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239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外壳、换热器、电机、贯流风叶、压缩机和电器元件;所述贯流风叶采用卧式设计,所述贯流风叶的一侧为换热器所环绕,另一侧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外壳在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在所述出风风道端部的前方设置有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室外机可隐藏在建筑物墙壁内而设置,保证了较大的进风范围,且有利于保持建筑物外部的整齐美观和安全性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隐藏在墙内的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普通的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采用轴流风机,从侧面及后面进风,从前面出风,因此,安装时必须暴露在建筑物外部,有碍建筑物外观和市容。为此,申请号为98111333.8,专利技术名称为“墙内全隐藏式冷暖分体空调器室外机”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采用离心风机或贯流风机,以促成前进风并前出风的单面吸排气设计概念,使得该室外机的侧面、后面、顶面和底面都隐藏在建筑物外墙内,有利于建筑物外部的整齐和美观。但是,单面吸排气的室外机,其进风范围较小,影响了空调器的换热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进风范围较大的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外壳、换热器、电机、贯流风叶、压缩机和电器元件;所述贯流风叶采用卧式设计,所述贯流风叶的一侧为换热器所环绕,所述贯流风叶的另一侧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外壳在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在所述出风风道端部的前方设置有出风口。根据本技术的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环绕所述贯流风叶的后上方、上方和前上方而设置,所述外壳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方和前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换热器和贯流风叶的下方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外壳在所述出风风道端部的前方设置有出风口。根据本技术的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环绕所述贯流风叶的后下方、下方和前下方而设置,所述外壳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和前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换热器和贯流风叶的上方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外壳在所述出风风道端部的前方设置有出风口。实施本技术的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由于进风口位于室外机的两个面上,出风口位于室外机的正面,因此,可以将室外机隐藏在建筑物墙壁内而设置,保证了较大的进风范围,且有利于保持建筑物外部的整齐美观和安全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的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室外机中换热器和贯流风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室外机的整体外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的实施例二中,换热器和贯流风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的实施例三中,换热器和贯流风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外壳、换热器11、贯流风叶12、电机2、压缩机3和电器盒4。其中,换热器11、贯流风叶12和电机2设置在室外机的左边,采用卧式设计。为了便于维修时更换电机2和贯流风叶12,将电机2设置在换热器11和贯流风叶12的外侧(左侧)。如图2所示,换热器11呈折线式,环绕贯流风叶12的后上方、上方和前上方;贯流风叶11和换热器12的下方形成出风风道15。为了得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应使贯流风叶12靠近换热器11的后端部设置,使出风风道15的截面轮廓线近似为阿基米德螺线。压缩机3采用立式压缩机,竖直设置在室外机右侧。如图3所示,整个室外机的外壳依其内部结构设计成相应的换热室6和机械室7,贯流风叶11、换热器12和电机2设置在换热室6内,压缩机3和电器盒4设置在机械室7内。由于立式压缩机的高度大于换热器的高度,因此,换热室6的高度比机械室7低,室外机顶部呈阶梯状设计;且将连接通往室内机的连接管的连接阀门1设置在换热室6上方的机械室7的侧面上。换热室6的顶部和前上部与换热器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8,换热室6的前下部与出风风道1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9。为了使进风更加顺畅,换热室6的顶部采用圆弧卧式柱体结构。所述换热室6的顶部还可以采用网状结构,其截面可为圆弧形、方形或多边形等。本技术在安装时,底面、侧面和背面均可以紧贴墙壁,因此可以有多种安装方式。可以将本技术的室外机设置在建筑物预留的墙洞内,使室外机的底部、后部和左右两端面紧贴墙壁,在换热室6上方预留一定的进风空间。在工作状态下,室外空气从室外机的顶部和前上部的进风口8进入室外机内,在换热器12中进行热交换,经出风风道15和室外机前下方的出风口9排出室外。由于顶盖呈阶梯状,在换热室上方自然形成进风空间,因此,在安装时还可以使机械室顶部紧贴墙壁,从而进一步缩小了所需的安装空间,使用更为灵活方便。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换热器21呈弧线式,贯流风叶22靠近换热器21的后端部而设置,贯流风叶22和换热器21的下方形成出风风道25,出风风道25的截面轮廓线近似为阿基米德螺线。为了便于从室外机的后侧维修电器元件,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电器盒4设置在换热室6中的出风风道25的后侧。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换热器31环绕贯流风叶32的后下方、下方和前下方而设置;贯流风叶32和换热器31的上方形成出风风道35。为了得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应使贯流风叶32靠近换热器31的后端部设置,使出风风道35的截面轮廓线近似为阿基米德螺线。压缩机仍采用立式压缩机,竖直设置在室外机右侧。整个室外机的外壳依其内部结构设计成相应的换热室和机械室,贯流风叶32、换热器31和电机设置在换热室内,压缩机和电器盒设置在机械室内。换热室的底部和前下部与换热器3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换热室的前上部与出风风道3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风口。为了使进风更加顺畅,换热室的底部采用圆弧卧式柱体结构。所述换热室的底部还可以采用网状结构,其截面可为圆弧形、方形或多边形等。本技术在安装时,顶面、侧面和背面均可以紧贴墙壁,因此可以有多种安装方式。可以将本技术的室外机设置在建筑物预留的墙洞内,使室外机的顶部、后部和左右两端面紧贴墙壁,并通过安装架使室外机的底部与建筑物之间预留一定的进风空间。此种室外机亦适合挂壁式安装方式。在工作状态下,室外空气从室外机的底部和前下部的进风口进入室外机内,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经出风风道和室外机前上方的出风口排出室外。本技术的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适用于制冷量在1800W-9000W范围内的分体式空调器系统。通过在GB/T 7725-1996标准工况下(即制冷运行室内侧空气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室外侧空气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4℃;制热运行室内侧空气干球温度20℃、湿球温度15℃,室外侧空气干球温度7℃、湿球温度6℃)测试,其能效比在3.3-3.8W/W之间,是一款节能性较好的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外壳、换热器、电机、贯流风叶、压缩机和电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叶采用卧式设计,所述贯流风叶的一侧为换热器所环绕,所述贯流风叶的另一侧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外壳在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在所述出风风道端部的前方设置有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环绕所述贯流风叶的后上方、上方和前上方而设置,所述外壳在所述换热器的上方和前方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换热器和贯流风叶的下方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外壳在所述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藏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外壳、换热器、电机、贯流风叶、压缩机和电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叶采用卧式设计,所述贯流风叶的一侧为换热器所环绕,所述贯流风叶的另一侧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外壳在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外壳在所述出风风道端部的前方设置有出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民张辉刘雁斌李双皓黄昌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