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孔径钢管内表面修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947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孔径钢管内表面修磨机构,包括桁架和滑台,所述桁架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与之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桁架的顶部且位于滑台的左侧设置有平行放置的支撑架,所述滑台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电主轴,所述滑台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插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电主轴的输出端一侧设置有第一联轴器,所述电主轴的输出端穿过第一联轴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传动轴的外部设置有磨杆,所述磨杆的外部与支撑架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滑台和钢管夹持装置,能够有效地消除钢管内壁毛刺、减小壁厚不均匀差值,提升钢管的合格率。

A grinding mechanism for inner surface of small diameter steel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孔径钢管内表面修磨机构
本技术涉及轧钢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孔径钢管内表面修磨机构。
技术介绍
钢管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内螺旋、内划伤、内麻坑等内壁质量缺陷,需要进行修磨,各种废旧钢管也需要表面的翻新和除锈修磨。现有的修磨机运行稳定性较差,由于旋转轴较长同轴度不好,经常损坏,不能很好的完成修磨任务。目前,加工的钢管长度比较长,一般10-12米左右。现有钢管内壁打磨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打磨电机安装在头部,电机尺寸比较大,打磨钢管的口径必须大于电机尺寸。2、打磨电机转速有限,打磨效果差。3、打磨电机容易发热,不能长时间打磨,一般打磨30分钟需要冷却30分钟。4、使用长轴即圆钢轴直接连接,阻力大,容易磨损,使用寿命短。小孔径钢管在轧制过程中内孔存在着形状、位置、尺寸等人工缺陷,直接影响成管的合格率,往往需要进行修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小孔径钢管内表面修磨机构。通过对小孔径钢管内表面修磨,可以有效地消除钢管内壁毛刺、减小壁厚不均匀差值,可以有效提升钢管的合格率。壁厚相差较大的钢管,可以提升一个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孔径钢管内表面修磨机构,包括桁架(1)和滑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内部设置有与之配合使用的滑块(12),所述桁架(1)的顶部且位于滑台(2)的左侧设置有平行放置的支撑架(13),所述滑台(2)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电主轴(3),所述滑台(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的内部插设有轴套(22),所述轴套(22)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33),所述电主轴(3)的输出端一侧设置有第一联轴器(31),所述电主轴(3)的输出端穿过第一联轴器(3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出轴(32),所述传动轴(33)的外部设置有磨杆(3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孔径钢管内表面修磨机构,包括桁架(1)和滑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内部设置有与之配合使用的滑块(12),所述桁架(1)的顶部且位于滑台(2)的左侧设置有平行放置的支撑架(13),所述滑台(2)的顶部右侧设置有电主轴(3),所述滑台(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的内部插设有轴套(22),所述轴套(22)的内部设置有传动轴(33),所述电主轴(3)的输出端一侧设置有第一联轴器(31),所述电主轴(3)的输出端穿过第一联轴器(3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输出轴(32),所述传动轴(33)的外部设置有磨杆(34),所述磨杆(34)的外部与支撑架(13)活动连接,所述磨杆(34)的内部设置有轴承(35),所述传动轴(33)通过轴承(35)与磨杆(34)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3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联轴器(36),所述传动轴(33)的一端穿过第二联轴器(3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刷杆(37),所述刷杆(3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球头刷(38),所述桁架(1)的左侧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顶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刚王洪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君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