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240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它具有相连接的全热回收装置、热泵装置、排风风机和送风风机,全热回收装置具有热质微元芯,热质微元芯下设有第一液体槽,第一液体槽上设有第一液体泵,并与热质微元芯上端的第一液体喷淋装置相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下设有第二液体槽,在第二液体槽上设有第二液体泵,并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上端的第二液体喷淋装置相接;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下设有集水槽,在集水槽上设有液体循环泵,并与第二液体槽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提高了蒸发温度,同时放热侧利用水的蒸发又降低了电耗,大大的提高了热泵系统的COP,并且除湿能力也比常用空调强。利用此发明专利技术所制造的产品性能优异,结构简单易行。(*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采用热泵供应一种温度的冷源或热源,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补充的新风一般不经过显热或全热回收装置,这是常用的家用空调采用的方式。第二种方式是采用热泵供应一种温度的冷源或热源,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补充的新风经过显热或全热回收装置。第三种方式是通过牺牲除湿效果来提高热泵系统的蒸发温度,从而提高系统的COP值。第四种方式是01138603.7专利技术专利“同时除湿和降温的空气调节方法和设备”中提出的利用除湿液除湿,同时利用压缩式热泵冷却除湿液,进而使除湿液在除湿的同时,冷却空气;压缩式热泵排出的冷凝热用于除湿液的再生。第一种方式,热泵的放热采用强制室外风冷却,冷却效果差,冷凝温度高,耗电量大,蒸发温度低,制冷效率低,室内空气品质差。第二种方式与第一种方式相比,采用全热回收减少了部分新风负荷,但回风能量没有完全回收,系统的成本高。第三种方式,制冷效率有所提高,但除湿效果差,无冷凝水可利用。第四种方式,将蒸发温度升高,但冷凝温度也升高,且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温差更大,除湿效果增强,但制冷效率没有提高,且溶液有腐蚀性,对系统的防腐蚀的要求高,增加了系统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具有相连接的全热回收装置、热泵装置、排风风机和送风风机,全热回收装置具有热质微元芯,热质微元芯下设有第一液体槽,第一液体槽上设有第一液体泵,并与热质微元芯上端的第一液体喷淋装置相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下设有第二液体槽,在第二液体槽上设有第二液体泵,并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上端的第二液体喷淋装置相接;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下设有集水槽,在集水槽上设有液体循环泵,并与第二液体槽相接。所述的第二液体槽设有一个补水管和一个补水阀,与水源相接;所述的热质微元芯上端设有第一风阀,下端设有第二风阀;集水槽上设有液体循环泵,并与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上端的第三喷淋装置相连。另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具有相连接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分为全热回收装置、热泵装置、排风风机和送风风机,全热回收装置具有热质微元芯,热质微元芯下设有第一液体槽,第一液体槽上设有第一液体泵,并与热质微元芯上端的第一液体喷淋装置相接;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下设有集水槽,在集水槽上设有液体循环泵,并与第二液体槽相接;室外机包括热泵装置及排热风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下设有第二液体槽,在第二液体槽上设有第二液体泵,并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上端的第二液体喷淋装置相接。所述的集水槽上设有液体循环泵,并与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上端的第三喷淋装置相连。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多种不同温度的冷源或热源进行热交换,提高了平均蒸发温度,降低了平均冷凝温度,同时放热侧利用水的蒸发又降低了电耗,大大的提高了热泵系统的COP,并且除湿能力也比常用空调强。