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435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雾消毒装置,包括:外壳、消毒液通道组件和喷头组件,外壳上设置有消毒液容器,消毒液通道组件设置在外壳内,消毒液通道组件包括通道主体、多个第一套筒和多个第二套筒,通道主体上开设有进风口、风道和消毒液通道,风道与进风口连通,消毒液通道与消毒液容器连通,多个第一套筒沿周向等间距设置在通道主体上,第二套筒的孔径小于第一套筒的孔径,第二套筒穿过对应的第一套筒与通道主体连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的空隙与风道连通,第二套筒与消毒液通道连通,喷头穿过外壳部分容置于第二套筒内。上述的喷雾消毒装置具有雾化效率高且利于喷雾消毒装置小型化发展的有益效果。

Spray disinf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雾消毒装置
本技术涉及消毒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雾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喷雾消毒装置能够将消毒液雾化成微细雾粒,并将雾粒喷到所需消毒的空间,达到杀灭空气中细菌及致病微生物的效果。喷雾消毒装置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制药、检疫、防疫科学试验、公交工具、超市及等候室等各种公共场所的空气消毒、除臭。传统消毒液雾化方式包括高压气体雾化或高压液体雾化两种方式,高压气体雾化是利用高压气体把水滴通过高速气体吹出分解喷洒到空气中实现消毒液雾化。高压液体雾化是利用高压液体,把高压液体通过微孔喷出,达到消毒液雾化分解。然而,传统喷雾消毒装置的风道与消毒液通道相邻设置,装置从消毒液通道侧面出风,从风道出来的风吹到消毒液通道上方后风速会明显减弱,严重影响雾化效率。另外,采用上述雾化分解方式的雾化装置需要包含压力装置及大功率风机等装置,装置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喷雾消毒装置,以克服传统喷雾消毒装置存在的雾化效率低且装置体积大的技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喷雾消毒装置,包括:外壳、消毒液通道组件和喷头组件,外壳上设置有消毒液容器,消毒液通道组件设置在外壳内,消毒液通道组件包括通道主体、多个第一套筒和多个第二套筒,通道主体上开设有进风口、风道和消毒液通道,风道与进风口连通,消毒液通道与消毒液容器连通,多个第一套筒沿周向等间距设置在通道主体上,第二套筒的孔径小于第一套筒的孔径,第二套筒穿过对应的第一套筒与通道主体连接,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的空隙与风道连通,第二套筒与消毒液通道连通,喷头穿过外壳部分容置于第二套筒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喷雾消毒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极,第一套筒上设置有电极安装座,第二电极设置在电极安装座上,第二电极被配置为为喷头组件的雾化片供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喷头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分别与喷头组件的雾化片和第二电极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包括电极片和弹簧针,电极片与喷头组件的雾化片连接,弹簧针一端与电极片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极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喷头组件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通气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气孔为斜孔,且多个通气孔的孔壁倾斜方向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气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条,导向条沿通气孔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喷雾消毒装置的消毒液通道组件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的空隙与通道主体的风道连通,从而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的空隙形成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出风方向与喷头组件的设置方向相同,从出风通道吹出的风直接吹动雾化颗粒,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雾化消毒装置侧面出风导致风速减小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雾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喷雾消毒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喷头组件的结构分解图。图中:20-消毒液通道组件,30-喷头组件,40-消毒液容器,50-第二电极;101-第一半壳,102-第二半壳,201-通道主体,202-第一套筒,203-第二套筒,301-通气孔,2021-电极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2,一实施例的喷雾消毒装置包括外壳、消毒液通道组件20和喷头组件30。外壳上设置有消毒液容器40,消毒液通道组件20设置在外壳内,消毒液通道组件20包括通道主体201、多个第一套筒202和多个第二套筒203,通道主体201上开设有进风口、风道和消毒液通道,风道与进风口连通,进风口通过风管连接风机,消毒液通道与消毒液容器40连通,多个第一套筒202沿周向等间距设置在通道主体201上,第二套筒203的孔径小于第一套筒202的孔径,第二套筒203穿过对应的第一套筒202与通道主体201连接,第一套筒202和第二套筒203之间的空隙与风道连通,第二套筒203与消毒液通道连通,喷雾组件30穿过外壳部分容置于第二套筒203内。具体地,外壳包括第一半壳101和第二半壳102,第一半壳101和第二半壳102相互连接,且于第一半壳101和第二半壳102之间形成空腔,消毒液通道组件20设于该空腔内,消毒液容器40穿过第一半壳101与消毒液通道组件20连接,消毒液能够从消毒液容器40流入通道主体201的消毒液通道内。