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338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属于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该太阳能取暖装置包括壳体、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空腔中的两个导风板、位于所述两个导风板之间的导风通道、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中的太阳能集热元件、连通所述导风通道与壳体外部的风管、与所述风管对应设置的风机、设置在所述风管中的电加热丝;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空气夹层,导风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导风通道与空气夹层连通的除霜活门,还包括设置有气‑水换热器的储水箱。该取暖装置对空气的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并且能够在阴雨天和夜间使用,且带有除霜功能,供暖效果好。

A grid type solar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利用太阳能进行取暖就是对太阳能的一种非常合理的利用方式。在中国北方,冬天多依靠燃烧化石燃料进行取暖,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要害的污染气体,冬天采用化石燃料燃烧进行取暖是造成北方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中国南方,冬天因为没有暖气,因此室内取暖多采用空调的方式,而采用空调取暖的方式会使用大量的电能,并且空调的取暖效果有限,小功率空调难以满足取暖需求,并且通常单台空调只能满足单个房间的取暖需求,如果一个家庭有多个房间,那么就需要同时工作,并且如果需要室内时刻保持一定温度,空调就需要时刻保持工作状态,因此所需要的电力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综合上述分析,发现使用太阳能进行取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取暖方式,因此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种形式的太阳能取暖器。目前将太阳能取暖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然后将室内的取暖器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为室内的取暖器供电,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一种是在室外设置太阳能聚热板或聚热真空管,用太阳能聚热板或聚热真空管加热工质(例如水),然后用泵将工质(水)循环在室内的换热器与室外的太阳能聚热板之间,将太阳能聚热板中吸收到的热量传递到室内;一种是在室外有太阳能聚热板或聚热真空管,然后将室内的空气抽至室外太阳能聚热板,利用太阳能聚热板加热室内空气,然后将空气抽回到室内,从而将室内加热。由于前两种方式既需要外部设备,同时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内部设备,因此成本较高,并且安装时,占用空间较大,且安装不是很方便,因此现有技术中,多将研究重点放在第三种类型上。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这一领域拥有多项专利,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10172433.4的中国专利(专利名称:太阳能取暖器)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取暖器,该太阳能取暖器包括太阳能聚热网、透明导流挡板、风机、外壳、进风口、出风口,太阳能聚热网是在金属网表面涂上太阳能吸热涂层,至少两层太阳能聚热网叠加使用作为本太阳能取暖器的聚热部件,风机将室内空气从进风口引入,在透明导流挡板的导流下,室内空气反复冲刷太阳能聚热网,空气被加热后从出风口回到室内。该专利的太阳能取暖器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换热效率高等优点,然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专利中的太阳能取暖器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该太阳能取暖器的壳体中设置有导流板,虽然导流板能够使得空气被加热的更加充分,但是因为导流板的是向着空气流动方向倾斜的,在被导流板遮挡的地方,空气流动的比较缓慢,导致空气被加热的不均匀,导热加热效果较差,同时,因为空气在导流板上被挡住,反射回来冲刷到太阳能聚热网上,但因为导流板的倾斜方向,导致只有在一个面上反射回来的空气能够有效冲刷聚集网,而另一个面却需要经过壳体的内壁进行一次反射后才能冲刷聚热网,因此空气的加热效率低。其次,该太阳能电暖气只能在阳光充足的白天使用,如果遇到阴雨天或者夜晚,就不能进行取暖;此外,如果是北方地区使用,夜晚的温度会比较低,在太阳能取暖器的太阳能取暖装置上会在结霜,并且北方的室外温度一般难以使上面凝结的霜自行融化,导致太阳能取暖器不能正常工作,综上,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太阳能取暖器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对空气加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能够阴雨天或夜间使用、带除霜功能的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包括壳体、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空腔中的两个导风板、位于所述两个导风板之间的导风通道、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中的太阳能集热元件、连通所述导风通道与壳体外部的风管、与所述风管对应设置的风机、设置在所述风管中的电加热丝;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倾斜的迎风板,相邻两个迎风板的首尾通过一个背风板连接,形成一呈锯齿状结构的导风板。