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83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紧器,包括壳体,弹簧,罩体,固定机构,旋转轴,收卷轮,导向机构,捆绑带,挂钩,蜗杆,摇动杆,蜗轮和手柄,所述罩体通过弹簧固定在壳体的外部,且罩体的截面形状呈C形;所述固定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上部,且固定机构穿过罩体上端,并位于罩体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向机构,固定机构,罩体和弹簧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实用性较强,不易使蜗杆与蜗轮随意活动,并且不易使拉紧器受到外界较大的损坏,同时捆绑带还不易打结或随意窜动,保障使用安全,增加了使用寿命,减小了成本,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A kind of tens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紧器
本技术属于拉紧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拉紧器。
技术介绍
在捆绑或固定货物时大多需要用绳索或铁丝等采用手动人工拉紧的方式来进行固定,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有时还很难将货物捆紧,因此,人们专利技术了拉紧器。拉紧器是加固钢模板及压缩木板的器材,主要起拉紧作用,它们具有锁紧后,不会脱落,安全可靠,轻便、操作简便,保护物体不受损伤等优点,因此拉紧器的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064227U,技术的名称为了一种手摇式拉紧器,包括支架、带轴和手柄,支架呈U形,带轴位于支架内且带轴的两端分别轴向固定在U形支架的两侧,带轴上固连有蜗轮,支架上轴向固定有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手柄固连在蜗杆端部且手柄处于带轴侧部。但是现有手摇式拉紧器存在着操作起来不够便捷,容易使蜗杆与蜗轮随意活动,并且捆绑带容易磨损,同时捆绑带还容易打结或随意窜动,无法保障使用安全,同时使用寿命较短,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拉紧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拉紧器,以解决现有手摇式拉紧器存在着操作起来不够便捷,容易使蜗杆与蜗轮随意活动,并且捆绑带容易磨损,同时捆绑带还容易打结或随意窜动,无法保障使用安全,同时使用寿命较短,成本较高的问题。一种拉紧器,包括壳体,弹簧,罩体,固定机构,旋转轴,收卷轮,导向机构,捆绑带,挂钩,蜗杆,摇动杆,蜗轮和手柄,所述罩体通过弹簧固定在壳体的外部,且罩体的截面形状呈C形;所述固定机构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上部,且固定机构穿过罩体上端,并位于罩体的上部;所述收卷轮通过旋转轴固定在罩体的内部一侧方,其中罩体的内部另一侧方通过旋转轴连接有蜗轮;所述壳体下部设置有方形通孔,其中方形通孔的内部螺栓连接有导向机构;所述捆绑带的一段通过螺栓固定在收卷轮的内部下端,且捆绑带盘卷在收卷轮的内部,该捆绑带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有挂钩,并穿过导向机构;所述蜗杆通过摇动杆固定在壳体的内侧上方,且蜗杆与蜗轮啮合在一起;所述摇动杆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且摇动杆通过间隙配合设置在罩体的后部,其中摇动杆与罩体之间的间隙为8mm至12mm;所述手柄的形状呈U形,且手柄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下部;所述固定机构包括C形块,手动螺栓,连接绳和抗拉体,所述C形块的上部开设有螺纹孔,且C形块的下部开设有通孔,该C形块侧端通过螺栓与连接绳相连;所述手动螺栓通过螺纹孔安装在C形块的内部;所述抗拉体粘连在连接绳的内部。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壳,转轴,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固定壳的两侧开设有通孔,且固定壳的内部上方转轴连接有第一滚筒,该固定壳的内部上方转轴连接有第二滚筒;所述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的两端呈锥形,且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所述罩体的上端开设有通孔,且罩体与连接绳之间的间隙为8mm至12mm。所述抗拉体数量为2个至5个,并分别设置在连接绳的内部。所述弹簧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罩体的内部相连,且弹簧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有壳体;所述弹簧的数量4个至8个,且弹簧的截面呈圆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罩体和弹簧的设置,通过弹簧不易使蜗杆与蜗轮随意活动,从而更好的防止捆绑带松动,同时还不易使拉紧器受到外界较大的损坏,保障使用安全。2.本技术导向机构的设置,实用性较强,结构简单,不易使捆绑带受到磨损,同时还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增加了捆绑带使用寿命,减小成本,并且通过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的外侧的弧形凸起,不易使捆绑带打结或随意窜动。3.本技术固定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使用时简单方面,有效的增加了使用寿命,保障了使用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导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弹簧,3-罩体,4-固定机构,41-C形块,42-手动螺栓,43-连接绳,44-抗拉体,5-旋转轴,6-收卷轮,7-导向机构,71-固定壳,72-转轴,73-第一滚筒,74-第二滚筒,8-捆绑带,9-挂钩,10-蜗杆,11-摇动杆,12-蜗轮,13-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拉紧器,包括壳体1,弹簧2,罩体3,固定机构4,旋转轴5,收卷轮6,导向机构7,捆绑带8,挂钩9,蜗杆10,摇动杆11,蜗轮12和手柄13,所述罩体3通过弹簧2固定在壳体1的外部,且罩体3的截面3形状呈C形;所述固定机构4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的上部,且固定机构4穿过罩体3上端,并位于