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198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包括移动底座、升降平台、平台斜梯以及登船梯架,其中,升降平台包括托架以及与其转动连接以相对其可回转运动的回转平台,移动底座位于升降平台下方,移动底座上安装有顶升机构以带动升降平台上升或下降,平台斜梯与托架铰接,回转平台和登船梯架铰接以承受登船梯架的重量,登船梯架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液压缸以驱动其上升或下降,登船梯架转动时带动回转平台相对于托架回转,登船梯架随动时控制第一液压缸处于自由浮动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可跟随船舶运动自动调整其位置或角度,实现自适应式调节而不需人力调整。

Adaptive follow-up dock boar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舶舾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船舶停靠码头时,需要搭放登船梯以方便人员上下,这些登船梯可分为无动力式和带动力式两类。其中无动力式登船梯的随船移动功能主要靠船舶搭载端拖拽来实现。当位移较大时,还需要调整登船梯位置,重新搭放。但由于其质量较大,收放时一般使用码头起重设备来实现,导致需要这样作业不仅需要搭放登船梯的人员,还需要专业的起重设备操作人员配合,而对于没有配置起重设备的码头,则需临时使用汽车吊来收放登船梯,因此不仅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效率也比较低。另外,目前码头上带动力式的登船装置一般采用固定式、伸缩式或可沿轨道移动式随动装置,搭放情况下随船移动时,不能做到全时段的自适应式,往往也需要人员进行撤收和重新搭放登船装置的操作,不方便也不灵活,并且其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外形体积大,可靠性低,使用和维修费用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旨在跟随船舶运动自动调整其位置或角度,实现自适应式调节而不需人力调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包括移动底座、升降平台、平台斜梯以及登船梯架,其中,所述升降平台包括托架以及与其转动连接以相对其可回转运动的回转平台,移动底座位于升降平台下方,移动底座上安装有顶升机构以带动升降平台上升或下降,平台斜梯与托架铰接,回转平台和登船梯架铰接以承受登船梯架的重量,登船梯架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液压缸以驱动其上升或下降,登船梯架转动时带动回转平台相对于托架回转,登船梯架随动时控制第一液压缸处于自由浮动状态。优选地,所述移动底座上设有制动控制机构以带动其移动。优选地,所述移动底座上安装有电控模块,电控模块配套有供电装置,电控模块与顶升机构、第一液压缸的液压系统以及制动控制机构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托架和回转平台通过插入启闭销以控制两者相对固定。优选地,所述回转平台上设有销存放装置以供放置闲置的启闭销。优选地,所述回转平台的下方安装有滑轮,托架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滑轮的滑轮槽,回转平台和托架的中部通过固定中轴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托架上开设有多个滑轮槽。优选地,所述登船梯架背离升降平台的前端还铰接有踏板以便于人员从船甲板上下登船梯架。优选地,所述顶升机构为安装于移动底座上方的第二液压缸,该第二液压缸的输出轴与升降平台下方的连杆机构连接以驱动其升降。优选地,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轴与登船梯架铰接,第一液压缸的缸体与回转平台铰接。本技术提出的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全时段的随动能力。码头登船装置搭放后,其随动过程可自适应式调节,除了搭放、系固和撤收工作外,不需要人工监测和调整即能够保障码头登船装置搭放时全时段的随动能力;2、适用范围广。搭放状态下,码头登船装置随船移动灵活方便,能够适应大部分的海岸码头环境,对于极端码头环境工况,可以根据船舶停靠时的运动数据修改该装置系统参数,即可满足使用条件;3、外形较小,结构简便。相比一般的机械式码头登船装置,该装置系统依托于码头登船装置结构本身布置,占据少量外部空间,较为轻便;4、可靠性高。相比一般的伸缩式或可沿轨道移动式码头登船装置的随动系统,本码头登船装置大大减少了机械连接部分,减少了锈蚀或故障的概率,提高可靠性,降低了保养和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中升降平台和登船梯架铰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第一液压缸分别与升降平台和登船梯架铰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中升降平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中升降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中移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移动底座,2-升降平台,3-平台斜梯,4-登船梯架,5-踏板,6-第一液压缸,7-第二液压缸,8-回转平台,9-托架,10-启闭销,11-销存放装置,12-滑轮,13-滑轮槽,14-固定中轴,15-制动控制机构,16-电控模块,17-船甲板。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照图1至图7,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升降平台2、平台斜梯3以及登船梯架4,其中,升降平台2包括托架9以及与其转动连接以相对其可回转运动的回转平台8,移动底座1位于升降平台2下方以将其支撑,移动底座1上安装有顶升机构以带动升降平台2上升或下降,平台斜梯3与托架9铰接,回转平台8和登船梯架4铰接以承受登船梯架4的重量,登船梯架4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液压缸6以驱动其上升或下降,登船梯架4转动时带动回转平台8相对于托架9回转,登船梯架4随动时控制第一液压缸6处于自由浮动状态。进一步地,移动底座1上设有制动控制机构15以带动其移动。制动控制机构15与移动底座1下方的移动轮连接,制动控制机构15驱动移动轮转动以驱动移动底座1行走。参照图6,移动底座1上安装有电控模块16,电控模块16配套有供电装置(可以为蓄电池),电控模块16与顶升机构、第一液压缸6的液压系统以及制动控制机构15电连接。进一步地,参照图4,托架9和回转平台8通过插入启闭销10以控制两者相对固定。回转平台8上设有销存放装置11以供放置闲置的启闭销10。本实施例在此提出一具体结构以实现回转平台8和托架9的回转:回转平台8的下方安装有滑轮槽13,托架9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滑轮的滑轮槽,滑轮放置于滑轮槽13中,且回转平台8和托架9的中部通过固定中轴14转动连接。托架9上开设有多个滑轮槽13(本实施例图中以三个为例具体说明)。进一步地,参照图1,登船梯架4背离升降平台2的前端还铰接有踏板5,以便于人员从船甲板上下登船梯架4。具体地,参照图1,顶升机构为安装于移动底座1上方的第二液压缸7,该第二液压缸7的输出轴与升降平台2下方的连杆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升降平台、平台斜梯以及登船梯架,其中,/n所述升降平台包括托架以及与其转动连接以相对其可回转运动的回转平台,移动底座位于升降平台下方,移动底座上安装有顶升机构以带动升降平台上升或下降,平台斜梯与托架铰接,回转平台和登船梯架铰接以承受登船梯架的重量,登船梯架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液压缸以驱动其上升或下降,登船梯架转动时带动回转平台相对于托架回转,登船梯架随动时控制第一液压缸处于自由浮动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升降平台、平台斜梯以及登船梯架,其中,
所述升降平台包括托架以及与其转动连接以相对其可回转运动的回转平台,移动底座位于升降平台下方,移动底座上安装有顶升机构以带动升降平台上升或下降,平台斜梯与托架铰接,回转平台和登船梯架铰接以承受登船梯架的重量,登船梯架的下方安装有第一液压缸以驱动其上升或下降,登船梯架转动时带动回转平台相对于托架回转,登船梯架随动时控制第一液压缸处于自由浮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上设有制动控制机构以带动其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上安装有电控模块,电控模块配套有供电装置,电控模块与顶升机构、第一液压缸的液压系统以及制动控制机构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随动式码头登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和回转平台通过插入启闭销以控制两者相对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雄曹伟张海燕赵三飞徐建树张聪刘伟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