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65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前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框架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倾斜结构的出水口,所述框架的底部平行设置有若干个底板,并于底板的垂直面焊接有对称分布的背板,所述背板设置于框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滤网的外侧固定有吻合的滤网架,所述第一滤网的外侧固定有吻合的滤网架;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构成三级过滤分离机构,由于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的密度不断递增,所过滤的物质的密度的半径逐渐递减,直接完成对污水中携带的垃圾分类过滤,将污水中的半径不同的废弃物分别分离出来,方便根据垃圾不同半径进行分类处理。

A primary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separation device with filtra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将废水中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成无害物质的过程。现在生活中存在很多生活废水,大量的废水携带大量的枯叶、枯树枝和一些废弃物流入江河中,导致河流和小溪污染,影响环境,现在随着环保的意识增强,对于废水处理分类都十分重视。现有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在分离废水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垃圾存放空间较小;2、不具备多次过滤的作用,清理垃圾时,不方便垃圾的分类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具有防堵,垃圾容纳空间大和多级过滤,方便垃圾分类处理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前端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框架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倾斜结构的出水口,所述框架的底部平行设置有若干个底板,并于底板的垂直面焊接有对称分布的背板,所述背板设置于框架的内壁上;所述框架的内壁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侧安装有尺寸吻合的滤网架,所述滤网架的内侧固定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等距平行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外侧固定有吻合的滤网架,所述第一滤网的外侧固定有吻合的滤网架。作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优选的,所述框架为倾斜结构设置,且框架的侧面截面为阶梯状设置。作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优选的,所述条形槽两个为一组,且条形槽的组数与滤网的数量相同。作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优选的,所述滤网架的尺寸设置有若干个,且滤网架的侧面与条形槽的尺寸均吻合。作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构成三级过滤机构,且第一滤网的密度小于第二滤网的密度,并且第二滤网的密度小于第三滤网的密度。作为本技术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优选的,所述底板和背板的材质相同,且底板和背板的侧面均为光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框架本身与水平面之间为倾斜结构,污水顺着倾斜的方向流动,由于框架与底板之间为阶梯状分布,污水流动十分迅速不会出现水流堆积的情况,流动的空间内侧同时具备存储垃圾的作用,减少垃圾流入河流,增加垃圾的存储空间,具备防堵的作用。2、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构成三级过滤分离机构,由于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的密度不断递增,所过滤的物质的密度的半径逐渐递减,直接完成对污水中携带的垃圾分类过滤,将污水中的半径不同的废弃物分别分离出来,方便根据垃圾不同半径进行分类处理。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11、条形槽;12、滤网架;13、第一滤网;14、第二滤网;15、第三滤网;2、进水口;3、出水口;4、底板;5、背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的前端开设有进水口2,框架1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倾斜结构的出水口3,框架1的底部平行设置有若干个底板4,并于底板4的垂直面焊接有对称分布的背板5,背板5设置于框架1的内壁上;框架1的内壁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条形槽11,条形槽11的内侧安装有尺寸吻合的滤网架12,滤网架12的内侧固定有第一滤网13,第一滤网13的等距平行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滤网14和第三滤网15,第二滤网14的外侧固定有吻合的滤网架12,第一滤网13的外侧固定有吻合的滤网架12。本实施方案中:采用框架1、底板4和背板5一体结构的方式构造整体的污水初次处理装置,通过进水口2与出水口3的设置完成污水的正常流动,采用框架1本身与水平面之间为倾斜结构,污水顺着倾斜的方向阶梯状依次经过第一滤网13、第二滤网14和第三滤网15,完成三级过滤分离,将污水中的半径不同的废弃物分别分离出来,根据垃圾不同进行分类处理,利用滤网架12在条形槽11的内侧滑动设置,拆卸和更换滤网。具体的,框架1为倾斜结构设置,且框架1的侧面截面为阶梯状设置。本实施例中:污水顺着框架1的结构流动,保证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流动的更加方便。具体的,条形槽11两个为一组,且条形槽11的组数与滤网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条形槽11为滤网的安装提供空间,方便滤网的安装。具体的,滤网架12的尺寸设置有若干个,且滤网架12的侧面与条形槽11的尺寸均吻合。本实施例中:更换滤网时,拖动滤网架12,滤网架12与条形槽11之间发生滑动结构,完成滤网的更换。具体的,第一滤网13、第二滤网14和第三滤网15构成三级过滤机构,且第一滤网13的密度小于第二滤网14的密度,并且第二滤网14的密度小于第三滤网15的密度。本实施例中:实现多级过滤分离的目的,第一滤网13、第二滤网14和第三滤网15隔离三种直径不同的垃圾,实现垃圾分类的目的,使分离后垃圾方便分类处理。具体的,底板4和背板5的材质相同,且底板4和背板5的侧面均为光滑结构。本实施例中:底板4和背板5与污水的接触面均喷涂防腐蚀喷漆,污水经过时,保证不会腐蚀底板4和背板5,同时底板4和背板5的侧面均为光滑结构,在污水流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阻碍污水流动的情况,使污水流动的更加顺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框架1、底板4和背板5形成的分离支架直接安装在废水的输出端,将废水的出口与框架1的内侧的进水口2连接,废水及污水通过进水口2进入框架1内侧,由于框架1本身与水平面之间为倾斜状态,污水顺着倾斜的方向滑落依次经过第一滤网13、第二滤网14和第三滤网15,由于第一滤网13、第二滤网14和第三滤网15之间的密度逐渐增大,形成三级过滤分离机构,将污水中的半径不同的废弃物分别分离出来,根据垃圾不同进行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分离的目的,同时实现污水过滤的目的,最后经过初次过滤分离的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前端开设有进水口(2),所述框架(1)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倾斜结构的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底部平行设置有若干个底板(4),并于底板(4)的垂直面焊接有对称分布的背板(5),所述背板(5)设置于框架(1)的内壁上;/n所述框架(1)的内壁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条形槽(11),所述条形槽(11)的内侧安装有尺寸吻合的滤网架(12),所述滤网架(12)的内侧固定有第一滤网(13),所述第一滤网(13)的等距平行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滤网(14)和第三滤网(15),所述第二滤网(14)的外侧固定有吻合的滤网架(12),所述第一滤网(13)的外侧固定有吻合的滤网架(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前端开设有进水口(2),所述框架(1)的后端底部设置有倾斜结构的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底部平行设置有若干个底板(4),并于底板(4)的垂直面焊接有对称分布的背板(5),所述背板(5)设置于框架(1)的内壁上;
所述框架(1)的内壁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条形槽(11),所述条形槽(11)的内侧安装有尺寸吻合的滤网架(12),所述滤网架(12)的内侧固定有第一滤网(13),所述第一滤网(13)的等距平行面分别设置有第二滤网(14)和第三滤网(15),所述第二滤网(14)的外侧固定有吻合的滤网架(12),所述第一滤网(13)的外侧固定有吻合的滤网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过滤作用的初次废水处理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为倾斜结构设置,且框架(1)的侧面截面为阶梯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从辉成青衡孙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六和节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