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54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压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内设置哥林柱导孔,所述哥林柱导孔内的两侧设置导向铜司,哥林柱导孔内两导向铜司间设置毛毡,哥林柱转动设置在两导向铜司内,所述毛毡上缠设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呈螺线形设置在毛毡外圆周面上,所述导油管贴近毛毡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导油管上端连通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连通设置有油管,所述油管延伸出动模板并设置有油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对套设在哥林柱上的毛毡全方位浸湿润滑油的目的。

A lubricating structure of hydraulic motor-driven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油压机
,具体是指一种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压铸机使用过程中,模具配合主要靠动模板移动保证,目前现有技术中,压铸机动模板的导向孔在哥林柱导孔内设置导向铜司,通过导向铜司的自润滑使哥林柱达到较好的转动效果,但是由于导向铜司的润滑性能有限,因此不能将导向孔设置过长,一般长度均较短(导向长度与哥林柱直径比为2.5),导向孔较短时每次开锁模动作的重复精度不高,生产时的产品差异大,影响生产的合格率及产量。现有技术这种动模板中,毛毡是设置在哥林柱上,通过向毛毡上注入润滑油使得哥林柱达到润滑的效果,由于润滑油采用单侧注入的方式,导致只有贴近注油口位置的毛毡被浸湿,另一侧的绝大部分毛毡均未被浸湿,导致哥林柱的润滑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本技术可实现对套设在哥林柱上的毛毡全方位浸湿润滑油的目的,通过在毛毡上缠设导油管,且导油管呈螺线形设置,导油管上开设通孔,解决了现有动模的毛毡浸油位置单一,导致哥林柱不能全方位润滑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包括动模板,所述动模板内设置哥林柱导孔,所述哥林柱导孔内的两侧设置导向铜司,哥林柱导孔内两导向铜司间设置毛毡,哥林柱转动设置在两导向铜司内,所述毛毡上缠设有导油管,所述导油管呈螺线形设置在毛毡外圆周面上,所述导油管贴近毛毡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导油管上端连通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连通设置有油管,所述油管延伸出动模板并设置有油泵。在本技术中,通过油泵向油管内注入润滑油,再流经进油通道后进入导油管内,由于导油管采用螺线形的方式缠设在毛毡的外圆周面上,并且导油管贴近毛毡的一面设置有通孔,即流入导油管内的润滑油沿导油管呈螺线形流动,并通过多个通孔浸入毛毡内,由于导油管呈管状,使得其贴近毛毡的一面为导油管中部,确保润滑油在导油管内流动可可从每一个通孔中流入毛毡内,从而使得整个毛毡均被润滑油浸湿,当哥林柱在运动时可被毛毡充分润滑。本技术可实现对套设在哥林柱上的毛毡全方位浸湿润滑油的目的,通过在毛毡上缠设导油管,且导油管呈螺线形设置,导油管上开设通孔,解决了现有动模的毛毡浸油位置单一,导致哥林柱不能全方位润滑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动模板内设置有润滑腔,所述毛毡与导油管均位于润滑腔内,所述润滑腔呈环形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毛毡外圆周面套设有挤压筒,所述挤压筒上外圆周面设置有与导油管匹配的卡槽,所述导油管嵌入卡槽内,且所述挤压筒上设置有与通孔连通的浸油孔。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挤压筒设置为分体式结构,由两个半月形挤压板对接形成筒体。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哥林柱导孔的端部设置盖设在导向铜司的压盖。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压盖内设置尘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实现对套设在哥林柱上的毛毡全方位浸湿润滑油的目的,通过在毛毡上缠设导油管,且导油管呈螺线形设置,导油管上开设通孔,解决了现有动模的毛毡浸油位置单一,导致哥林柱不能全方位润滑的问题。(2)本技术中动模板内设置有润滑腔,所述毛毡与导油管均位于润滑腔内,所述润滑腔呈环形设置,通过设置润滑腔便于毛毡和导油管的安装和拆卸。(3)本技术中毛毡外圆周面套设有挤压筒,所述挤压筒上外圆周面设置有与导油管匹配的卡槽,所述导油管嵌入卡槽内,且所述挤压筒上设置有与通孔连通的浸油孔,由于毛毡质地较软,通过将其装在挤压筒内提高毛毡的刚度,且导油管安装在挤压筒上也更为容易和温度,便于使用。