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296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冷风机、冷风收集存储装置、气体导管、外套管,所述冷风收集存储装置设置有两个冷风进风口,所述气体导管一端自冷风收集存储装置冷风出风口接入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内设置有内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装置放置于挤塑机头和冷却水槽之间,主要适用于发泡度达80%绝缘的热态定型过程中,本装置实施过程中,在热态绝缘下方吹冷气可解决热态绝缘在进入水槽冷却之前因自重而造成椭圆度增大的现象,而且冷风冷却提高了绝缘外表面的强度,保证了绝缘的尺寸稳定性和绝缘外观的质量,对绝缘内部泡孔的均匀致密性有一定提升。

A cable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冷却装置
本技术专利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电缆生产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漏泄同轴电缆是一种外导体不完全封闭的电缆,具有传输线和天线双重功能,现广泛应用在山洞、隧道、矿井和楼宇等无线信号不能远距离传输的地方。衰减是漏泄同轴电缆最主要的一个技术指标,低衰减可确保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覆盖,因此为达到预期衰减,需要将绝缘的发泡度提高到80%甚至更高。对于挤塑温度在130℃以上、发泡度达80%的绝缘在热态定型过程中的冷却甚为关键,若冷却不当绝缘芯线会存在缺陷严重影响成品的电气性能。现已经使用的冷却方法均重点关注热态绝缘芯线进入水槽后的冷却方式,有直接进入热水槽(40℃~60℃)或冷水槽(10℃~25℃)、热水(40℃~60℃)或冷水(10℃~25℃)喷淋,这种冷却方式下热态绝缘需经过距挤塑机头约1米距离才进入水槽,这段距离内热态绝缘会在自重和外表面未完全硬化的状态下进入水槽,会造成绝缘表面出现“麻点”和水纹、尺寸不均匀、外径椭圆较大、内部“串孔”较多较大等缺陷,为保证绝缘外观质量,需通过拉拔,但拉拔后的绝缘外观也并非光滑,无法保证圆整度、尺寸的稳定性,进而确保绝缘芯线的质量,保证电缆的衰减和电压驻波比等技术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具体为一种嵌套式冷却装置,目的是提高挤塑温度在130℃以上、发泡度达80%的热态绝缘冷却质量,应用在距离挤塑机机头0.5米~1米处进入水槽之前的热态冷却过程,减小因热态绝缘自重造成的外径椭圆度,同时通过冷风冷却使绝缘外表面在进入水槽之前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其在水冷却过程中不因水的冲击在外边面留下水纹和麻点,改善水槽冷却后成缆尺寸的不均匀的问题,以保证绝缘的外观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冷风机1、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气体导管3、外套管4,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设置有两个冷风进风口,气体导管3一端自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的两处冷风出风口分别接入外套管4,外套管4内设置有内套管5。进一步的,外套管4内及内套管5通过套管固定装置6固定,套管固定装置6为圆盘形结构,套管固定装置6开有与内套管5的外径一致的内孔,可确保内套管5插入固定,在套管固定装置6的外径边缘处有与外套管4外径一致的开槽,可确保外套管4插入固定。进一步的,套管固定装置6固定外套管4和内套管5处于同心位置,套管固定装置6的外径边缘处有与外套管4外径一致的开槽,其中外径边缘处是指距离外径边缘2~4mm处。进一步的,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为长方体,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内壁具有保温层且收集口完全封闭冷风机1的出风口。进一步的,外套管4的内径比内套管5的外径大40%~50%,内套管5的底部切削掉其总体积的20%~30%。本技术专利可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专利装置放置于挤塑机头和冷却水槽之间,主要适用于发泡度达80%绝缘的热态定型过程中,本装置实施过程中,在热态绝缘下方吹冷气可解决热态绝缘在进入水槽冷却之前因自重而造成椭圆度增大的现象,而且冷风冷却提高了绝缘外表面的强度,保证了绝缘的尺寸稳定性和绝缘外观的质量,对绝缘内部泡孔的均匀致密性有一定提升。