如图2所示,消毒液通道组件20包括多个第一套筒202和多个第二套筒203,具体地,第一套筒202和第二套筒203的数量相同。进一步地,喷头组件30的数量也为多个,且喷头组件30的数量与第一套筒202和第二套筒203的数量相同。第一套筒202、第二套筒203及喷头组件30之间相互一一对应,第二套筒203套接于第一套筒202内侧,喷头组件30部分套接于第二套筒203内侧,其中,第二套筒203与消毒液通道连通,第二套通203内部形成消毒液通道;第一套筒202和第二套筒203之间的空隙与风道连通,第一套筒202和第二套筒203之间的空隙形成出风通道。喷头组件30从第二套筒203内吸收消毒液并将消毒液雾化,风机吹出的风从第一套筒202和第二套筒203之间的空隙吹出,将雾化颗粒从喷头组件30上的通气孔吹出至需要消毒的空间内。上述喷雾消毒装置的消毒液通道组件20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套筒202和第二套筒203,第一套筒202和第二套筒203之间的空隙与通道主体201的风道连通,从而在第一套筒202和第二套筒203之间的空隙形成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出风方向与喷头组件30的设置方向相同,从出风通道吹出的风直接吹动雾化颗粒,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雾化消毒装置侧面出风导致风速减小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雾化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喷头组件30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通气孔301,具体地,喷头组件30上的通气孔301与出风通道连通,风机吹出的风经过消毒液通道组件20内的风道进入出风通道后再经出风通道吹出最后由通气孔301吹出至需要消毒的空间内。在一个实施例中,通气孔301为斜孔,且多个通气孔301的孔壁倾斜方向相同,多个通气孔301之间能够形成螺旋式出风通道,能够保持风速,确保出风顺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雾化效率。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气孔301的孔壁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条,导向条沿通气孔301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导向条能够通气孔301内形成螺旋式出风通道,能够进一步保持风速,提高雾化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喷雾消毒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极50,第一套筒202上设置有电极安装座2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雾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消毒液通道组件(20)和喷头组件(30),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消毒液容器(40),所述消毒液通道组件(20)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消毒液通道组件(20)包括通道主体(201)、多个第一套筒(202)和多个第二套筒(203),所述通道主体(201)上开设有进风口、风道和消毒液通道,所述风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消毒液通道与所述消毒液容器(40)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套筒(202)沿周向等间距设置在所述通道主体(201)上,所述第二套筒(203)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202)的孔径,所述第二套筒(203)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套筒(202)与所述通道主体(201)连接,所述第一套筒(202)和所述第二套筒(203)之间的空隙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套筒(203)与所述消毒液通道连通,所述喷头组件(30)穿过所述外壳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套筒(20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消毒液通道组件(20)和喷头组件(30),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消毒液容器(40),所述消毒液通道组件(20)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消毒液通道组件(20)包括通道主体(201)、多个第一套筒(202)和多个第二套筒(203),所述通道主体(201)上开设有进风口、风道和消毒液通道,所述风道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消毒液通道与所述消毒液容器(40)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套筒(202)沿周向等间距设置在所述通道主体(201)上,所述第二套筒(203)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202)的孔径,所述第二套筒(203)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套筒(202)与所述通道主体(201)连接,所述第一套筒(202)和所述第二套筒(203)之间的空隙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套筒(203)与所述消毒液通道连通,所述喷头组件(30)穿过所述外壳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套筒(20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极(50),所述第一套筒(202)上设置有电极安装座(2021),所述第二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晶冯义兴刘伟牛运涛田华胡文璐李晗苏至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