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9680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的控制方法,通过调整S元素加入位置、优化精炼炉渣多组元成分及钢液成分,在满足产品对于氧的要求的前提下,将夹杂物转变为易于上浮的固态相,避免液态夹杂物及CaS的生成,并进一步优化真空处理时间,提高了钢液中夹杂物尤其是大颗粒Ds类夹杂物的去除效率,达到控制钢中Ds类夹杂物的效果,实际生产时可将轧材中Ds夹杂稳定控制到0.5级以下。

A control method of DS inclusions in medium carbon and sulfur-containing aluminum deoxidized non 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非调质钢是指通过添加微合金化元素改变组织的相变机理,通过轧制、锻造和控制冷却等方法,使性能达到或接近调质钢力学性能的中碳低合金结构钢。由于非调质钢应用时可省略调质处理工序,相比调质钢可以大幅度节省能源,降低制造成本约25%-38%,是国家政策优先支持发展的钢铁材料,在工程机械及汽车等方面均得到了应用,如汽车发动机曲轴、连杆。为保证非调质钢产品如曲轴、连杆等的疲劳性能,需严格控制钢中的Ds夹杂。Ds夹杂在GB/T10561中定义为直径≥13μm的单颗粒球状夹杂物,Ds夹杂在钢产品中的存在严重危害到疲劳性能,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极易以其为核心形成疲劳源而发生的疲劳断裂。非调质钢中常加入0.03-0.07%含量的S以改善切削性能,并采用铝脱氧降低钢中氧含量,实际观察到的Ds夹杂多为钙铝酸盐+CaS的形式存在,少量为镁铝尖晶石+外围CaS,文献“TheEffectofaSulfurAdditionontheFormationandBehaviorofCaSInclusionsDuringaSecondaryRefiningProcessWithoutUsingaCa-Treatment”中指出钢液中的液态夹杂物及CaS不易上浮去除,因此Ds夹杂的控制除了需要考虑钙铝酸盐的生成外,还要考虑CaS的控制。当前对于Ds夹杂的控制有诸多专利和文献研究,如降低炉渣二元碱度、提高RH真空时间、提高软吹时间、调整钙处理时机等,公开号CN105132631A公开了一种重轨钢中Ds类夹杂物的控制方法,依据钢中S含量造中低碱度的精炼渣(碱度≤2.5),提高炉渣对夹杂物的吸附能力,并在RH真空处理后进行氩气软吹处理。公开号CN109055664A公开了一种无Ds类夹杂物的轴承钢钢液脱氧控制方法,通过采用出钢硅脱氧,造低碱度精炼渣(终渣碱度1.1-1.6),控制RH脱气时间15-20min、软吹时间≥35min,可保证Ds类夹杂物为0级。该两个公开专利适用于硅锰脱氧钢,对于铝镇静钢,低碱度精炼渣会导致钢渣之间的持续反应,不断在钢中产生脱氧产物,不利于氧含量的控制,且降低了钢的纯净度。公开号CN108456762A公开了一种合金工具钢中Ds类夹杂物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精炼渣碱度6-8、Al2O3含量30~40%,LF精炼过程小批量多批次炉渣脱氧,并控制RH真空处理时间≥20min、软吹时间≥20min,可将钢中Ds类夹杂级别控制到≤1.0级,同时满足O≤15ppm。高碱度精炼渣由于脱硫性能强不适合含硫钢的生产,且在LF精炼过程分批次小批量脱氧,会导致后脱氧产物细小难以上浮去除,不利于氧含量的降低;此外,RH真空处理时间及软吹时间均较长,也会导致温降增大,影响钢液可浇性,降低生产节奏。公开号CN101906502A公开了一种降低含铝钢D类与Ds类夹杂物尺寸的钙处理方法,将钙处理实际调整到软吹结束后进行,对于含硫非调质钢而言,钙线的喂入会与钢中的S形成CaS,不但会影响钢液的可浇性,而且CaS也会依附于钙铝酸盐或镁铝尖晶石生成,加重了Ds的级别。综上所述,现有专利及研究并不适用于含硫含铝非调质钢Ds夹杂控制,相较常规含铝钢种Ds夹杂的控制,其难点在于既要控制液态夹杂物及CaS的生成,还要平衡氧和硫对炉渣碱度的需求,所以需要探索新工艺来降低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的Ds夹杂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的控制方法,通过调整S的加入位置、优化精炼炉渣成分,将夹杂物转变为易于上浮的固态相,并避免CaS的生成;进一步优化真空处理时间及软吹时间,不仅能达到控制钢中Ds类夹杂物的效果,同时还能保证产品氧含量和硫含量均能达到要求,产品中氧含量控制在10ppm以下,而且RH真空后无需钙处理,具有优异的可浇性。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技术在于针对含硫含铝钢,如何合理匹配精炼炉渣多组元成分及钢液各阶段硫含量,使得既可以满足氧含量的要求,同时达到抑制夹杂物液态化及CaS生成的目的,使最终夹杂物的去除效果十分显著。