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066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传输机构和感应线圈。传输机构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用于对钎杆进行传输;感应线圈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且位于传输机构的上方,用于与感应加热设备连接,对传输机构上的钎杆进行加热;感应线圈的末端开设有喷淋口,用于对加热后的钎杆进行喷冷却液淬火。本申请所采用的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将对钎杆的淬火操作集中在一个工位上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A heat treatment device of drill rod for blast furnace op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热处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高炉开口用钎杆属于一种冶金用钎具,在高炉开口作业时,开口机提供的冲击功和扭矩需通过钎杆传递给钎头,钎头以旋转切削和冲击破碎的方式钻开出铁口。由于钎杆处于冲击载荷与扭矩的交变载荷工作环境,弯曲和断裂成为高炉开口用钎杆的主要失效形式,此外,由于钎杆与钎头通常采用螺纹连接,若螺纹强度不够会引起螺纹失效,直接导致钎杆报废。因此通过热处理提高高炉开口用钎杆的硬度、强度及韧性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考虑到封堵出铁口的炮泥的硬度较低,无需进行整体热处理,只需表面热处理即可。目前钎杆的热处理工艺为表面淬火+低温回火。表面淬火过程中,需要从加热工位将加热后的钎杆搬运至冷却液池中进行冷却处理,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生产周期,同时冷却液池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过程中存在生产效率低下,且冷却设备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传输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对钎杆进行传输;和感应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上方,用于与感应加热设备连接,对所述传输机构上的钎杆进行加热;所述感应线圈的末端开设有喷淋口,用于对加热后的钎杆进行喷冷却液淬火。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感应线圈为中空结构,所述感应线圈的两端均连接有用于进水的通水管。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喷淋口沿所述感应线圈的内侧壁均匀布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喷淋口至少布置在一匝所述感应线圈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喷淋口的尺寸为所述感应线圈径向尺寸的1/3-1/4。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感应线圈的下方设有水箱,用于收集从所述喷淋口喷出的冷却液。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传输机构包括:驱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主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的轴向与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主动轮用于驱动钎杆绕钎杆的自身轴向转动;和从动轮,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从动轮的轴向与水平方向呈锐角设置,每两个中心对称设置的所述从动轮为一组;沿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有多组从动轮,用于支撑和带动钎杆沿钎杆的轴向运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传输机构还包括:套筒,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支撑柱,一端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从动轮铰接;所述套筒内设有与所述支撑柱配合的导向滑槽;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套筒内,且具有绕自身轴向转动的自由度;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柱螺纹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柱在所述导向滑槽内滑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套筒配合的限位法兰,所述套筒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限位法兰的端面抵接,用于将所述限位法兰限位在所述套筒内。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限位法兰为圆环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在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传输机构和感应线圈,传输机构用于对钎杆进行传输,感应线圈位于传输机构的上方,感应线圈用于对传输机构上的钎杆进行加热,并借助感应线圈的末端开设的喷淋口对加热后的钎杆进行喷冷却液冷却,实现对钎杆的淬火处理。本申请所采用的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制作成本低,将对钎杆的淬火操作集中在一个工位上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1中一组从动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从动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C向半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感应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传输机构;201、驱动电机;202、主动轮;203、从动轮;204、套筒;205、支撑柱;206、连接杆;208、限位法兰;209、底座;210、锁紧螺母;3、感应线圈;301、喷淋口;302、通水管;4、水箱;5、钎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进行说明。其中,图1中A向为钎杆的进给方向,图2中B向为钎杆的转动方向。所述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1、传输机构2和感应线圈3。传输机构2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上,用于对钎杆5进行传输;感应线圈3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上且位于传输机构2的上方,用于与感应加热设备连接,对传输机构2上的钎杆5进行加热;感应线圈3的末端开设有喷淋口301,用于对加热后的钎杆5进行喷冷却液淬火。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在支撑架1上固定安装有传输机构2和感应线圈3,传输机构2用于对钎杆5进行传输,感应线圈3位于传输机构2的上方,感应线圈3用于对传输机构2上的钎杆5进行加热,并借助感应线圈3的末端开设的喷淋口301对加热后的钎杆5进行喷冷却液冷却,实现对钎杆5的淬火处理。本申请所采用的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制作成本低,将对钎杆5的淬火操作集中在一个工位上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3位于钎杆5的运动路径上,传输机构2带动钎杆5从感应线圈3的内部穿过,使感应线圈3对钎杆5的四周同时加热,加热更加均匀,加热效率更高。感应线圈3的末端为冷却区,冷却区位于钎杆5预设传输方向的末端,冷却区内的感应线圈3上开设有喷淋口301,冷却液从喷淋口301处喷出至钎杆5的表面,对加热后的钎杆5进行水淬降温。冷却液可以采用水、油或者其他能够达到冷却效果的液体。传输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01和多个驱动轮,多个驱动轮并排布置形成传输通道,将钎杆5放置在该传输通道上,驱动电机201驱动驱动轮转动,进而带动钎杆5沿传输方向移动。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感应线圈3为中空结构,感应线圈3的两端均连接有用于进水的通水管3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n传输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对钎杆进行传输;和/n感应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上方,用于与感应加热设备连接,对所述传输机构上的钎杆进行加热;所述感应线圈的末端开设有喷淋口,用于对加热后的钎杆进行喷冷却液淬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
传输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对钎杆进行传输;和
感应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上方,用于与感应加热设备连接,对所述传输机构上的钎杆进行加热;所述感应线圈的末端开设有喷淋口,用于对加热后的钎杆进行喷冷却液淬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为中空结构,所述感应线圈的两端均连接有用于进水的通水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口沿所述感应线圈的内侧壁均匀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口至少布置在一匝所述感应线圈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口的尺寸为所述感应线圈径向尺寸的1/3-1/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的下方设有水箱,用于收集从所述喷淋口喷出的冷却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开口用钎杆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马世博闫华军张双杰刘玉忠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