在提高绝缘发泡度的同时,保证绝缘线芯在完全冷却后表面的平滑度和圆整度、尺寸的稳定性,降低绝缘表面的水痕和外径的椭圆度,减弱绝缘中的“串孔”,确保绝缘芯线的质量,提高电缆的衰减和电压驻波比等技术指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专利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外套管和内套管的右视图。图中:1冷风机2冷风收集存储装置3气体导管4外套管5内套管6套管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专利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专利提供的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参照附图1和2,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包含有冷风机1、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气体导管3、外套管4、内套管5、套管固定装置6,以下以实际生产13/8〞型漏泄同轴电缆为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装置放置于挤塑机头和冷却水槽之间,距离挤塑机头0.5米,距离冷却水槽0.3米。冷风机1是冷气的输出装置,该装置可持续稳定的输出温度在5℃~10℃的冷风,示意图中1中的网格是冷风机的出风口。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是冷风的收集装置,具有0.5立方米~1立方米的存储空间,且内壁具有保温层,确保冷风机1输出的冷风温度不会很快被外界影响,该装置完全封闭冷风机1的出风口,以确保最大量的收集冷气,该装置侧边开有两个小孔可接气体导管3,是收集到冷气的输出口。气体导管3在与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和外套管4的连接处有匹配的连接头,确保连接的稳定可靠。外套管4的长度为1米,材质为塑料,内孔为11.5厘米,在正上方有间隔10厘米的小孔,可接气体导管3,外套管4上方靠近挤塑机方向的5个小孔通过气体导管3与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侧边的一个小孔相连,外套管4上方远离挤塑机方向的4个小孔通过气体导管3与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侧边的另一个小孔相连。内套管5的长度为1.1米,材质为塑料,外径为7.8厘米,内孔为7.5厘米,内套管5的底部切削掉1.5厘米,切削口处于内套管5的正下方,套管固定装置6可固定外套管4和内套管5处于同心位置,并且进行密封,确保内外套管中的冷气不会在此处逃逸到外界,并且与挤塑机模芯和模套处于同心位置,挤塑机生产的绝缘芯线从内套管5中通过。外套管4的内径比内套管5的外径大40%~50%,可确保气体导管3通过的冷风在此处有足够的缓冲空间,而且气体导管3输出的冷气是吹到内套管5的外壁上,避免了因气体导管3输出的较高压力的冷风直接吹到热态绝缘表面而造成绝缘很大的变形;内套管5的底部切削掉20%~30%,可使缓冲过的气体通过此次进入到内套管内部达到冷却绝缘的效果,而且气体从绝缘芯线的下面吹到绝缘表面可解决因绝缘自重造成外径椭圆较大,内套管5的内径比热态绝缘外径大60%~80%,可确保热态绝缘不会刮擦到内套管5,同时较大的空间可使被加热的冷风在两端被迅速排出,带走较多的热量,达到冷却绝缘外表面的作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冷风机(1)、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气体导管(3)、外套管(4),所述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设置有两个冷风进风口,所述气体导管(3)一端自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的两处冷风出风口分别接入外套管(4),所述外套管(4)内设置有内套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冷风机(1)、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气体导管(3)、外套管(4),所述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设置有两个冷风进风口,所述气体导管(3)一端自冷风收集存储装置(2)的两处冷风出风口分别接入外套管(4),所述外套管(4)内设置有内套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4)内及内套管(5)通过套管固定装置(6)固定,所述套管固定装置(6)为圆盘形结构,所述套管固定装置(6)开有与内套管(5)的外径一致的内孔,可确保内套管(5)插入固定,在所述套管固定装置(6)的外径边缘处有与外套管(4)外径一致的开槽,可确保外套管(4)插入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雨虞俊李彦弘李亚明王文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