、皮革和建材等行业的工业废水输入至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所述太阳能热输入口303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连接,用以将太阳能热输入至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所述空气源热泵热输入口304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连接,用以将空气源热泵从空气中吸取的热量输入至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100包括有热水输出口101、供暖热源输出口102、蒸汽热源输出口103和烘干热源输出口104,所述热水输出口101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连接,用以输出热水;所述供暖热源输出口102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连接,用以输出供暖用热水至暖气片;所述蒸汽热源输出口103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连接,用以输出蒸汽;所述烘干热源输出口104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连接,用以输出烘干用蒸汽以满足烘干需求。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200包括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201和磁能热泵系统202,所述余热循环利用系统201分别与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200的污水余热输入口301、工业余热输入口302、太阳能热输入口303和空气源热泵热输入口304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循环利用系统201为一壳管式换热器,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循环利用系统201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换热器,所述磁能热泵系统202为一热泵,该热泵内置有水箱和电磁加热装置。所述余热循环利用系统201(壳管式换热器)通过换热从污水余热、太阳能热、空气能热泵热能和工业余热中提取热量,所述磁能热泵系统202通过热泵压缩机做功进行换热,使热泵的蒸发器吸收所述余热循环利用系统201的热量,热泵蒸发器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热泵冷凝器,热泵的水箱内的水吸收热泵冷凝器的热量被加热,热泵内置的电磁加热装置对水箱内的水进行辅助加热。所述磁能热泵系统202分别与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100的热水输出口101、供暖热源输出口102、蒸汽热源输出口103和烘干热源输出口104连接,对应输出热水、供暖用热水、蒸汽、烘干用蒸汽以满足热水、供暖、蒸汽以及烘干需求。本技术的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能够将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300输入的污水余热、太阳能热、空气能热泵热能和工业余热等多种低品位热源转换为高品位热源,并通过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100将所述高品位热源多路输出以满足热水、供暖、蒸汽以及烘干需求,实现了污水余热、太阳能热、空气能热泵热能和工业余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包括有多能源输入系统、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和多能源输出系统,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分别与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多能源输出系统连接,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用以输入多种低品位热源,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用以将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输入的多种低品位热源转换为高品位热源,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用以实现所述高品位热源的多路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包括有多能源输入系统、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和多能源输出系统,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分别与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多能源输出系统连接,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用以输入多种低品位热源,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用以将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输入的多种低品位热源转换为高品位热源,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用以实现所述高品位热源的多路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包括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和磁能热泵系统,所述余热循环利用系统与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连接,所述磁能热泵系统与多能源输出系统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循环利用系统为一壳管式换热器,所述磁能热泵系统为一热泵,该热泵内置有电磁加热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能源输入系统包括有污水余热输入口、工业余热输入口、太阳能热输入口和空气源热泵热输入口,所述污水余热输入口、工业余热输入口、太阳能热输入口和空气源热泵热输入口分别与所述高能效多能转换系统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能互补能源综合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能源输出系统包括有热水输出口、供暖热源输出口、蒸汽热源输出口和烘干热源输出口,所述热水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智慧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