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文武专利>正文

双室共用型分体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79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室共用型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室内机组中含有两套室内换热器和送风装置,两室内换热器在机组中连通后由一对暗敷于墙内的冷媒管路连接管与室外机组接通,室内机组嵌装在需进行空气调节的两相邻房间的隔墙中,机组对应于两房间墙面的外表面分别装有两个面板,面板上均设有回风口和送风口。(*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空调器,更具体说是一种嵌装在两相邻房间隔墙中的可对两个房间分别或同时进行空气调节的双室共用型分体式空调器。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诸如家庭房间或类似的小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家用型空调器主要有以下两类以窗式空调器为代表的整体式空调器和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代表的分体式空调器。整体式空调器的各部件均安装在一个机体内,故而存在着运行噪声高、震动大、布局局限性大和窗置安装时影响室内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等缺点,而分体式空调器将主要噪声源的冷媒压缩机和散热风机及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和送风装置分别置于室外和室内,由传递冷媒的封闭管路将室内外机组连通,因其具有运行噪声低,室内机组布置相对灵活等优点,因而在家用型空调器中的占有率不断提高,逐步成为主流机种,但上述空调器只能对一个封闭空间(一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对于同时或分别需对两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时,只能通过分别设置空调器的方法予以解决,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费者总购置费用及减少室外机组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空调器生产厂推出了多单元组合型分体式空调器。如(一拖二“子母机”等)该空调器由一个室外机组和多个室内机组(家用型通常为两个)构成,能够同时或分别对两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但是由于室外机组需分别与各内室机组连通冷媒管路,冷媒管路加长,接头增多,冷媒的附加填充量增加,使冷媒因管路较长、接头较多而致泄漏的可能性增加,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剧。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诸缺点的能够对相邻房同时或分别进行空气调节的双室共用型分体式空调器。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组内,装有两套室内换热器和送风装置,机组嵌装在需进行空气调节的相邻两房间的隔墙中,两套装置中间有一可隔绝两房间气流、温度、气味及声响相互干扰的隔板,两室内换热器在机体内连通后,由一对暗敷于墙内的冷媒管路与室外机组连通,机体对应于两房间墙面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两个面板,面板上均设有回风口和送风口,其后分别装置的室内换热器将回风口吸回的空气进行处理(冷却或加温)后,由送风装置回输给各自房间,从而达到了对两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与单压缩机多单元组合型分体式空调器相比优点在于1、两房间的室内机组组合在一个机体内,冷媒管路总长度和接头数大为减少,降低了冷媒可能生产泄漏的可能性。2、室内机组嵌装在墙体中,基本不占用室内有效空间,易与室内环境协调。3、室内机组的部分运行噪声,可通过墙体衰减吸收,有利于运行噪声的进一步降低。4、冷媒管路和冷凝水排放管路及电气线路的室内部分完全暗敷于墙内,不影响室内环境,可完全避免其他物体对于管路的碰击等不利因素,有利于对管路的保护,进一步减少管路中冷媒泄漏的可能性,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管路基本不与空气接触,保温性能得以加强,冷媒能量传输损耗进一步降低。5、室内机组的结构件、冷媒管路、冷凝水排放管路、电气传输线路的总量和冷媒附加填充量减少,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6、空调器的部分电气控制线路(主要是低压电子线路)和风向调节装置与面板组合为一体,线路通过接插件与机内电路连接,可方便地进行分离检查维修。