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幕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95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化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屏幕保护膜,包括基层,设置在基层下表层的粘胶层,基层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内电介质层、外电介质层、表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膜的边缘衔接有硅胶缓冲边,硅胶缓冲边与保护膜的接触面通过卡嵌和粘接的方式贴合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硅胶缓冲边与保护膜的边缘处进行贴合,能够提高保护膜边缘处的抗冲击能力,整体上提高了保护膜对显示屏的保护性能。

A screen protectiv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屏幕保护膜
本技术涉及钢化膜
,主要涉及一种屏幕保护膜。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基本采用含二氧化硅的LCD屏、LED屏或OLED屏等,今年出现的智能手机更是采用天然宝石作为原材料。显示屏凭借其自身的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实现良好的显像,达到了清晰的成像效果,并具有光滑、细腻的触感。然而,显示屏具备上述优点的同时,其脆性成为导致易碎的一大特点,往往在磕碰时导致破碎,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损失。故人们在显示屏的上方贴上屏幕保护膜,以实现屏幕的保护,避免屏幕在遇到撞击、磕碰、刮蹭等情况时碎裂。当前的屏幕主要为钢化玻璃膜,且全贴合的钢化玻璃膜能够将显示屏所在的面板完全贴合,当面板受到撞击、磕碰、刮蹭等情况时,钢化膜抵挡冲击,当冲击过大时,钢化膜首先碎裂缓解冲击,从而实现保护显示屏的目的。现有的钢化膜能够抵挡大部分来自正面的冲击力,但不能抵挡来自边缘处和角落处的冲击力,当出现边缘处和角落处的冲击力时,钢化膜会直接碎裂。因此钢化膜的四角和边缘处是保护最薄弱的区域。针对钢化膜的技术现状,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以提高钢化膜在保护显示屏时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屏幕保护膜,旨在加强保护膜边缘和四角处的保护强度,提高对显示屏的保护性。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屏幕保护膜,包括基层,设置在基层下表层的粘胶层,基层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内电介质层、外电介质层、表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膜的边缘衔接有硅胶缓冲边,硅胶缓冲边与保护膜的接触面通过卡嵌和粘接的方式贴合固定。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保护膜进行优化,所述的保护膜的边缘处设置有内卡衔接结构,所述的硅胶缓冲边设置有外嵌衔接结构,所述的内卡衔接结构与外嵌衔接结构对应配合。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保护膜进行优化,所述内电介质层、所述外电介质层为SnO2、ZnSO3、ZnO、Si3N4或TiO2材料的膜层。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基层进行优化,所述的基层上表面设置有基层膜池,基层的侧边缘为倾斜的面。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内电介质层进行优化,所述的内电介质层设置于基层膜池内,内电介质层的边缘于基层膜池的池底边缘贴合,且内电介质层的上表面的面积小于下表面的面积,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通过一倾斜面连接。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外电介质层进行优化,所述的外电介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电介层膜池,内电介层的上表面嵌入电介层膜池中,且内电介层上表面的边缘与电介层膜池的池底边缘贴合。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外电介质层进行优化,所述的外电介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表层膜池,所述的表层设置在表层膜池内,且表层的边缘与表层膜池的池底边缘留有距离。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保护层进行优化,所述的保护层设置在表层膜池内,且保护层罩住表层,保护层的下表面边缘与表层膜池的池底边缘贴合。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保护膜进行优化,所述的基层、内电介质层、外电介质层、表层和保护层的边缘处形成内凹结构,硅胶缓冲边的内表面为外凸结构并与内凹结构配合。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硅胶缓冲边进行优化,所述的硅胶缓冲边的外表面为外凸曲面,且外表面对硅胶缓冲边的内表面形成包围,外表面的上部与保护层的边缘贴合,外表面的下部与基层的边缘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置硅胶缓冲边与保护膜的边缘处进行贴合,能够提高保护膜边缘处的抗冲击能力,整体上提高了保护膜对显示屏的保护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层结构组成示意图。上图中,各标号的含义是:1-基层;2-基层膜池;3-内电介质层;4-电介层膜池;5-外电介质层;6-表层膜池;7-表层;8-保护层;9-硅胶缓冲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释。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屏幕保护膜,包括基层1,设置在基层1下表层7的粘胶层,基层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内电介质层3、外电介质层5、表层7和保护层8,所述保护膜的边缘衔接有硅胶缓冲边9,硅胶缓冲边9与保护膜的接触面通过卡嵌和粘接的方式贴合固定。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保护膜进行优化,所述的保护膜的边缘处设置有内卡衔接结构,所述的硅胶缓冲边9设置有外嵌衔接结构,所述的内卡衔接结构与外嵌衔接结构对应配合。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保护膜进行优化,所述内电介质层3、所述外电介质层5为SnO2、ZnSO3、ZnO、Si3N4或TiO2材料的膜层。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基层1进行优化,所述的基层1上表面设置有基层膜池2,基层1的侧边缘为倾斜的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内电介质层3进行优化,所述的内电介质层3设置于基层膜池2内,内电介质层3的边缘于基层膜池2的池底边缘贴合,且内电介质层3的上表面的面积小于下表面的面积,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通过一倾斜面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外电介质层5进行优化,所述的外电介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电介层膜池4,内电介层的上表面嵌入电介层膜池4中,且内电介层上表面的边缘与电介层膜池4的池底边缘贴合。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外电介质层5进行优化,所述的外电介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表层膜池6,所述的表层7设置在表层膜池6内,且表层7的边缘与表层膜池6的池底边缘留有距离。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保护层8进行优化,所述的保护层8设置在表层膜池6内,且保护层8罩住表层7,保护层8的下表面边缘与表层膜池6的池底边缘贴合。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保护膜进行优化,所述的基层1、内电介质层3、外电介质层5、表层7和保护层8的边缘处形成内凹结构,硅胶缓冲边9的内表面为外凸结构并与内凹结构配合。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硅胶缓冲边9进行优化,所述的硅胶缓冲边9的外表面为外凸曲面,且外表面对硅胶缓冲边9的内表面形成包围,外表面的上部与保护层8的边缘贴合,外表面的下部与基层1的边缘贴合。以上即为本技术列举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在不相矛盾的情况下,上述技术特征可进行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技术方案,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方式相互任意组合得到其他多种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幕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设置在基层(1)下表层的粘胶层,基层(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内电介质层(3)、外电介质层(5)、表层(7)和保护层(8),所述保护膜的边缘衔接有硅胶缓冲边(9),硅胶缓冲边(9)与保护膜的接触面通过卡嵌和粘接的方式贴合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幕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设置在基层(1)下表层的粘胶层,基层(1)的上表面依次设置有内电介质层(3)、外电介质层(5)、表层(7)和保护层(8),所述保护膜的边缘衔接有硅胶缓冲边(9),硅胶缓冲边(9)与保护膜的接触面通过卡嵌和粘接的方式贴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膜的边缘处设置有内卡衔接结构,所述的硅胶缓冲边(9)设置有外嵌衔接结构,所述的内卡衔接结构与外嵌衔接结构对应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介质层(3)、所述外电介质层(5)为SnO2、ZnSO3、ZnO、Si3N4或TiO2材料的膜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层(1)上表面设置有基层膜池(2),基层(1)的侧边缘为倾斜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电介质层(3)设置于基层膜池(2)内,内电介质层(3)的边缘于基层膜池(2)的池底边缘贴合,且内电介质层(3)的上表面的面积小于下表面的面积,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通过一倾斜面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顺金李小强肖建平汪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成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