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的控制方法,其适用钢种成分:C0.40-0.60%,Si0.20-0.50%,Mn0.50-1.80%,S0.010-0.035%,V0.010-0.300%,N0.010-0.020%。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的控制方法:铁水经过转炉或电炉初炼,出钢过程添加脱氧剂及合金;LF精炼进行造渣、脱氧,并调整钢液中成分至目标值;真空脱气处理后,向钢液中喂入氮锰线、硫磺包芯线;喂线结束后软搅拌,然后连铸成铸坯。具体步骤为:(1)转炉或电炉冶炼出钢过程先后加入脱氧剂铝饼、硅锰合金、硅铁合金、钒铁或钒氮合金、增碳剂及石灰+化渣剂;电炉或转炉出钢时不添加含S合金,严禁初炼氧化性渣进入钢包,控制出钢S含量≤0.025%。(2)LF精炼LF前期根据初样检测结果微调钢液成分,将Al含量一次性调整至0.015-0.035%,后续精炼过程不再次调整铝含量,精炼过程控制S含量≤0.010%即可,LF精炼过程控制炉渣SiO2含量10~15%,CaO/Al2O3≤1.7,(FeO+MnO)≤1%,钢包耐材使用镁碳质;精炼时间控制在≤50min。(3)RH真空脱气真空处理过程,高真空(≤133Pa)时间≥25min,破空后取样检测成分,根据钢液中S、N含量喂入氮锰线、硫磺线,软搅拌5min后上钢浇铸,得铸材。本专利技术全程不进行钙处理,仍能保证钢液的可浇性好。因为对含铝含硫钢来说,钙处理获得液态夹杂物的区域非常窄,钙处理的效果经常不好,而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条件优化,不采用钙处理,钢液可浇性优于钙处理。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将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中Ds夹杂稳定控制在0.5级以下,对B类、D类夹杂也可起到控制效果,可稳定控制在0.5级以内;并且产品氧含量可控制在10pp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原理和有益效果为:(1)优化炉渣及钢液成分,抑制液态夹杂物及CaS的生成,并满足产品对于O的要求(≤10ppm)。含铝钢炉渣成分主要包含CaO、SiO2、Al2O3、MgO,MgO主要通过炉衬侵蚀或渣料中带入,传统工艺一般通过降低精炼渣的二元碱度即CaO/SiO2减少炉渣向钢液的传Ca量,以此降低液态夹杂物的比例,但SiO2的增加会提高钢液中氧的含量,不利于氧的控制,此外炉渣未考虑Al2O3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炉渣平衡氧含量及硫容量,合理设计炉渣CaO、SiO2、Al2O3三元组成,并进一步控制精炼钢液中S含量≤0.010%,即控制了炉渣传Ca量,又抑制了CaS的生成。此外,钢液中含有少量的S还可以促进RH过程夹杂物的去除效率。(2)钢液中镁的存在,可以促进夹杂物向固态转变,炉渣中氧化镁及炉衬中的氧化镁都可以向钢液中传递镁元素,因此使用镁碳质耐材钢包有利于夹杂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转炉或电炉冶炼、LF精炼过程优化精炼炉渣成分,精炼结束后的夹杂物为易于去除的固态夹杂物,经过RH真空处理后加入硫磺线,控制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同时满足产品对于O及S的要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转炉或电炉冶炼、LF精炼过程优化精炼炉渣成分,精炼结束后的夹杂物为易于去除的固态夹杂物,经过RH真空处理后加入硫磺线,控制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同时满足产品对于O及S的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碳含硫铝脱氧非调质钢Ds夹杂物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步骤包括:
(1)转炉或电炉冶炼
控制出钢S含量≤0.025%,且电炉或转炉出钢时不添加含S合金;
(2)LF精炼
LF前期根据初样检测结果调整钢液成分,将Al含量一次性调整至0.015-0.035%,后续精炼过程不再次调整铝含量;
(3)RH真空脱气
真空处理过程,高真空搅拌处理25min以上,破空后取样检测成分,根据钢液中S、N含量喂入氮锰线、硫磺线,全程无需钙处理,软搅拌后上钢浇铸,得铸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碳含硫铝脱氧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有孟晓玲邓向阳屈志东袁静李辉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