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母副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971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提供一种螺母副结构和车辆,所述螺母副结构包括:螺栓,所述螺栓包括顺次同轴连接的头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基准螺母,所述基准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基准螺母的外周面设置有外棘齿;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周面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部和用于与所述基准螺母的外棘齿互锁的内棘齿。解决了传统的螺母副结构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衰减和松脱的问题。

Nut sub structur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母副结构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螺母副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上大部分部件之间都是使用螺母副进行连接和紧固的,通过施加设定的紧固力矩产生夹紧力,使得相互连接的零件之间紧密连接。但车辆使用工况恶劣,在耐久性试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振动,螺纹副的紧固力矩会发生衰减,严重的出现松脱现象。特别是对于直接承受车身载荷的底盘件,承受着较大的各种冲击和振动荷载,在外力作用下极易产生螺纹副力矩衰减和松脱现象,由此带来了车辆的异响、零件损坏、性能衰减等诸多问题。因此,提供一种防衰减、防松脱,以确保车辆性能稳定的螺母副结构是本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螺母副结构和车辆,解决了传统的螺母副结构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衰减和松脱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母副结构,所述螺母副结构包括:螺栓,所述螺栓包括顺次同轴连接的头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基准螺母,所述基准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基准螺母的外周面设置有外棘齿;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周面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部和用于与所述基准螺母的外棘齿互锁的内棘齿。优选地,所述基准螺母包括同轴设置的螺母头和棘齿部,所述螺母头和所述棘齿部的内周面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杆接合的内螺纹,所述棘齿部的外周面设置有所述外棘齿。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母设置有相互连通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面设置有所述内棘齿。优选地,所述棘齿部具有沿远离所述螺母头渐缩的锥状外周面,所述第二通孔为与所述棘齿部对应的圆台孔,所述圆台孔的小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棘齿部的自由端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开槽。优选地,多个所述开槽在所述棘齿部的自由端周向设置。优选地,当所述内棘齿和所述外棘齿呈互锁状态时,所述内棘齿能够至少部分卡入所述开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杆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结构的小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结构的大径;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结构的螺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安装有上述的螺母副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母副结构和车辆,包括螺栓、基准螺母和锁紧螺母,在具体使用时,将螺栓的螺杆部分(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穿过零部件的锁紧孔,将基准螺母旋拧于第一螺杆上并按照技术要求达到拧紧力矩,以将零部件夹紧,再将锁紧螺母旋拧于基准螺母上,此时,锁紧螺母的螺纹部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锁紧螺母的内棘齿与基准螺母上的外棘齿互锁,以达到限制基准螺母反向转动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螺栓、基准螺母和锁紧螺母相互之间的锁紧力,从而解决了螺母副结构易衰减和松脱的问题。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螺母副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的螺母副结构的螺栓的结构图;图3为图1所示的螺母副结构的基准螺母的主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基准螺母的俯视图;图5为图3所示的基准螺母的剖视图;图6为图3所示的基准螺母的外棘齿的结构图;图7为图3所示的基准螺母的开槽的结构图;图8为图1所示的螺母副结构的锁紧螺母的结构图;图9为图8所示的锁紧螺母的俯视图;图10为图8所示的锁紧螺母的剖视图;图11为图8所示的锁紧螺母的内棘齿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螺栓,101-头部,102-第一螺杆,103-第二螺杆,2-基准螺母,201-螺母头,202-棘齿部,203-开槽,3-锁紧螺母,302-第二通孔,303-第一通孔,4-零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母副结构,所述螺母副结构包括:螺栓1,所述螺栓1包括顺次同轴连接的头部101、第一螺杆102和第二螺杆103;基准螺母2,所述基准螺母2与所述第一螺杆102螺纹连接,所述基准螺母2的外周面设置有外棘齿;锁紧螺母3,所述锁紧螺母3的内周面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螺杆103螺纹连接的螺纹部和用于与所述基准螺母2的外棘齿互锁的内棘齿。在具体使用时,将螺栓1的螺杆部分(包括第一螺杆102和第二螺杆103)穿过零部件4的锁紧孔,将基准螺母2旋拧于第一螺杆102上并按照技术要求达到拧紧力矩,以将零部件4夹紧,再将锁紧螺母3旋拧于基准螺母2上,此时,锁紧螺母3的螺纹部与第二螺杆103螺纹连接,锁紧螺母3的内棘齿与基准螺母2上的外棘齿互锁,以达到限制基准螺母2反向转动的目的,从而解决了螺母副结构易衰减和松脱的问题。如图3-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内棘齿和外棘齿相互锁合,所述基准螺母2包括同轴设置的螺母头201(为了方便螺母头201的旋拧,这里的螺母头可以为螺母六角头,当然,也可以为本领域人员常用的其他螺母头结构)和棘齿部202,所述螺母头201和所述棘齿部202的内周面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杆102接合的内螺纹,所述棘齿部202的外周面设置有所述外棘齿。这里的内棘齿和外棘齿分别均匀的分部在锁紧螺母3的内周面和棘齿部202的外周面,其具体结构如图11和图6所示。锁紧螺母3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设置,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螺母3设置有相互连通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2,所述第一通孔303和所述第二螺杆10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通孔302的内周面设置有所述内棘齿。这里的第一通孔303用于和第二螺杆103螺纹连接,第二通孔302用于和棘齿部202互锁。进一步的,所述棘齿部202具有沿远离所述螺母头201渐缩的锥状外周面,所述第二通孔302为与所述棘齿部202对应的圆台孔,所述圆台孔的小端与所述第一通孔303相连通。当锁紧螺母3旋拧于棘齿部202上时,圆台孔会使得具有锥状外周面的棘齿部202向内收缩形变,使得棘齿部202向外产生回弹力,从而加大内棘齿和外棘齿之间的锁紧力。如图5和图7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母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副结构包括:/n螺栓(1),所述螺栓(1)包括顺次同轴连接的头部(101)、第一螺杆(102)和第二螺杆(103);/n基准螺母(2),所述基准螺母(2)与所述第一螺杆(102)螺纹连接,所述基准螺母(2)的外周面设置有外棘齿;/n锁紧螺母(3),所述锁紧螺母(3)的内周面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螺杆(103)螺纹连接的螺纹部和用于与所述基准螺母(2)的外棘齿互锁的内棘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副结构包括:
螺栓(1),所述螺栓(1)包括顺次同轴连接的头部(101)、第一螺杆(102)和第二螺杆(103);
基准螺母(2),所述基准螺母(2)与所述第一螺杆(102)螺纹连接,所述基准螺母(2)的外周面设置有外棘齿;
锁紧螺母(3),所述锁紧螺母(3)的内周面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螺杆(103)螺纹连接的螺纹部和用于与所述基准螺母(2)的外棘齿互锁的内棘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螺母(2)包括同轴设置的螺母头(201)和棘齿部(202),所述螺母头(201)和所述棘齿部(202)的内周面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杆(102)接合的内螺纹,所述棘齿部(202)的外周面设置有所述外棘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3)设置有相互连通且同轴设置的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2),所述第一通孔(303)和所述第二螺杆(10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通孔(302)的内周面设置有所述内棘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部(202)具有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庆良孙仁杰王庆辉刘伯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