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顺良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144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桩体及桩套箍,桩体包括空心部、实心部以及第一笼体,空心部连接于实心部,空心部的内部开设有芯槽,第一笼体设置于实心部以及空心部内;桩套箍设置在桩体端部的外周壁上,桩套箍包括至少一个向桩体轴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箍节,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第一箍节外凸的第二箍节,第一箍节与第二箍节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桩套箍包裹住了桩体的端部,在填充混凝土时能够使得振捣更加充分,桩体的破损率更低,制得的预制建筑结构强度高、质量好。预制建筑结构强度高、质量好。预制建筑结构强度高、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
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通常在工厂中制作好预制建筑结构,然后将预制建筑结构运输至施工现场使用。现有的预制建筑结构的外壁光滑,埋入施工现场中的土体后与土体之间的结合力较弱,预制建筑结构承载的力无法较好地传递给土体;同时,预制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与后浇的混凝土承台无法紧密结合。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预制建筑结构,能够增加与土体之间的结合力,将预制建筑结构承载的力传递至土体,同时又能与后浇混凝土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和桩与承台整体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预制建筑结构。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建筑结构,包括桩体及桩套箍,所述桩体包括空心部、实心部以及第一笼体,所述空心部连接于所述实心部,所述空心部的内部开设有芯槽,所述第一笼体设置于所述实心部以及所述空心部内;所述桩套箍设置在所述桩体端部的外周壁上,所述桩套箍包括至少一个向桩体轴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箍节,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箍节外凸的第二箍节,所述第一箍节与所述第二箍节间隔设置。
[0005]本技术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中的桩体包括空心部和实心部,不仅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减轻了重量,节省了制作成本;将预制建筑结构埋入地下时实心部位于基础以下地震波出现频率最高的深度区域(基础以下一般2米至15米),就能够保证预制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从而保证了预制建筑结构在服役时的可靠性。另外,当芯槽开口朝下使用时,预制建筑结构在埋入地下时对实心部施加压力,能够避免压强过大造成预制建筑结构损坏的现象。当芯槽被桩尖等外部构件堵住或芯槽开口朝上使用时,能够阻止地下水进入预制建筑结构内部,有效抵抗了地下水对预制建筑结构内部腐蚀,无需填芯处理便确保了预制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此外,本技术提供的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桩套箍,桩套箍上设有第一箍节及第二箍节,在生产时能够防止桩套箍相对于桩体移位,固定性能好;并且在生产时多余的混凝土余浆能够随着桩套箍一齐从模具中脱出,便于模具的清理和保养;桩套箍能够包裹住桩体的端部,不仅使得桩体表面更光滑整洁,还可以保护桩体在使用时端部的混凝土不会脱落;此外,由于桩套箍包裹住了桩体的端部,在填充混凝土时能够使得振捣更加充分,桩体的破损率更低,制得的预制建筑结构强度高、质量好。当预制建筑结构埋入土体时,内凹的第一箍节能够增加土体回弹后的包裹力,有利于将预制建筑结构承载的力传递至土体,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当预制建筑结构用于支撑承台时,内凹的第一箍节能够增加桩体与承台中混凝土的咬合力,有利于承台承受的力传递至预制建筑结构中,从而增加承台的承载力和整体性。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桩套箍设置在所述桩体相对靠近所述实心
部的一端,及/或,
[0007]所述桩套箍设置在所述桩体相对靠近所述空心部的一端。
[0008]如此设置,桩体与土体或者承台混凝土之间的结合效果好,便于上层建筑向下传递承载力,提高单桩的承力能力和整体性。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箍节及所述第二箍节沿所述桩体的周向延伸。
[0010]如此设置,能够增加桩体与土体之间或桩体与承台之间的咬合力,提高桩体的承力能力。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箍节及所述第二箍节均为环形。
[0012]如此设置,桩体不易产生应力集中,不影响其使用强度。并且加工方法简单,成本低。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箍节的宽度为1mm至100mm,及/或,所述第一箍节的深度为0.1mm至50mm。
[0014]如此设置,既不会影响桩体的承力能力,又可以使桩体与土体之间具有较高的咬合力,并且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时有利于混凝土中拌合水的流出。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箍节横截面的外边缘与所述桩体横截面的外边缘相同。
[0016]如此设置,预制建筑结构中桩体与桩套箍的最大外径相同,在埋入土体时不会产生阻碍,并且对应的预制建筑结构的模具中没有多余的棱角,防止模具中存留混凝土余浆。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箍节沿所述桩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箍节的高度为10mm至500mm,及/或,所述第一箍节的深度为0.1mm至50mm。
[0018]如此设置,加工工艺简单,不会破坏单桩承载力,并且在施工时能够减小排出地下水时的阻力,有利于释放土体应力;其尺寸既不会影响桩体的承力能力,又可以使桩体与土体之间具有较高的咬合力,生产时有利于混凝土中拌合水的流出,施工时有利于地下水的排出。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桩套箍还包括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位于所述桩套箍的端部,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笼体;及/或,
[0020]所述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定位筋,所述定位筋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笼体及所述桩套箍。
[0021]如此设置,桩套箍与定位筋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仅便于桩体的成形,还能够增强桩体的强度,防止预制建筑结构在服役时桩套箍发生形变。
[002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箍节与所述第二箍节之间直角连接或圆弧连接。
[0023]如此设置,能够根据实际工况需求或加工情况选择第一箍节与第二箍节的连接方式,并且直角连接或圆弧连接加工成本较低,易于实施。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还包括第二笼体,第二笼体设置于实心部内,第一笼体设置于实心部以及空心部内并且围设第二笼体。
[0025]如此设置,第二笼体的设置高了实心部处的局部配筋率,使得纵向受力能力及抗剪切力能力不降反升,提高预制建筑结构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抗震能力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X处的放大图;
[0028]图3为图1所示预制建筑结构在A-A截面的剖视图;
[0029]图4为图1所示预制建筑结构在B-B截面的剖视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方式中部分预制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第三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第四个实施方式中预制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0033]图8为图7所示Y处的放大图;
[0034]图9为图7所示预制建筑结构中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技术第四个实施方式中部分预制建筑结构的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1所示预埋连接件的使用示意图;
[0037]图12为两根预制建筑结构对接的使用示意图;
[0038]图13为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01)及桩套箍(60),所述桩体(101)包括空心部(10)、实心部(20)以及第一笼体(30),所述空心部(10)连接于所述实心部(20),所述空心部(10)的内部开设有芯槽(11),所述第一笼体(30)设置于所述实心部(20)以及所述空心部(10)内;所述桩套箍(60)设置在所述桩体(101)端部的外周壁上,所述桩套箍(60)包括至少一个向桩体(101)轴心方向凹陷的第一箍节(111),以及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第一箍节(111)外凸的第二箍节(112),所述第一箍节(111)与所述第二箍节(112)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套箍(60)设置在所述桩体(101)相对靠近所述实心部(20)的一端,及/或,所述桩套箍(60)设置在所述桩体(101)相对靠近所述空心部(10)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节(111)及所述第二箍节(112)沿所述桩体(101)的周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节(111)及所述第二箍节(112)均为环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建筑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节(111)的宽度为1mm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顺良
申请(专利权)人:许顺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