利用此专利技术所制造的产品性能优异,结构简单易行,应用于工程中无需附加的设备,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空气处理方法原理示意图;图2是液态水在放热侧蒸发原理示意图;图3是带全热回收的空气处理方法原理示意图;图4是带全新风间接蒸发冷却的空气处理方法原理示意图;图5是带新风与回风间接蒸发冷却的空气处理方法原理示意图;图6是回风作热源或热沉的空气处理方法原理示意图;图7是I型整体式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II型整体式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III型整体式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IV型整体式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V型分体式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VI型整体式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空气处理方法被处理空气依次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温度的冷源或热源进行热交换,制冷时,被处理空气依次与由高温到低温的冷源进行热交换,而制热时,被处理空气则依次与由低温到高温的热源进行热交换;制冷时,所述的由高温到低温的冷源至少有两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泵产生的,制热时,所述的由低温到高温的热源至少有两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泵产生的。所述的热泵的吸热侧产生的液态水被输送至热泵的放热侧蒸发。与被处理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冷源或热源至少有一种不是由热泵直接产生的;冷源或热源为空调室内的回风,被处理空气为室外新风,热交换为室内回风与室外新风的全热交换或显热交换;或者冷源为被加湿后的室外新风,所述的被处理空气为室外新风。热泵采用空调室内的回风作为热沉或热源。液态水是空气中的水分子被液体表面吸收产生的;液体包括水和吸湿性溶液。全热交换是采用热质微元循环,热质微元循环所使用的液态水是热泵吸热侧产生的液态水。如图1所示,被处理空气依次与至少两种不同温度的冷源(冷源1和冷源2)进行热交换,吸收了冷量Q1和Q2,降低了能量水平,即进行了制冷过程,其中冷源1的温度高于冷源2的温度;若被处理空气依次与至少两种不同温度的热源(热源1和热源2)进行热交换,吸收了热量Q1′和Q2′,提高了能量水平,即进行了制热过程,其中热源1的温度低于热源2的温度。冷源1和冷源2分别由热泵1和热泵2提供,而热源1和热源2分别由热泵1和热泵2提供。如图2所示,热泵的吸热侧产生的液态水是空气中的水分子被液体表面吸收产生的,产生的液态水被输送至热泵的放热侧蒸发。如图3所示,夏季制冷时,室外新风为被处理空气,先与室内回风在全热或显热交换器内进行全热或者显热交换,室内回风为冷源,室外新风为热源,然后室外新风再依次经过温度更低的冷源3和冷源4,吸收了冷量Q3和Q4,然后送入室内,而室内回风则依次经过温度更高的热源3和热源4,吸收了热量Q3′和Q4′,排至环境中。冬季制热时,室外新风为被处理空气,充当冷源,而室内回风充当热源,热泵3和4转向,即室外新风依次经过热源3和4,室内回风经过冷源3和4。全热回收交换器可采用“基于热质微元液体自身微循环的气体传热传质方法”,具体方法见专利号200410015955.0。如图4所示,夏季制冷时,室外新风为被处理空气,经过一个间接蒸发冷却器,被加湿的室外新风为冷源,室外新风被预冷,然后被冷却的室外新风再依次经过温度更低的冷源5和冷源6,吸收了冷量Q5和Q6,然后送入室内,而被加湿的室外新风则依次经过温度更高的热源5和热源6,吸收了热量Q5′和Q6′,排至环境中。如图5所示,夏季制冷时,室外新风为被处理空气,先与室内回风在间接蒸发冷却器内进行热交换,室内回风为冷源,在湿通道内被水加湿,室外新风为热源,在于通道内被冷却,然后室内新风再经过温度更低的冷源7和冷源8,吸收了冷量Q7和Q8,然后送入室内,而室内回风则经过温度更高的热源7和热源8,吸收了热量Q7′和Q8′,排至环境中。冬季制热时,室外新风为被处理空气,充当冷源,在干通道内被加热,而室内回风充当热源,在湿通道内被冷却(此时湿通道内不喷水),热泵7和8换向,进行制热。如图6所示,室内新风作被处理空气,依次与至少两种不同温度的冷源(冷源9和冷源10)进行热交换,吸收了冷量Q9和Q10,降低了能量水平,即进行了制冷过程,其中冷源9的温度高于冷源10的温度;而室内回风依次与至少两种不同温度的热源(热源10和热源9)进行热交换,吸收了热量Q10′和Q9′,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相连接的全热回收装置(1)、热泵装置(2)、排风风机(19)和送风风机(20),全热回收装置(1)具有热质微元芯(3),热质微元芯(3)下设有第一液体槽(4),第一液体槽(4)上设有第一液体泵(6),并与热质微元芯(3)上端的第一液体喷淋装置(7)相接;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下设有第二液体槽(10),在第二液体槽(10)上设有第二液体泵(12),并与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换热器(9)上端的第二液体喷淋装置(13)相接;第三换热器(14)和第四换热器(15)下设有集水槽(16),在集水槽(16)上设有液体循环泵(18),并与第二液体槽(10)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一军曾庆益丁胜华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吉利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