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测试随钻跟管桩桩侧注浆液抗水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工程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测试随钻跟管桩桩侧注浆液抗水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钻跟管桩是一种钻孔、沉桩、排土同步进行的无泥浆排放的环保型大直径(800~1400mm)非挤土管桩,该桩型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管桩因桩径较大或土层较硬而造成的沉桩难题,超强的地层适应能力使得大直径管桩能够穿透中微风化岩层,实现了管桩桩端全嵌岩,承载力高(相比同等直径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0.97%-64.24%);避免了锤击法和静压法对管桩桩身的损害;施工过程不用泥浆护壁,比较环保,噪音小;将管桩的直径扩大到了800-1400mm。该桩型独特的施工工艺造成大直径管桩和桩周土体之间具有10mm左右的间隙,需要在该间隙灌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进行充填以提高桩侧摩阻力,最终提高桩基承载力。为了防止漏浆,在注浆前,需要在大直径管桩内腔的底部灌注具有一定厚度的水泥浆进行封底。桩端嵌岩和桩侧注浆充分的说明随钻跟管桩是一种端承摩擦型桩,桩侧注浆的效果决定了随钻跟管桩桩侧摩阻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试随钻跟管桩桩侧注浆液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系统、供水系统、注浆系统;/n所述模型箱系统包括模型箱、底端密封的模型桩;所述模型箱内填充有土体,所述土体内设置有模拟钻孔,所述模拟钻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模型桩的直径;所述模型桩同轴设置在所述模拟钻孔内,所述模型箱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横向进水口,所述模型箱的底壁设置有若干横向出水口和若干竖向进水口,所述模型箱的顶壁设置有若干竖向出水口;/n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横向供水子系统和竖向供水子系统,所述横向供水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横向进水口连通,所述竖向供水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竖向进水口连通。/n所述模型桩上设置有若干用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用于测试随钻跟管桩桩侧注浆液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系统、供水系统、注浆系统;
所述模型箱系统包括模型箱、底端密封的模型桩;所述模型箱内填充有土体,所述土体内设置有模拟钻孔,所述模拟钻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模型桩的直径;所述模型桩同轴设置在所述模拟钻孔内,所述模型箱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横向进水口,所述模型箱的底壁设置有若干横向出水口和若干竖向进水口,所述模型箱的顶壁设置有若干竖向出水口;
所述供水系统包括横向供水子系统和竖向供水子系统,所述横向供水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横向进水口连通,所述竖向供水子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竖向进水口连通。
所述模型桩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向所述模型桩和所述土体之间的间隙注浆的注浆孔;所述注浆系统的出浆口与所述注浆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随钻跟管桩桩侧注浆液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箱的顶板与所述土体之间铺设有第一透水石层,所述侧壁与所述土体之间铺设有第二透水石层,所述模拟钻孔的底端与所述底板之间均匀的铺设有第三透水石层;所述横向出水口对应所述第二透水石层的设置位置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竖向进水口对应所述第三透水石层的设置位置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测试随钻跟管桩桩侧注浆液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竖向设置有若干出水管,若干所述竖向出水口沿所述出水管的竖直方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试随钻跟管桩桩侧注浆液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供水子系统包括第一进水管、竖向供水池、第一灌水机;
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竖向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竖向供水池连通;所述竖向供水池与所述第一灌水机的出气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测试随钻跟管桩桩侧注浆液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转子流量计、第一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测试随钻跟管桩桩侧注浆液抗水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供水池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一排气阀。
技术研发人员:侯振坤,陈航,刘春林,乔升访,张硕,苏定立,季璇,杨卓,胡函,唐孟雄,胡贺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