下面将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除特别说明外,均以单冷型空调器为例)附附图说明图1空调器室内机组正视图附图2附图1中A-A剖面示意图附图3电气控制面板结构示意图附图4室内换热器冷媒管路连接示意图附图5框架结构、机架定位紧固减振装置示意图附图6附图5中A-A剖面示意图附图7附图5中B-B剖面示意图附图8电气控制系统原理框图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室内机组的正视图如附图1所示,在A-A剖面(参见附图2)上,室内换热器1和2,送风装置3和4、冷凝水集水槽5和6及将在其他附图中提及的相关部件安装在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机架7上,机架固定在与墙体8锚固为一体的框架9上,两套室内换热器、送风装置之间,设有一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隔板10将两套换热、送风装置隔开,两室内换热器的冷凝水收集排放装置的相互连通的集水槽由导管与暗敷于墙体中的一根排水管连通并引向室外,两集水槽可用过渡管联通,也可整体制造,机架的两个外表面(相当于两房间对应墙面处)分别装有两个面板,安装在机架上的室内换热器和送风装置的位置分别与面板上回风口11和12、送风口13和14的位置相对应,每侧面板由面板框15、上掀式回风口面板16、风向调节机构17、电器控制面板18构成,回风口面板亦可与面板框整体一起制造,而在其上方设置可以插入和抽出空气滤网的插槽,面板的送风口设有风向调节机构,送风口与回风口之间,设有隔板19,以阻断两口的气流在面板内部的相互干扰。在附图3中,电气控制面板的薄膜面板20的后面装有传导键21,在外力作用下,可通过传导键对安装在其后面的线路板22上的控制开关23进行操作控制,线路板通过连接线24和接插件25与机架内的电气系统实现电气联接,在面板背面的电气装置以外,有一电气绝缘护罩26,由紧固件27固定在面板框上,面板框15由螺杆紧固件28固定于框架外部与框架制成一体的片状螺帽29上,框架与面板框之间的紧固点数视面板大小而定,一般不少于4点,面板框上的螺杆凹孔用孔帽30遮盖。两室内换热器冷媒管31和32在机架内联通后由引出管33和34通过接头35和36与暗敷于墙内的冷媒连接管37和38接通,并引向室外机组交汇点39和40处用钎焊的方法将它们与引出管接通。为了在两套室内换热器不同时工作时,非工作状态的室内换热器表面不致因本侧送风装置停止工作而产生结霜现象,在两室内换热器的液态冷媒管口(也称高压口)处分别设有控制冷媒通过的电磁阀41和42,该阀与本侧送风装置同步工作(见附图4)在附图5、6、7中,在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相邻两房间之间的隔墙8上,开有一大小与框架相适应的墙洞,框架的端面框43和44分别置于墙洞的外边缘,端面框的外平面与墙面平齐并与墙体可靠锚固,两个端面框的相应顶部和底部之是的定位件45和46通过螺杆紧固件47将两端面板连接成整体(图中仅标出一处),定位件上位于螺杆紧固点的螺杆孔为长圆形,使定位件能够适应由于各使用场所墙体厚度略有不同而使两端面框间距不同的情况(一般墙体厚度在240mm-300mm之间),机架7放置在框架形成的空间内,机架底脚48搁置在框架下部的定件46上,底脚断面呈冂形,刚好可以卡住定位件,机架顶框49与框架上部定位件45的配合情行与此相同,从而限定了机架的位置,机架底脚与定位件之间,放置有可减少送风装置工作振动的具有良好弹性阻尼特性的减震垫50,在机架顶框上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杆51与上定位件45之间的顶撑作用,将机架固定在框架内。空调器电气控制系统依空调器的功能,性能、控制方式等设计要求各有不同,附图8给出了本实施例(单冷型空调器)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因图中各线路单元均为已知技术,故未给出具体线路),设置在面板上的控制开关23(52)在外力作用下启动电气系统并经温度设定电路53(54)设定好温度后,由比较器55(56)对来自温度采样电路57(58)的采样电信号与温度设定电信号进行比较,比较结果经驱动器59(60)控制送风装置3(4)和位于室内换热器冷媒管路回路中的电磁阀41(42)工作,驱动器59(60)之间接有或门电路61,只要两路送风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室外机组、室内机组及连接室内、外机组的冷媒管路构成的双室共用型分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室内机组中含有两套室内换热器1和2及送风装置3和4,两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机组中连通后由一对冷媒连接管37和38与室外机组接通,室内机组嵌装在需进行空气调节的两相邻房间的隔墙8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许文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