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包耐高压高温阻燃绝缘安全防护罩以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13042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耐高压高温阻燃绝缘安全防护罩以及制作方法,防护罩壳为方形壳体,壳体安装于电池模组前端BMS电源管理系统一侧的电池架前部并罩住高压大电流控制元器件,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以及上侧的壳体内壁上设有网格状加强筋条,前侧中央的壳体底部开设有正极插接头或负极插接头的避让槽口Ⅰ,自控器一侧的罩壳端部的前、后壳体底部开设有避让缺口,前壳体上的避让缺口高度大于负极插接头或正极插接头,后避让缺口处的壳体上开设有线缆避让槽口Ⅱ,罩壳另一端部的后侧壳体上开设有线缆避让槽口Ⅲ;防护罩壳采用高分子材料甲基乙烯基硅橡加入双二五硫化剂、轻质碳酸钙和阻燃剂氢氧化铝混炼并在高温高压下于模具中挤压成型。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and flame retardant insulation safety cover of power battery pack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包耐高压高温阻燃绝缘安全防护罩以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包耐高压高温阻燃绝缘安全防护罩以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电池模组的传统制作工艺为:电芯逐个连接形成一个模块单元,若干个模块单元构成所需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安装于电池架内,电池模组通过电池架前部设置的高压大电流控制元器件向汽车的各用电单元提供满足用电要求的直流电。依据车辆绝缘要求,高压大电流控制元器件裸露的线缆及接头都进行了绝缘防护以及包扎处理,确保电动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高压大电流控制元器件与电池架之间可实现有效的绝缘。但电动汽车在发生碰撞以及翻车事故时,电池架很容易产生变形,从而造成对电池模组以及高压大电流控制元器件的碰撞或者挤压,此时的高压大电流控制元器件最易受损,进而导致绝缘防护包扎的线缆及接头外露,造成电池架带电而致人触电或发生短路而烧毁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防止触电或短路的动力电池包耐高压高温阻燃绝缘安全防护罩以及制作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动力电池包耐高压高温阻燃绝缘安全防护罩,包括罩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为底部敞口的方形壳体,所述壳体安装于电池模组(2)前端BMS电源管理系统(4)一侧的电池架(3)前部并罩在高压大电流控制元器件上,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以及上侧的壳体内壁上设有网格状加强筋条(1-1),前侧中央的壳体底部开设有正极插接头(5)或负极插接头(6)的避让槽口Ⅰ(1-2),自控器(4)一侧的罩壳(1)端部的前、后壳体底部开设有负极插接头(6)或正极插接头(5)的避让缺口(1-3),前壳体上的避让缺口(1-3)高度大于负极插接头(6)或正极插接头(5),后避让缺口(1-3)处的壳体上开设有线缆避让槽口...

【技术特征摘要】
1.动力电池包耐高压高温阻燃绝缘安全防护罩,包括罩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为底部敞口的方形壳体,所述壳体安装于电池模组(2)前端BMS电源管理系统(4)一侧的电池架(3)前部并罩在高压大电流控制元器件上,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以及上侧的壳体内壁上设有网格状加强筋条(1-1),前侧中央的壳体底部开设有正极插接头(5)或负极插接头(6)的避让槽口Ⅰ(1-2),自控器(4)一侧的罩壳(1)端部的前、后壳体底部开设有负极插接头(6)或正极插接头(5)的避让缺口(1-3),前壳体上的避让缺口(1-3)高度大于负极插接头(6)或正极插接头(5),后避让缺口(1-3)处的壳体上开设有线缆避让槽口Ⅱ(1-4),罩壳(1)另一端部的后侧壳体上开设有线缆避让槽口Ⅲ(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包耐高压高温阻燃绝缘安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艺雄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威盾保安有限公司王艺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