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灌注导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157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灌注导入装置,包括叶根模具、纤维透气层、脱模布、流动树脂层、柔性真空膜、粘性胶带、注胶口、树脂罐、溢胶口、收集罐、真空泵和真空表,叶根模具设有单面刚性层,且单面刚性层通过柔性真空膜包覆有纤维透气层,纤维透气层的外侧设有脱模布,脱模布的外侧设有流动树脂层,柔性真空膜的两端通过粘性胶带与叶根模具密封连接,脱模布的两侧分别设有注胶口、溢胶口,注胶口通过供料管与树脂罐连通,溢胶口通过出料管与收集罐连通,收集罐通过抽气管与真空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纤维透气层、脱模布及双层导流网构成导流系统,便于树脂灌注后自行填充;能够克服重力作用,使得胶液上行顺利,保障灌注效果。

A vacuum fil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灌注导入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电叶片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灌注导入装置。
技术介绍
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中能量转化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制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叶片成型质量的好坏又取决于模具质量的好坏,高精度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是叶片气动外形的重要保证,对产品的生产效率、最终质量和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风电机组不断朝大型化方向发展,风电叶片的尺寸逐渐增大,成型时对模具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也越高,相应的,模具的重量和成本将大幅提高。为了减轻模具重量,降低模具成本,大型复合材料叶片的模具也逐渐由早期的金属模具向着复合材料模具转变。由于模具和叶片采用了相同的材料,热膨胀系数基本一致,使得制造出的复合材料叶片的精确度和尺寸稳定性均优于金属模具制造的叶片产品。现有技术中,风电叶片叶根模具的真空灌注导入装置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模具距离地面高度为2-3m,在重力作用下,胶液上行困难,导致灌注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真空灌注导入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真空灌注导入装置,包括叶根模具、纤维透气层、脱模布、流动树脂层、柔性真空膜、粘性胶带、注胶口、树脂罐、溢胶口、收集罐、真空泵和真空表,所述叶根模具设有单面刚性层,且单面刚性层通过柔性真空膜包覆有纤维透气层,所述纤维透气层的外侧设有脱模布,所述脱模布的外侧设有由注胶口喷出流体形成的流动树脂层,所述柔性真空膜的两端通过粘性胶带与叶根模具的单面刚性层密封连接,所述脱模布、流动树脂层位于柔性真空膜、叶根模具形成的灌注腔中,所述脱模布的两侧分别设有注胶口、溢胶口,所述注胶口通过若干供料管与位于叶根模具外的树脂罐连通,所述溢胶口通过若干出料管与位于叶根模具外的收集罐连通,所述收集罐通过抽气管与真空泵连接,所述收集罐上装有真空表。进一步地,上述真空灌注导入装置中,所述叶根模具和纤维透气层之间设有第一层导流网,所述脱模布和纤维透气层之间设有第二层导流网。进一步地,上述真空灌注导入装置中,所述第一层导流网每隔500-600mm断开20-30mm。进一步地,上述真空灌注导入装置中,所述注胶口沿第二层导流网边缘处铺设。进一步地,上述真空灌注导入装置中,所述脱模布为三轴玻纤布。进一步地,上述真空灌注导入装置中,所述供料管、出料管预均埋在柔性真空膜与叶根模具连接处,利用粘性胶带进行密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纤维透气层、脱模布及双层导流网构成导流系统,便于树脂灌注后自行填充,另一方面合理增设供料管、抽气管,并配合真空负压系统来克服重力作用,使得胶液上行顺利,保障灌注效果。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供料管、出料管的位置分布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叶根模具,2-纤维透气层,3-脱模布,4-流动树脂层,5-柔性真空膜,6-粘性胶带,7-注胶口,8-树脂罐,9-溢胶口,10-收集罐,11-真空泵,12-真空表,13-供料管,14-出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真空灌注导入装置,包括叶根模具1、纤维透气层2、脱模布3、流动树脂层4、柔性真空膜5、粘性胶带6、注胶口7、树脂罐8、溢胶口9、收集罐10、真空泵11和真空表12,叶根模具1设有单面刚性层,且单面刚性层通过柔性真空膜5包覆有纤维透气层2,纤维透气层2的外侧设有脱模布3,脱模布3的外侧设有由注胶口7喷出流体形成的流动树脂层4,柔性真空膜5的两端通过粘性胶带6与叶根模具1的单面刚性层密封连接,脱模布3、流动树脂层4位于柔性真空膜5、叶根模具形成的灌注腔中,脱模布3的两侧分别设有注胶口7、溢胶口9,注胶口7通过若干供料管13与位于叶根模具1外的树脂罐8连通,溢胶口9通过若干出料管14与位于叶根模具1外的收集罐10连通,收集罐10通过抽气管与真空泵11连接,收集罐10上装有真空表12。本实施例中,叶根模具1和纤维透气层2之间设有第一层导流网,脱模布3和纤维透气层2之间设有第二层导流网。第一层导流网每隔500-600mm断开20-30mm。注胶口7沿第二层导流网边缘处铺设。本实施例中,脱模布3为三轴玻纤布。供料管13、出料管14预均埋在柔性真空膜5与叶根模具1连接处,利用粘性胶带6进行密封。供料管13、出料管14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纤维透气层2、脱模布3及双层导流网构成导流系统,便于树脂灌注后自行填充,另一方面合理增设供料管13、抽气管14,并配合真空负压系统来克服重力作用,使得胶液上行顺利,保障灌注效果。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灌注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根模具、纤维透气层、脱模布、流动树脂层、柔性真空膜、粘性胶带、注胶口、树脂罐、溢胶口、收集罐、真空泵和真空表,所述叶根模具设有单面刚性层,且单面刚性层通过柔性真空膜包覆有纤维透气层,所述纤维透气层的外侧设有脱模布,所述脱模布的外侧设有由注胶口喷出流体形成的流动树脂层,所述柔性真空膜的两端通过粘性胶带与叶根模具的单面刚性层密封连接,所述脱模布、流动树脂层位于柔性真空膜、叶根模具形成的灌注腔中,所述脱模布的两侧分别设有注胶口、溢胶口,所述注胶口通过若干供料管与位于叶根模具外的树脂罐连通,所述溢胶口通过若干出料管与位于叶根模具外的收集罐连通,所述收集罐通过抽气管与真空泵连接,所述收集罐上装有真空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灌注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根模具、纤维透气层、脱模布、流动树脂层、柔性真空膜、粘性胶带、注胶口、树脂罐、溢胶口、收集罐、真空泵和真空表,所述叶根模具设有单面刚性层,且单面刚性层通过柔性真空膜包覆有纤维透气层,所述纤维透气层的外侧设有脱模布,所述脱模布的外侧设有由注胶口喷出流体形成的流动树脂层,所述柔性真空膜的两端通过粘性胶带与叶根模具的单面刚性层密封连接,所述脱模布、流动树脂层位于柔性真空膜、叶根模具形成的灌注腔中,所述脱模布的两侧分别设有注胶口、溢胶口,所述注胶口通过若干供料管与位于叶根模具外的树脂罐连通,所述溢胶口通过若干出料管与位于叶根模具外的收集罐连通,所述收集罐通过抽气管与真空泵连接,所述收集罐上装有真空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佳俊王辉刘娟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双菱风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