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65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二控制芯片U2、第一稳压器芯片V1、第二稳压器芯片V2,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均为7840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稳压器芯片V2的第三引脚、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二极性电容E2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三接口TM3的第三接口脚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专门针对压铸机/注塑机伺服驱动器的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输入范围广、支持输入信号种类多、体积小巧、重量轻、两组信号输入都为隔离的、模块化设计、安装方便、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

A control circuit of servo signal conversion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金属铸件的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最初用于压铸铅字。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发展,诸方面出发,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目前,压铸机/注塑机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输入范围小,支持输入信号种类少,两组信号输入不是隔离的,工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二控制芯片U2、第一稳压器芯片V1、第二稳压器芯片V2,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均为7840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稳压器芯片V2的第三引脚、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二极性电容E2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三接口TM3的第三接口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二极性电容E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稳压器芯片V2的第二引脚、第二继电器CN2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稳压器芯片V2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继电器CN2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及其第四引脚、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三接口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排针座JP2的第三排针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排针座JP2的第一排针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排针座JP2的第二排针脚与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一接口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二接口脚、第八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三接口脚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分别与VCC电源、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3A的反相输入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3A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3A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十一电容C11并联,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3A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第四接口CN4的第五接口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3A还分别与第五电容C5一端、所述第四接口CN4的第七接口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五电容C5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3A还分别与第六电容C6一端、所述第四接口CN4的第二接口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六电容C6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稳压器芯片V1的第三引脚、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第一极性电容E1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一继电器CN1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第一极性电容E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稳压器芯片V1的第二引脚、第一继电器CN1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稳压器芯片V1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一继电器CN1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三引脚及其第四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排针座JP1的第三排针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排针座JP1的第一排针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排针座JP1的第二排针脚与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四接口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五接口脚、第九电阻R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六接口脚、第一继电器CN1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八引脚分别与VCC电源、第四电容C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六引脚通过第十四电阻R14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3B的反相输入端、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3B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3B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七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七电阻R17与第十二电容C12并联,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3B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另一端与第四接口CN4的第五接口脚电性连接。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压铸机/注塑机工作时内部通过模拟量调节比例阀压力流量大小,在安装伺服驱动器时伺服需要根据所安装的机台实际信号进行选择输入信号,电流或者电压信号输入后统一转换为电压信号,在通过电阻降压网络,降到模拟光耦输入范围内(0-200MV),再通过RC滤波送入模拟光耦,模拟光耦内部进行数据放大传输后在隔离的输出端输出差分电压,通过运放将差分电压转换为0-10V模拟量,两路压力流量信号采集转换后进行比较,输出电压高的那一组输出给伺服。本技术是专门针对压铸机/注塑机伺服驱动器的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本技术具有输入范围广、支持输入信号种类多、体积小巧、重量轻、两组信号输入都为隔离的、模块化设计、安装方便、工作稳定可靠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二控制芯片U2、第一稳压器芯片V1、第二稳压器芯片V2,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均为7840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稳压器芯片V2的第三引脚、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二极性电容E2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三接口TM3的第三接口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二极性电容E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稳压器芯片V2的第二引脚、第二继电器CN2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稳压器芯片V2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继电器CN2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二控制芯片U2、第一稳压器芯片V1、第二稳压器芯片V2,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均为7840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稳压器芯片V2的第三引脚、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二极性电容E2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三接口TM3的第三接口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二极性电容E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稳压器芯片V2的第二引脚、第二继电器CN2的第一引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稳压器芯片V2的第一引脚与所述第二继电器CN2的第二引脚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及其第四引脚、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三接口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排针座JP2的第三排针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排针座JP2的第一排针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排针座JP2的第二排针脚与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一接口脚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二接口脚、第八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口TM3的第三接口脚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分别与VCC电源、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伺服信号转换板的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3A的反相输入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3A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3A的正相输入端分别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十一电容C11并联,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3A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一端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第四接口CN4的第五接口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3A还分别与第五电容C5一端、所述第四接口CN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岭刑中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森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