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削刀具及其刀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39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精密加工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切削刀具及其刀头结构,所述刀头结构包括连接部及设于所述连接部前端的切削刃部,所述切削刃部包括固定在连接部前端的切削主体及若干第一切削刃,所述切削主体的外表面为向外凸起的弧面,所述第一切削刃为螺旋状,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数S与所述切削主体直径D之间要满足以下关系:4D≤S≤15D;所述切削主体的直径D为0.5~32mm;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宽L为0.01㎜~0.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该切削刀具铣削曲面,相同的直径下刀刃分布密度高,表面粗糙度好,且加工效率高;将该切削刀具应用于CNC中以加工3D玻璃石墨模具时,表面粗糙度可达90nm。

A cutting tool and its hea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削刀具及其刀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精密加工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切削刀具及其刀头结构。
技术介绍
石墨模具以其优良的导热导电、润滑性能以及抗磨性等,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石墨模具不易加工;目前,当需要在石墨模具上半精加工或者精加工曲面时,常采用普通平底铣刀铣曲面,虽然加工效率高,但是留下的残料台阶明显,加工加工轮廓度较差;且目前的铣刀刀具为了增加其耐磨性能,通常是在其表面涂覆耐磨涂层(如WC、金刚石等),刀具的加工较难且寿命较短,且使得利用该刀具成型的工件表面的加工粗糙度及均匀性差。另外,受限于刀头的直径尺寸较小,现有的加工设备加工出的刀刃分布密度较低,而刀刃分布密度的高低与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直接相关,刀刃分布密度较低的刀头加工出的表面,难以符合对加工精度日益提高的要求,且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切削刀具及其刀头结构,能够铣削曲面,提高相同直径下的刀刃分布密度,保证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加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切削刀具的刀头结构,所述刀头结构包括连接部及设于所述连接部前端的切削刃部,所述切削刃部的材质为聚晶金刚石,所述切削刃部包括固定在连接部前端的切削主体及若干第一切削刃,所述切削主体的外表面为向外凸起的弧面,所述第一切削刃为螺旋状,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数S与所述切削主体直径D之间要满足以下关系:4D≤S≤15D;所述切削主体的直径D为0.5~32mm;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宽L为0.01㎜~0.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数S为所述切削主体直径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7D≤S≤12D,所述切削主体的直径D为3~20mm;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宽L为0.03㎜~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切削刃部的材质为聚晶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聚晶立方氮化硼、陶瓷、硬质合金中的任一种。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第一切削刃沿所述切削主体的中心轴周向设置于所述切削主体的外表面,且各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旋向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切削刃之间形成有第一排屑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切削主体的外表面呈半球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削刃的一端设于所述切削主体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切削主体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削刃的一端设于所述切削主体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作为优选方案,设于所述切削主体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一切削刃在所述切削主体的顶部区域相连并形成一条连贯的切削刃,其它各所述第一切削刃互不相连。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削刃的螺旋角为1°~8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排屑槽的槽深为0.02㎜~0.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削刃的个数为2~100个。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削刃与所述切削主体采用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口设置于同一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旋向为左旋或者右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旋向为左旋,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右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切削主体的外表面还设有若干呈螺旋状的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设于所述第一排屑槽内且将所述第一排屑槽分隔成若干第二排屑槽;且所述第二切削刃的旋向与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旋向相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切削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削刃连接,所述第二切削刃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切削主体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切削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切削刃连接,所述第二切削刃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第一切削刃上均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切削刃。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切削刃与所述切削主体采用一体成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切削刃部与所述连接部采用一体成型,且所述切削刃部与所述连接部的材质相同。同样的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切削刀具,其包括刀具柄部及安装于所述刀具柄部前端的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刀头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后端面与所述刀具柄部的前端面固定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切削刀具,刀头结构包括连接部及切削刃部,其中,切削刃部包括切削主体及设于切削主体表面的若干第一切削刃,切削主体的外表面呈向外凸起的弧面,第一切削刃为螺旋状,加工过程中,切削主体沿其自身的中心轴旋转的同时,沿一定方向作轨迹运动,从而可在工件上加工曲面,且可有效提高刀具的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且第一切削刃的刃数S与切削主体直径D之间要满足以下关系:4D≤S≤15D,即第一切削刃的刃数S为切削主体直径D的4~15倍,切削主体的直径D在0.5~32mm范围内,第一切削刃的刃宽L为0.01㎜~0.1㎜,从而使得在相同的直径下,切削主体上的第一切削刃分布更加密集,进而使得加工曲面的表面粗糙度较低,加工的表面更加细腻,并且可提高加工效率;将该刀头结构应用于CNC中以加工3D玻璃石墨模具时,表面粗糙度可达90nm。进一步地,切削刃部整体材质为聚晶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聚晶立方氮化硼、陶瓷、硬质合金中的任一种,能够提高切削刃的耐磨性能,相对于涂层结构的刀具来说,使用寿命更长。进一步地,设于所述切削主体相对两侧的第一切削刃在所述切削主体的顶部区域相连形成一条连贯的切削刃,该切削刃可用于加工平面,使得该刀头在加工平面时,通过切削的作用来加工平面,表面粗糙度相比于普通球刀挤压的加工方式更低,表面更细腻,平面度更高;此外,在切削主体的顶部形成连贯的切削刃,可切削大平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刀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刀头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刀头结构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一种刀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连接部;20、切削刃部;21、切削主体;22、第一切削刃;221、第一切削刃的刃口;23、第一排屑槽;24、第二切削刃;241、第二切削刃的刃口;25、第二排屑槽;26、排屑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刀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结构包括连接部及设于所述连接部前端的切削刃部,所述切削刃部包括固定在连接部前端的切削主体及若干第一切削刃,所述切削主体的外表面为向外凸起的弧面,所述第一切削刃为螺旋状;/n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数S与所述切削主体直径D之间要满足以下关系:4D≤S≤15D;所述切削主体的直径D为0.5~32mm;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宽L为0.01㎜~0.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25 CN 201821568653X1.一种刀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结构包括连接部及设于所述连接部前端的切削刃部,所述切削刃部包括固定在连接部前端的切削主体及若干第一切削刃,所述切削主体的外表面为向外凸起的弧面,所述第一切削刃为螺旋状;
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数S与所述切削主体直径D之间要满足以下关系:4D≤S≤15D;所述切削主体的直径D为0.5~32mm;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宽L为0.0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数S与所述切削主体直径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7D≤S≤12D,所述切削主体的直径D为3~20mm,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刃宽L为0.03㎜~0.0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部的材质为聚晶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聚晶立方氮化硼、陶瓷及硬质合金中的任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切削刃沿所述切削主体的中心轴周向设置于所述切削主体的外表面,且各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旋向相同,相邻两个所述切削刃之间形成有第一排屑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主体的外表面呈半球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的一端设于所述切削主体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另一端设于所述切削主体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的一端设于所述切削主体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一切削刃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刀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切削主体相对两侧的第一切削刃在所述切削主体的顶部区域相连并形成一条连贯的切削刃,其它各所述第一切削刃互不相连。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的螺旋角为1°~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炳姜李伟秋
申请(专利权)人: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益展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