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23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染色箱,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贯穿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和过滤板,所述过滤箱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和密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染色箱、过滤箱、活性炭吸附板、过滤板、螺纹孔、密封槽、固定板、螺栓和密封圈的进行配合,实现了可以对废液进行处理的目的,避免未经处理的废液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顺应节能环保的时代潮流,提高了使用者对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的体验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性,解决了以往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不具有废液处理结构的问题。

A dyeing device for composite spin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
本技术涉及染色装置
,具体为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
技术介绍
染色即染上颜色,也称上色,是指用化学的或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而使其着色,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染色可以使物体呈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颜色,用五颜六色来装点生活,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用于对复合纺纱进行染色,但以往的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大多不具有废液处理结构,未经处理的废液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不能顺应节能环保的时代潮流,降低了使用者对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的体验感,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性,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具备可以对废液进行处理的优点,解决了以往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不具有废液处理结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染色箱,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贯穿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和过滤板,所述过滤箱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和密封槽,所述活性炭吸附板和过滤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纹端延伸至螺纹孔的内腔并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槽的内腔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表面与固定板的底部接触。优选的,所述染色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横管,所述横管的左端与过滤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所述过滤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所述横管的表面套设有阀门。优选的,所述染色箱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相对的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线轮,所述染色箱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相对的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支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染色箱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承与染色箱右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染色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染色箱顶部的两侧均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第一导向轮,所述染色箱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管,所述竖管的内腔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竖管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第二导向轮。优选的,所述染色箱正面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染色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接线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底板、染色箱、过滤箱、活性炭吸附板、过滤板、螺纹孔、密封槽、固定板、螺栓和密封圈的进行配合,实现了可以对废液进行处理的目的,避免未经处理的废液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顺应节能环保的时代潮流,提高了使用者对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的体验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的实用性和使用性,解决了以往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不具有废液处理结构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活性炭吸附板,用于吸附染色液中的色素和有害物质,通过设置过滤板,用于过滤废液中的颗粒物和其他不溶解的杂志,通过设置密封槽和密封圈,用于提高过滤箱的密封性,通过设置螺栓和螺纹孔,用于对固定板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用于传动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转动杆,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用于带动第二线轮转动,通过设置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用于引导纺纱的移动,通过设置控制面板,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和显示工作信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板、2染色箱、3过滤箱、4活性炭吸附板、5过滤板、6螺纹孔、7密封槽、8固定板、9螺栓、10密封圈、11横管、12出液管、13第一支板、14第一支撑杆、15第一转动杆、16第一线轮、17第二支板、18第二支撑杆、19第二转动杆、20第二线轮、21第一皮带轮、22第一电机、23第二皮带轮、24第二电机、25搅拌叶、26第一导向轮、27竖管、28移动板、29弹簧、30竖杆、31第二导向轮、32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底板1、染色箱2、过滤箱3、活性炭吸附板4、过滤板5、螺纹孔6、密封槽7、固定板8、螺栓9、密封圈10、横管11、出液管12、第一支板13、第一支撑杆14、第一转动杆15、第一线轮16、第二支板17、第二支撑杆18、第二转动杆19、第二线轮20、第一皮带轮21、第一电机22、第二皮带轮23、第二电机24、搅拌叶25、第一导向轮26、竖管27、移动板28、弹簧29、竖杆30、第二导向轮31和控制面板32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请参阅图1-3,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染色箱2,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3,过滤箱3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贯穿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4和过滤板5,过滤箱3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6和密封槽7,活性炭吸附板4和过滤板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螺栓9,螺栓9的螺纹端延伸至螺纹孔6的内腔并与螺纹孔6的内壁螺纹连接,密封槽7的内腔设置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的表面与固定板8的底部接触,染色箱2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横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染色箱(2),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3),所述过滤箱(3)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贯穿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4)和过滤板(5),所述过滤箱(3)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6)和密封槽(7),所述活性炭吸附板(4)和过滤板(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螺栓(9),所述螺栓(9)的螺纹端延伸至螺纹孔(6)的内腔并与螺纹孔(6)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槽(7)的内腔设置有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10)的表面与固定板(8)的底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染色箱(2),所述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箱(3),所述过滤箱(3)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贯穿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4)和过滤板(5),所述过滤箱(3)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6)和密封槽(7),所述活性炭吸附板(4)和过滤板(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螺栓(9),所述螺栓(9)的螺纹端延伸至螺纹孔(6)的内腔并与螺纹孔(6)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密封槽(7)的内腔设置有密封圈(10),所述密封圈(10)的表面与固定板(8)的底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箱(2)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横管(11),所述横管(11)的左端与过滤箱(3)右侧的底部连通,所述过滤箱(3)左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液管(12),所述横管(11)的表面套设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纺纱用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箱(2)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板(13),所述第一支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4),所述第一支撑杆(14)相对的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5),所述第一转动杆(15)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线轮(16),所述染色箱(2)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板(17),所述第二支板(17)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银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佳艺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