罩体3的上部;所述收卷轮6通过旋转轴5固定在罩体3的内部一侧方,其中罩体3的内部另一侧方通过旋转轴5连接有蜗轮12;所述壳体1下部设置有方形通孔,其中方形通孔的内部螺栓连接有导向机构7;所述捆绑带8的一段通过螺栓固定在收卷轮6的内部下端,且捆绑带8盘卷在收卷轮6的内部,该捆绑带8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有挂钩9,并穿过导向机构7;所述蜗杆10通过摇动杆11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上方,且蜗杆10与蜗轮12啮合在一起,从而利用蜗杆10与蜗轮12自锁性,防止脱落;所述摇动杆11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且摇动杆11通过间隙配合设置在罩体3的后部,其中摇动杆11与罩体3之间的间隙为8mm至12mm;所述手柄13的形状呈U形,且手柄13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的下部;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C形块41,手动螺栓42,连接绳43和抗拉体44,所述C形块41的上部开设有螺纹孔,且C形块41的下部开设有通孔,该C形块41侧端通过螺栓与连接绳43相连;所述手动螺栓42通过螺纹孔安装在C形块41的内部;所述抗拉体44粘连在连接绳43的内部。所述导向机构7包括固定壳71,转轴72,第一滚筒73和第二滚筒74,所述固定壳71的两侧开设有通孔,且固定壳71的内部上方转轴72连接有第一滚筒73,该固定壳71的内部上方转轴72连接有第二滚筒74;所述第一滚筒73或第二滚筒74的两端呈锥形,且第一滚筒73或第二滚筒74的外侧设置有若干弧形凸起,第一滚筒73或第二滚筒74采用聚乙烯塑料,实用性较强,结构简单,不易使捆绑带8受到磨损,同时还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增加了捆绑带8使用寿命,减小成本,并且通过第一滚筒73或第二滚筒74的外侧的弧形凸起,不易使捆绑带8打结或随意窜动。所述罩体3的上端开设有通孔,且罩体3与连接绳43之间的间隙为8mm至12mm,罩体3均为不锈钢或碳钢罩体,并在罩体3的外部粘连设有橡胶保护垫,从而不易使拉紧物受到损坏,同时还保护了拉紧器。所述抗拉体44数量为2个至5个,并分别设置在连接绳43的内部,且抗拉体44采用60Cr制成的钢丝,通过抗拉体44有效的增加了使用寿命,保障了使用的安全。所述弹簧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罩体3的内部相连,且弹簧2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有壳体1;所述弹簧2的数量4个至8个,且弹簧2的截面呈圆形,通过弹簧2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弹簧(2),罩体(3),固定机构(4),旋转轴(5),收卷轮(6),导向机构(7),捆绑带(8),挂钩(9),蜗杆(10),摇动杆(11),蜗轮(12)和手柄(13),所述罩体(3)通过弹簧(2)固定在壳体(1)的外部,且罩体(3)的截面形状呈C形;所述固定机构(4)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的上部,且固定机构(4)穿过罩体(3)上端,并位于罩体(3)的上部;所述收卷轮(6)通过旋转轴(5)固定在罩体(3)的内部一侧方,其中罩体(3)的内部另一侧方通过旋转轴(5)连接有蜗轮(12);所述壳体(1)下部设置有方形通孔,其中方形通孔的内部螺栓连接有导向机构(7);所述捆绑带(8)的一段通过螺栓固定在收卷轮(6)的内部下端,且捆绑带(8)盘卷在收卷轮(6)的内部,该捆绑带(8)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有挂钩(9),并穿过导向机构(7);所述蜗杆(10)通过摇动杆(11)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上方,且蜗杆(10)与蜗轮(12)啮合在一起;所述摇动杆(11)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且摇动杆(11)通过间隙配合设置在罩体(3)的后部,其中摇动杆(11)与罩体(3)之间的间隙为8mm至12mm;所述手柄(13)的形状呈U形,且手柄(13)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的下部;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C形块(41),手动螺栓(42),连接绳(43)和抗拉体(44),所述C形块(41)的上部开设有螺纹孔,且C形块(41)的下部开设有通孔,该C形块(41)侧端通过螺栓与连接绳(43)相连;所述手动螺栓(42)通过螺纹孔安装在C形块(41)的内部;所述抗拉体(44)粘连在连接绳(43)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弹簧(2),罩体(3),固定机构(4),旋转轴(5),收卷轮(6),导向机构(7),捆绑带(8),挂钩(9),蜗杆(10),摇动杆(11),蜗轮(12)和手柄(13),所述罩体(3)通过弹簧(2)固定在壳体(1)的外部,且罩体(3)的截面形状呈C形;所述固定机构(4)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的上部,且固定机构(4)穿过罩体(3)上端,并位于罩体(3)的上部;所述收卷轮(6)通过旋转轴(5)固定在罩体(3)的内部一侧方,其中罩体(3)的内部另一侧方通过旋转轴(5)连接有蜗轮(12);所述壳体(1)下部设置有方形通孔,其中方形通孔的内部螺栓连接有导向机构(7);所述捆绑带(8)的一段通过螺栓固定在收卷轮(6)的内部下端,且捆绑带(8)盘卷在收卷轮(6)的内部,该捆绑带(8)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有挂钩(9),并穿过导向机构(7);所述蜗杆(10)通过摇动杆(11)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上方,且蜗杆(10)与蜗轮(12)啮合在一起;所述摇动杆(11)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且摇动杆(11)通过间隙配合设置在罩体(3)的后部,其中摇动杆(11)与罩体(3)之间的间隙为8mm至12mm;所述手柄(13)的形状呈U形,且手柄(13)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的下部;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C形块(41),手动螺栓(42),连接绳(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可史东华朱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华昱索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