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散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56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其中的防静电散热胶带,包括:导热层,导热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导热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导热层的第一表面。导电层,导电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表面,导电层上设有第一镂空区,第一镂空区露出第一绝缘层,且导电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绝缘层的厚度。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设置在导电层的第二表面。

Antistatic heat dissipation tap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静电散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显示装置中的驱动芯片主要用于输出各种控制信号,例如将控制信号输出至GOA(GateDriverOnArray,阵列基板行驱动)电路、将数据信号输出至数据线。示例的,驱动芯片例如包括移位寄存器、数据寄存器和电平转换器等。因此,驱动芯片作为显示装置中的数据处理及传输的枢纽,其工作性能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影响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的防静电散热胶带的厚度较小,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包括: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导热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热层的第一表面。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表面,所述导电层上设有第一镂空区,所述第一镂空区露出所述第一绝缘层,且所述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层的第二表面。可选的,所述导电层围绕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导热层的侧面。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长度与所述导电层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导热层的长度。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导热系数。可选的,所述导热层为石墨片、石墨烯片、铜箔中的任一种。可选的,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导热层的一侧还设有离型膜,在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导热层的一侧还设有可剥离的支撑膜,所述支撑膜覆盖所述第一镂空区。可选的,所述支撑膜填充所述第一镂空区。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上设有防静电散热胶带,所述防静电散热胶带为如上所述的防静电散热胶带,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镂空区且与所述防静电散热胶带中的第一绝缘层接触、与导热层绝缘;其中,所述防静电散热胶带中的导电层接地。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散热膜,所述散热膜位于所述驱动芯片远离所述防静电散热胶带的一侧,所述散热膜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且与所述导电层接触。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二绝缘层贴附在导热层的一侧。将离型膜贴附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导热层的一侧。将第一绝缘层和导电层贴附在所述导热层的另一侧;所述导热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导电层上设有第一镂空区,所述第一镂空区露出所述第一绝缘层,且所述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将可剥离的支撑膜贴附在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导热层的一侧,所述支撑膜覆盖所述第一镂空区。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芯片、散热膜以及防静电散热胶带,其中所述防静电散热胶带为如上所述的防静电散热胶带;所述散热膜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散热膜贴附在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剥离所述防静电散热胶带中的支撑膜。将剥离支撑膜后的所述防静电散热胶带贴附在所述驱动芯片的另一侧,且使所述防静电散热胶带中的导电层与所述散热膜接触。剥离所述防静电散热胶带中的离型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的防静电散热胶带包括位于同一侧的第一绝缘层和导电层,其中导电层的厚度大于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且导电层中设有第一镂空区,该第一镂空区用于容置驱动芯片,使得驱动芯片与第一绝缘层接触,从而将热量传输至第一绝缘层中。而第一镂空区使得驱动芯片与防静电散热胶带的整体厚度减小了,该减小的量与相关技术相比时,等于相关技术中导电层的厚度。因此,本申请可以降低显示装置整体厚度,符合显示装置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的发展趋势,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市场竞争力,且该防静电散热胶带还具有静电防护和电磁屏蔽的功能,能够保证驱动芯片的工作性能更为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b和图1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和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的仰视示意图;图2c为图2a、图2b中A-A′方向的纵截面示意图;图2d和图2e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的仰视示意图;图2f为图2d、图2e中B-B′方向的纵截面示意图;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防静电散热胶带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a和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的仰视示意图;图4c为图4a、图4b中C-C′方向的纵截面示意图;图5a和图5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a和图6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图7b-图7d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图8b-图8e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过程示意图。附图标记:1-显示装置;10-防静电散热胶带;100-导热层;101-第一绝缘层;1010-第二镂空区;102-第二绝缘层;103-导电层;1030-第一镂空区;104-支撑膜;1040-凸起部;105-离型膜;1050-定位孔;11-显示面板;110-弯折部;12-驱动芯片;13-散热膜;14-其它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是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装置、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MicroLED(MicroLightEmittingDiode,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MiniLED(MiniLightEmittingDiode,迷你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的任一种,该显示装置还可以为显示器、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任何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由于该些显示装置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导热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n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热层的第一表面;/n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表面,所述导电层上设有第一镂空区,所述第一镂空区露出所述第一绝缘层,且所述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n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层的第二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散热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所述导热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热层的第一表面;
导电层,所述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表面,所述导电层上设有第一镂空区,所述第一镂空区露出所述第一绝缘层,且所述导电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
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导电层的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散热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围绕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散热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所述导热层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静电散热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长度与所述导电层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所述导热层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散热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导热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散热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石墨片、石墨烯片、铜箔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散热胶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远离所述导热层的一侧还设有离型膜,在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导热层的一侧还设有可剥离的支撑膜,所述支撑膜覆盖所述第一镂空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静电散热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膜填充所述第一镂空区。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丹炀杨俊辉高维兵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