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顺良专利>正文

预制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800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空心部、实心部、第一笼体以及第二笼体,空心部连接于实心部且空心部的内部开设有芯槽,第一笼体设置于实心部内,第二笼体设置于实心部以及空心部内并且围设第一笼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包括实心部和空心部,并在实心部内设置第一笼体,提高了实心部处的局部配筋率。这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不仅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减轻了重量,节省了制作成本;还会因第一笼体的设置使得纵向受力能力及抗剪切力能力不降反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及抗震能力。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建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
中,通常在工厂中制作好预制建筑结构,然后将预制建筑结构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以减少施工时间。为了便于预制建筑结构能够顺利地埋入土层,通常在预制建筑结构的端部设置桩尖。现有的预制建筑结构中,为了便于张拉预制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桩尖多为可拆卸地安装于桩体上。但是,可拆卸安装的桩尖不仅耗时长、操作困难,承力能力、传力能力和穿透能力均较差,在实际使用时常常出现桩尖变形、错位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桩体受力不均而溃断,延误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预制建筑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桩本体、桩尖以及第一笼体,所述桩尖位于所述桩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一笼体设置于所述桩本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笼体由预应力钢筋制成;所述第一笼体包括多根第一轴向筋体,所述第一轴向筋体沿所述桩本体的轴向设置;所述桩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对准第一轴向筋体的位置。本专利技术中的桩尖使得预制建筑结构在下沉施工时土层的穿透能力增加对,能够起到引导作用,还能够减少预制建筑结构出现溃断的几率。张拉机能够直接对含有桩尖的预制建筑结构进行直接张拉,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承力能力。张拉机能够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一轴向筋体连接,并对第一轴向筋体施加预应力;张拉机与第一轴向筋体之间连接简便,能够减少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桩本体与所述桩尖一体成型。如此设置,桩本体与桩尖一体成型,提高了预制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桩尖的传力能力和土层穿透能力,防止预制建筑结构在埋入土层时桩尖受力变形,从而保证了预制建筑结构的在服役时的可靠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中具有填充封堵物,所述填充封堵物用于填充并密封所述第一通孔。如此设置,可以防止预制建筑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地下水或其他地下杂质从第一通孔进入桩本体中,防止了第一笼体被腐蚀,延长了预制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笼体还包括第一径向筋体;多根所述第一轴向筋体形成第一笼体的框架,所述第一径向筋体螺旋围绕所述第一笼体的框架,所述第一径向筋体与所述第一轴向筋体之间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第一笼体的承力强度较高,并且加工简单,仅需在多根第一轴向筋体进行轴向运输的同时,将第一径向筋体缠绕至第一轴向筋体形成的框架上即可,节省了工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在受力程度较大的位置增加第一径向筋体螺旋围绕的圈数和长度,如在第一笼体的两端部增加第一径向筋体螺旋围绕的圈数和长度,防止预制建筑结构在埋入地下时承力过大遭到结构破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径向筋体与所述第一轴向筋体之间通过点焊固定。如此设置,第一径向筋体与第一轴向筋体的相对位置能够较为确定,保证了第一钢筋笼在各处的受力较为均衡,并且可以将第一轴向筋体与第一径向筋体承受的力相互传递,以保证第一笼体发挥其最大承力能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向筋体由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PC钢棒)、不锈钢钢棒、热轧钢棒、中强度预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中的至少一者制成;及/或,所述第一径向筋体由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不锈钢钢棒、热轧钢棒、中强度预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中的至少一者制成。如此设置,当张拉机对第一轴向筋体进行张拉时,第一轴向筋体能够承受较大的预应力,并且能够较好地保持预应力不流失,在服役过程中能够承受的压力更大;此外,张拉机在对第一轴向筋体进行张拉时,第一轴向筋体能够将预拉力传递至第一径向筋体,使得第一径向筋体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预拉力,第一径向筋体采用上述钢筋能够较好地接收并保留第一轴向筋体传递的预应力,避免了在第一笼体进行张拉时第一径向筋体出现脆断的情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向筋体相对靠近所述桩尖的端部设置有预埋连接件。如此设置,张拉机能够通过预埋连接件连接第一轴向筋体,预埋连接件的设置能够简化张拉机与第一轴向筋体之间的连接步骤,节省了张拉所需时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埋连接件上开设有螺纹。如此设置,第一笼体与张拉机通过外部钢条连接时,外部钢条通过螺纹能够快速地与预埋连接件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处可靠性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向筋体相对远离所述桩尖的端部设置有预埋连接件。如此设置,便于预制建筑结构与其他结构连接,例如与另一根预制建筑结构连接,或者与承台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桩本体为实心方桩、空心方桩、管桩、局部空心方桩、局部空心管桩中的一者。如此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桩尖可以与多种现有桩形相配合,通用性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预制建筑结构在A-A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预制建筑结构在B-B截面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预埋连接件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两根预制建筑结构对接的使用示意图;图6为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预制建筑结构及承台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C部的局部放大图。100、预制建筑结构;101、桩本体;102、桩尖;1021、第一通孔;10、空心部;20、实心部;30、第一笼体;40、第二笼体;11、芯槽;50、安装板;31、第一轴向筋体;32、第一径向筋体;41、第二轴向筋体;42、第二径向筋体;60、护角套;70、预埋连接件;311、镦头;71、收缩口;72、环形凸块;200、快速对接组件;210、第一插台;211、第一固定部;212、第一插接部;213、第一延伸部;214、第一台阶面;220、第一基座;221、第二固定部;222、翅片;230、第二插台;231、第三固定部;232、第二插接部;233、第一凹槽;240、第二基座;241、第一端面;242、第二端面;250、环扣;300、桩套箍;400、承台;410、传力筋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预制建筑结构100是指预先制作好后,运输到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类桩体。预制建筑结构100可以在工厂集中生产,也可以在场地四周预制。预制建筑结构100的轴向长度及径向周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制作,并且其配筋率能够根据搬运、吊装和压入桩时的应力设计,灵活性高。此外,预制建筑结构100属于部分挤土桩,不仅有效节省承台截面面积,节省造价,而且有利于土体在破坏后应力释放,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桩本体(101)、桩尖(102)以及第一笼体(30),所述桩尖(102)位于所述桩本体(101)的端部,所述第一笼体(30)设置于所述桩本体(101)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笼体(30)由预应力钢筋制成;所述第一笼体(30)包括多根第一轴向筋体(31),所述第一轴向筋体(31)沿所述桩本体(101)的轴向设置;所述桩尖(10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21),所述第一通孔(1021)位于对准第一轴向筋体(31)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桩本体(101)、桩尖(102)以及第一笼体(30),所述桩尖(102)位于所述桩本体(101)的端部,所述第一笼体(30)设置于所述桩本体(101)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笼体(30)由预应力钢筋制成;所述第一笼体(30)包括多根第一轴向筋体(31),所述第一轴向筋体(31)沿所述桩本体(101)的轴向设置;所述桩尖(10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021),所述第一通孔(1021)位于对准第一轴向筋体(31)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本体(101)与所述桩尖(102)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021)中具有填充封堵物,所述填充封堵物用于填充并密封所述第一通孔(10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笼体(30)还包括第一径向筋体(32);多根所述第一轴向筋体(31)形成第一笼体(30)的框架,所述第一径向筋体(32)螺旋围绕所述第一笼体(30)的框架,所述第一径向筋体(32)与所述第一轴向筋体(31)之间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顺良
申请(专利权)人:许顺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