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清理污水池壁装置,该技术方案围绕池壁清理作业的需求,对装置构造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车体在污水池外侧边缘横向运动,由于车体通过箱体、支架等结构承载钢丝盘,因此车体的移动实现了钢丝盘的横向运动;在此基础上,通过转动丝杆与支架上的内螺纹套构成丝杠运动机构,从而基于转动丝杠的转动作用,驱动支架上下运动,实现了钢丝盘的纵向运动;与此同时,基于第三皮带与两定轮、两动轮的绕接关系,两动轮随两滑块在两槽架中的上下平移作用,以及第一动轮与主动轴间的传动关系,为钢丝盘提供了旋转动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钢丝盘的横向运动、纵向运动以及自身转动,可对污水池壁实现有效的清理作用。
Portable mobile sewage tank wall clea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移动清理污水池壁装置
本技术涉及壁面清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清理污水池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全国设市城市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已超过2300座,污水的日处理能力达1.48亿立方米以上;全国已有超过1470个县城(占县城总数的94%以上)建有污水处理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700多座,污水的日处理能力达0.31亿立方米以上。由此可见,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具有体量大、任务重的特点。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的污水池,用于对污水起到容纳作用,或作为反应场所。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污水池壁会附着大量污物,若长时间不清理会对工艺过程造成影响。然而,由于污水池较深、池壁面积较大,因此对其清理非常困难,导致部分污水处理厂需定期停工进行池壁清理。而且,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用于污水池壁的清污工具,普遍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费时费力、清洁困难、效率较低;工人站在污水池旁边清理有风险,等污水排净又需要时间限制,并且清理污水池壁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也有损害。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机械化的污水池壁清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清理污水池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用于污水池壁清理的机械化装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目前污水池壁的清理需由人工完成,效率较低且具有一定危险。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便携式移动清理污水池壁装置,包括车体,箱体,转动丝杆,第一槽架,第二槽架,固定杆,支架,滑套,内螺纹套,主动轴,从动轴,第一皮带,钢丝盘,第一动轮,第一滑块,第二皮带,第二动轮,第二滑块,连接杆,涨紧轮,第三皮带,定轮,其中,在车体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箱体,在所述箱体中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动丝杆传动连接,在箱体的下端竖直的固定连接有第一槽架和第二槽架,固定杆竖直的固定连接在第二槽架上,所述固定杆与转动丝杆相互平行;在支架上分别具有滑套和内螺纹套,所述滑套套接在固定杆上,所述内螺纹套丝接在所述转动丝杆上;在支架上连接有一个主动轴和若干从动轴,所述从动轴通过第一皮带与主动轴传动连接,在主动轴的末端及从动轴的末端各连接有钢丝盘,第一滑块连接在第二槽架中,在第一滑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动轮,所述第一动轮通过第二皮带与主动轴传动连接;第二滑块连接在第一槽架中,在第二滑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动轮,在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上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涨紧轮,其中一个涨紧轮位于第一动轮的侧方,另一个涨紧轮位于第二动轮的侧方;在第一槽架和第二槽架上各连接有定轮,第三皮带绕接在第一动轮、第二动轮以及两个定轮的外周。作为优选,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位于第一槽架中,所述弹簧的底端与第一槽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顶端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连接在车体的侧端。作为优选,在第一槽架上或第二槽架上固定连接有位移传感器。作为优选,所述钢丝盘包括圆盘和钢丝,所述圆盘与主动轴的末端或从动轴的末端相连接,钢丝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盘上。作为优选,第一皮带有若干个,每两个相邻的从动轴之间、以及主动轴与相邻的从动轴之间均通过一个第一皮带传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具有若干车轮,所述若干车轮的底端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平面垂直于转动丝杆的轴线。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车体用于在污水池边缘行进,带动装置整体沿着污水池壁面的横向运动;箱体用于承载转动丝杆、第一槽架、第二槽架及其上的各个模块,使钢丝盘位于壁面上,起到清理作用;转动丝杆用于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由于支架的内螺纹套丝接在其上,而支架的滑套套接在固定杆上,从而构成丝杠运动机构,当转动丝杆转动时,滑套限制支架使其不会随转动丝杆一同转动,那么基于内螺纹套与转动丝杆间的丝接作用,使内螺纹套及支架沿着转动丝杆上下平移,这一过程中滑套同时起到导向作用;第一槽架用于容纳第二滑块,使其可在第一槽架中上下滑动;第二槽架用于容纳第一滑块,使其可在第二槽架中上下滑动,第二槽架同时用于固定固定杆;固定杆用于供滑套套接在其上,使滑套可沿固定杆上下平移;内螺纹套同转动丝杆丝接,从而基于转动丝杆的转动作用构成丝杠运动机构,以带动支架整体上下平移,实现对钢丝盘纵向位置的调整。主动轴和从动轴均设置于支架上,其中主动轴在第一动轮的驱动下转动,若干从动轴通过若干第一皮带与主动轴建立传动关系,从而在主动轴的转动下,使若干从动轴同时转动;主动轴及从动轴的转动用于带动末端的钢丝盘转动,从而利用钢丝对壁面起到清理作用。