(4)本技术中挤压筒设置为分体式结构,由两个半月形挤压板对接形成筒体,通过将挤压筒采用分体式设置,使得其拆卸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动模板,2润滑腔,3进油通道,4油泵,5导油管,6哥林柱,7压盖,8铜司,9挤压筒,10毛毡,11通孔,12浸油孔,13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2,一种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包括动模板1,所述动模板1内设置哥林柱导孔,所述哥林柱导孔内的两侧设置导向铜司8,哥林柱导孔内两导向铜司8间设置毛毡10,哥林柱6转动设置在两导向铜司8内,所述毛毡10上缠设有导油管5,所述导油管5呈螺线形设置在毛毡10外圆周面上,所述导油管5贴近毛毡1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通孔11,所述导油管5上端连通设置有进油通道3,所述进油通道3连通设置有油管13,所述油管13延伸出动模板1并设置有油泵4。在本技术中,通过油泵4向油管13内注入润滑油,再流经进油通道3后进入导油管5内,由于导油管5采用螺线形的方式缠设在毛毡10的外圆周面上,并且导油管5贴近毛毡10的一面设置有通孔11,即流入导油管5内的润滑油沿导油管5呈螺线形流动,并通过多个通孔11浸入毛毡10内,由于导油管5呈管状,使得其贴近毛毡10的一面为导油管5中部,确保润滑油在导油管5内流动可可从每一个通孔11中流入毛毡10内,从而使得整个毛毡10均被润滑油浸湿,当哥林柱6在运动时可被毛毡10充分润滑。本技术可实现对套设在哥林柱上的毛毡全方位浸湿润滑油的目的,通过在毛毡上缠设导油管,且导油管呈螺线形设置,导油管上开设通孔,解决了现有动模的毛毡浸油位置单一,导致哥林柱不能全方位润滑的问题。实施例2:参见图1~2,一种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包括动模板1,所述动模板1内设置哥林柱导孔,所述哥林柱导孔内的两侧设置导向铜司8,哥林柱导孔内两导向铜司8间设置毛毡10,哥林柱6转动设置在两导向铜司8内,所述毛毡10上缠设有导油管5,所述导油管5呈螺线形设置在毛毡10外圆周面上,所述导油管5贴近毛毡1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通孔11,所述导油管5上端连通设置有进油通道3,所述进油通道3连通设置有油管13,所述油管13延伸出动模板1并设置有油泵4。动模板1内设置有润滑腔2,所述毛毡10与导油管5均位于润滑腔2内,所述润滑腔2呈环形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润滑腔便于毛毡和导油管的安装和拆卸。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毛毡10外圆周面套设有挤压筒9,所述挤压筒9上外圆周面设置有与导油管5匹配的卡槽,所述导油管5嵌入卡槽内,且所述挤压筒9上设置有与通孔11连通的浸油孔12。该方式中,通过将其装在挤压筒内提高毛毡的刚度,且导油管安装在挤压筒上也更为容易和温度,便于使用。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挤压筒9设置为分体式结构,由两个半月形挤压板对接形成筒体。该方式中,通过将挤压筒采用分体式设置,使得其拆卸较为方便。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实施例3:参见图1~2,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包括动模板(1),所述动模板(1)内设置哥林柱导孔,所述哥林柱导孔内的两侧设置导向铜司(8),哥林柱导孔内两导向铜司(8)间设置毛毡(10),哥林柱(6)转动设置在两导向铜司(8)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毡(10)上缠设有导油管(5),所述导油管(5)呈螺线形设置在毛毡(10)外圆周面上,所述导油管(5)贴近毛毡(1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通孔(11),所述导油管(5)上端连通设置有进油通道(3),所述进油通道(3)连通设置有油管(13),所述油管(13)延伸出动模板(1)并设置有油泵(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包括动模板(1),所述动模板(1)内设置哥林柱导孔,所述哥林柱导孔内的两侧设置导向铜司(8),哥林柱导孔内两导向铜司(8)间设置毛毡(10),哥林柱(6)转动设置在两导向铜司(8)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毡(10)上缠设有导油管(5),所述导油管(5)呈螺线形设置在毛毡(10)外圆周面上,所述导油管(5)贴近毛毡(1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通孔(11),所述导油管(5)上端连通设置有进油通道(3),所述进油通道(3)连通设置有油管(13),所述油管(13)延伸出动模板(1)并设置有油泵(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机动模板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1)内设置有润滑腔(2),所述毛毡(10)与导油管(5)均位于润滑腔(2)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陈生林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奥力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