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与壳体之间形成空气夹层,导风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导风通道与空气夹层连通的除霜活门。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通道的两端设置有连通壳体外部的通风孔。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有气-水换热器的储水箱,所述导风通道通过空气管路与所述气-水换热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为一平板。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集热元件包括至少两排沿气流方向平行设置的太阳能集热网,所述太阳能集热网的表面涂覆有吸热涂层。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集热元件包括至少两排沿气流方向平行设置的太阳能集热板,所述太阳能集热板的表面涂覆有吸热涂层。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上开有多个横向的导风孔。进一步地,相邻两排太阳能集热板上的导风孔在高度上错开设置。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的壳体中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导风板,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导风板为锯齿状结构,导风板由迎风板和背风板依次连接而成,当空气在导风通道中流通过程中,空气会不断在迎风板、太阳能集热元件、背风板之间不断反射,空气可以不断冲刷太阳能集热元件,使得空气被充分均匀加热。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导流板的方式,可以通过增加锯齿结构中,迎风板与背风板之间的角度,使其不产生死角,使得空气在被加热的同时,可以在导风通道中流通更加通畅。并且采用导流板的方式只有一个面可以直接将空气反射到太阳能集热元件上,而本技术的锯齿形导风通道,迎风板和背风板能同时反射气流,使得加热效率更高。此外,该太阳能取暖装置中设施有电加热丝,使得太阳能取暖装置能够在阴雨天气或者夜晚使用,增加了太阳能取暖装置的适用性和实用性。(2)本技术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的导风板上设置有除霜活门,太阳能取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冬天早上会在太阳能集热元件上结霜,使得太阳能取暖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元件不能有效吸收太阳光,从而影响使用,通过设置除霜活门,风机将通过电加热丝加热的空气快速的吹到太阳能集热元件上,然后将霜从除霜活门排出,使得太阳能取暖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元件能够快速的吸收太阳能,从而更加快速的为室内取暖。(3)本技术太阳能取暖装置的导风通道两端设置有通风孔,能够在室内不需继续加热时或者太阳能取暖装置内部温度过高时,热量可以通过通风口排出,能够避免过高的增加室温和保持太阳能取暖装置内部热量均衡,提高使用寿命。(4)本技术太阳能取暖装置还包括设置有气-水换热器的储水箱,并将储水箱设置在室内,当室内温度达到需要的温度后。多余热空气可以进入储水箱中的气-水换热器进行换热,将水加热,从而将热量存储起来,然后夜间热水向室内放出热量,继续向室内供暖,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并且太阳能取暖装置能够夜间继续为室内供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夜间供暖的问题。(5)本技术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的太阳能集热元件可以是至少两排太阳能集热网,为网状结构,在太阳能集热网表面涂有吸热涂层,网状结构可以使得阳光透过网孔,为使得所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空腔中的两个导风板(2)、位于所述两个导风板(2)之间的导风通道(3)、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3)中的太阳能集热元件(4)、连通所述导风通道(3)与壳体(1)外部的风管(5)、与所述风管(5)对应设置的风机(6)、设置在所述风管(5)中的电加热丝(7);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导风通道(3)连通进风口(8)和出风口(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空腔中的两个导风板(2)、位于所述两个导风板(2)之间的导风通道(3)、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3)中的太阳能集热元件(4)、连通所述导风通道(3)与壳体(1)外部的风管(5)、与所述风管(5)对应设置的风机(6)、设置在所述风管(5)中的电加热丝(7);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导风通道(3)连通进风口(8)和出风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倾斜的迎风板(16),相邻两个迎风板(16)的首尾通过一个背风板(17)连接,形成一呈锯齿状结构的导风板(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2)与壳体(1)之间形成空气夹层,导风板(2)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导风通道(3)与空气夹层连通的除霜活门(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式太阳能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3)的两端设置有连通壳体(1)外部的通风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宝军台德亮姚峰管德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埃能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