当支架上升时,带动第一滑块及第一动轮上升,由于第三皮带绕接在两个定轮及第一动轮、第二动轮外周,因此随着第一动轮的上升,第二滑块和第二动轮受重力牵拉向下,在这一过程中第三皮带产生运动,因此,第一动轮和第二动轮随之转动,由于第一动轮与主动轴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因此第一动轮的转动作用会驱动主动轴转动,从而成为钢丝盘转动的动力。两个连接杆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从而带动涨紧轮随动轮上下运动,当动轮向下移动至某一位置时涨紧轮脱离第三皮带,当动轮向上移动至某一位置时涨紧轮与第三皮带搭接,对第三皮带起到涨紧作用。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在第一槽架底端与第二滑块之间增设弹簧,从而可起到约束上下运动范围的作用;还可在车体上、相对于箱体位置的另一侧增设夹具,与岸边的某凸出结构挂接或夹持,从而避免因箱体一侧重量过大而导致车体倾斜;还可在第一槽架或第二槽架上增设位移传感器,从而可调整上下移动间距,使钢丝盘能完全清理不同高度的污水池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移动清理污水池壁装置,该技术方案围绕池壁清理作业的需求,对装置构造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技术采用一车体在污水池外侧边缘横向运动,由于车体通过箱体、支架等结构承载钢丝盘,因此车体的移动实现了钢丝盘的横向运动;在此基础上,通过转动丝杆与支架上的内螺纹套构成丝杠运动机构,从而基于转动丝杠的转动作用,驱动支架上下运动,实现了钢丝盘的纵向运动,基于上述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可实现钢丝盘对污水池壁的全覆盖。与此同时,基于第三皮带与两定轮、两动轮的绕接关系,以及两动轮随两滑块在两槽架中的上下平移作用,当第一动轮随支架上行或下行时,第二动轮下行或上行,使第三皮带运动,从而使第一动轮和第二动轮随之转动,再基于第一动轮与主动轴间的传动关系,使主动轴随第一动轮转动,从而为钢丝盘转动提供动力。本技术基于钢丝盘的横向运动、纵向运动以及自身转动,可对污水池壁实现有效的清理作用。本技术的技术优势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1、成本适中,属于便携式设备。2、清理效果显著,可在污水池有水作业,不影响污水处理,不需要污水处理厂停产即可清理。3、操作简单,机械化程度高,设置好参数,不需要人工时刻看护。4、整体重量轻便,分几部分组成,整体便于拆卸、组装;底部钢丝盘方便更换。5、机械化作业,人工占用少,工人可多台设备一起看护,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移动清理污水池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箱体(2),转动丝杆(3),第一槽架(4),第二槽架(5),固定杆(6),支架(7),滑套(8),内螺纹套(9),主动轴(10),从动轴(11),第一皮带(12),钢丝盘(13),第一动轮(14),第一滑块(15),第二皮带(16),第二动轮(17),第二滑块(18),连接杆(19),涨紧轮(20),第三皮带(22),定轮(23),其中,在车体(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箱体(2),在所述箱体(2)中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动丝杆(3)传动连接,在箱体(2)的下端竖直的固定连接有第一槽架(4)和第二槽架(5),固定杆(6)竖直的固定连接在第二槽架(5)上,所述固定杆(6)与转动丝杆(3)相互平行;在支架(7)上分别具有滑套(8)和内螺纹套(9),所述滑套(8)套接在固定杆(6)上,所述内螺纹套(9)丝接在所述转动丝杆(3)上;在支架(7)上连接有一个主动轴(10)和若干从动轴(11),所述从动轴(11)通过第一皮带(12)与主动轴(10)传动连接,在主动轴(10)的末端及从动轴(11)的末端各连接有钢丝盘(13),第一滑块(15)连接在第二槽架(5)中,在第一滑块(15)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动轮(14),所述第一动轮(14)通过第二皮带(16)与主动轴(10)传动连接;第二滑块(18)连接在第一槽架(4)中,在第二滑块(18)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动轮(17),在第一滑块(15)及第二滑块(18)上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9),在所述连接杆(19)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涨紧轮(20),其中一个涨紧轮(20)位于第一动轮(14)的侧方,另一个涨紧轮(20)位于第二动轮(17)的侧方;在第一槽架(4)和第二槽架(5)上各连接有定轮(23),第三皮带(22)绕接在第一动轮(14)、第二动轮(17)以及两个定轮(23)的外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移动清理污水池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箱体(2),转动丝杆(3),第一槽架(4),第二槽架(5),固定杆(6),支架(7),滑套(8),内螺纹套(9),主动轴(10),从动轴(11),第一皮带(12),钢丝盘(13),第一动轮(14),第一滑块(15),第二皮带(16),第二动轮(17),第二滑块(18),连接杆(19),涨紧轮(20),第三皮带(22),定轮(23),其中,在车体(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箱体(2),在所述箱体(2)中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动丝杆(3)传动连接,在箱体(2)的下端竖直的固定连接有第一槽架(4)和第二槽架(5),固定杆(6)竖直的固定连接在第二槽架(5)上,所述固定杆(6)与转动丝杆(3)相互平行;在支架(7)上分别具有滑套(8)和内螺纹套(9),所述滑套(8)套接在固定杆(6)上,所述内螺纹套(9)丝接在所述转动丝杆(3)上;在支架(7)上连接有一个主动轴(10)和若干从动轴(11),所述从动轴(11)通过第一皮带(12)与主动轴(10)传动连接,在主动轴(10)的末端及从动轴(11)的末端各连接有钢丝盘(13),第一滑块(15)连接在第二槽架(5)中,在第一滑块(15)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动轮(14),所述第一动轮(14)通过第二皮带(16)与主动轴(10)传动连接;第二滑块(18)连接在第一槽架(4)中,在第二滑块(18)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动轮(17),在第一滑块(15)及第二滑块(18)上各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9),在所述连接杆(19)的末端转动连接有涨紧轮(20),其中一个涨紧轮(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华,周旭,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金诺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