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244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其包括舱体和移动式支架;舱体包括多块屏蔽板,多块屏蔽板围成用于容置患者的容置腔,舱体还包括用于供患者从容置腔内向外伸出的端口;端口的四周设置有端口导电结构,端口导电结构用于使舱体与外部屏蔽部件导电连接;相接的屏蔽板之间导电连接以使相接的屏蔽板之间的间隙内形成密封的电磁屏蔽结构;移动式支架安装在舱体的下方以带动舱体移动。当通过端口把该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导电连接到核磁共振主体的屏蔽部件后,该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便与核磁共振主体的屏蔽部件共同构成一个电磁屏蔽空间,患者和核磁共振主体都被包裹在该电磁屏蔽空间内,以防止外部干扰进入到核磁共振主体内。

A mobil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creening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
本技术涉及核磁共振检查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核磁共振检查系统大多为固定安装形式,为了起到屏蔽外部干扰的目的,核磁共振检查系统一般是固定安装在核磁共振屏蔽室中。对于需要做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而言,其需要被送到核磁共振屏蔽室内进行检查。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患者来说,由于治疗的需要,其不方便进行长距离移动,这也使得其难以被送到核磁共振屏蔽室内进行检查。而如果把核磁共振检查系统做成移动式的,就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当核磁共振检查系统移动到核磁共振屏蔽室外时,自然环境中的电磁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干扰,特别地,需要检查的患者是在检查时才进入到核磁共振检查系统中的,患者的部分身体位于核磁共振主体内,部分身体位于核磁共振主体外,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用于对患者进行屏蔽的装置,由于患者的存在,外部干扰能够通过患者与核磁共振主体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核磁共振主体内干扰检查结果,这也使得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系统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旨在解决现有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其包括舱体和移动式支架;所述舱体包括多块屏蔽板,所述多块屏蔽板围成用于容置患者的容置腔,所述舱体还包括用于供患者从所述容置腔内向外伸出的端口;所述端口的四周设置有端口导电结构,所述端口导电结构用于使所述舱体与外部屏蔽部件导电连接;相接的所述屏蔽板之间导电连接以使相接的所述屏蔽板之间的间隙内形成密封的电磁屏蔽结构;所述移动式支架安装在所述舱体的下方以带动所述舱体移动。进一步地,至少部分所述屏蔽板为透明屏蔽板,所述透明屏蔽板包括透明板和夹在所述透明板之间的屏蔽网。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屏蔽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外露的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与所述透明屏蔽板内的屏蔽网电连接;相接的所述透明屏蔽板之间通过所述导电条导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多块屏蔽板包括屏蔽底板、屏蔽端板和两块屏蔽翻板;所述两块屏蔽翻板的底边分别连接在所述屏蔽底板的两侧,所述两块屏蔽翻板具有闭合状态,当所述两块屏蔽翻板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两块屏蔽翻板与所述屏蔽底板围成筒状结构,所述屏蔽端板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的第一端,所述筒状结构的第二端为开放式以构成所述端口。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底板包括导电板和设置在所述导电板下方的支撑板,所述屏蔽端板和所述两块屏蔽翻板为所述透明屏蔽板。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端板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屏蔽底板,所述屏蔽端板内的屏蔽网通过所述导电条与所述屏蔽底板内的导电板导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翻板通过合页与所述屏蔽底板铰接,所述屏蔽翻板内的屏蔽网通过柔性导电材料与所述屏蔽底板内的导电板导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筒状结构为长方体状,所述屏蔽端板为长方形;每块所述屏蔽翻板包括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第一翻板的底边铰接在所述屏蔽底板,第一翻板内的屏蔽网通过柔性导电材料与所述屏蔽底板内的导电板导电连接,第二翻板铰接在第一翻板的顶边,第二翻板内的屏蔽网通过柔性导电材料与第一翻板内的屏蔽网导电连接;在所述两块屏蔽翻板之间,其中一块第二翻板内的屏蔽网通过所述导电条与另一块第二翻板内的屏蔽网导电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屏蔽端板与所述屏蔽翻板之间设置有拉扣,和/或,在所述两块屏蔽翻板之间设置有拉扣。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式支架包括剪叉升降架、设置在所述剪叉升降架的底部的万向轮和设置在所述剪叉升降架的顶部的承载床面,所述承载床面承载所述舱体,所述舱体内设置有患者托板,所述万向轮设置有锁定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其通过设置多块屏蔽板以围成舱体,且舱体被移动式支架带动移动,以实现该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可移动;舱体留有端口,由于相接的屏蔽板之间导电连接以使相接的屏蔽板之间的间隙内形成密封的电磁屏蔽结构,当通过端口把该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导电连接到核磁共振主体的屏蔽部件后,该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便与核磁共振主体的屏蔽部件共同构成一个电磁屏蔽空间,患者和核磁共振主体都被包裹在该电磁屏蔽空间内,以防止外部干扰进入到核磁共振主体内干扰检查结果,该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有利于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系统的实现。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透明屏蔽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的两块屏蔽翻板下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的两块屏蔽翻板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屏蔽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屏蔽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屏蔽翻板与屏蔽底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一翻板与第二翻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的连接到核磁共振主体的屏蔽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附中的中附图标记为:01-核磁共振主体、02-屏蔽壳体、03-患者;1-舱体、11-端口、12-患者托板;2-移动式支架、21-剪叉升降架、22-万向轮、23-承载床面;31-透明板、32-屏蔽网、33-导电条;4-屏蔽底板、41-导电板、42-支撑板;5-屏蔽端板、51-插销;6-屏蔽翻板、61-第一翻板、62-第二翻板;7-合页;8-柔性导电材料;9-拉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如图1所示,其包括舱体1和移动式支架2;舱体1包括多块屏蔽板,多块屏蔽板围成用于容置患者的容置腔,舱体1还包括用于供患者从容置腔内向外伸出的端口11;端口11的四周设置有端口导电结构,端口导电结构用于使舱体1与外部屏蔽部件导电连接;相接的屏蔽板之间导电连接以使相接的屏蔽板之间的间隙内形成密封的电磁屏蔽结构;移动式支架2安装在舱体1的下方以带动舱体1移动。本申请中所指的端口导电结构可以是一个外加的导电金属圈,该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和移动式支架;/n所述舱体包括多块屏蔽板,所述多块屏蔽板围成用于容置患者的容置腔,所述舱体还包括用于供患者从所述容置腔内向外伸出的端口;/n所述端口的四周设置有端口导电结构,所述端口导电结构用于使所述舱体与外部屏蔽部件导电连接;相接的所述屏蔽板之间导电连接以使相接的所述屏蔽板之间的间隙内形成密封的电磁屏蔽结构;/n所述移动式支架安装在所述舱体的下方以带动所述舱体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和移动式支架;
所述舱体包括多块屏蔽板,所述多块屏蔽板围成用于容置患者的容置腔,所述舱体还包括用于供患者从所述容置腔内向外伸出的端口;
所述端口的四周设置有端口导电结构,所述端口导电结构用于使所述舱体与外部屏蔽部件导电连接;相接的所述屏蔽板之间导电连接以使相接的所述屏蔽板之间的间隙内形成密封的电磁屏蔽结构;
所述移动式支架安装在所述舱体的下方以带动所述舱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屏蔽板为透明屏蔽板,所述透明屏蔽板包括透明板和夹在所述透明板之间的屏蔽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屏蔽板的边缘处设置有外露的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与所述透明屏蔽板内的屏蔽网电连接;
相接的所述透明屏蔽板之间通过所述导电条导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屏蔽板包括屏蔽底板、屏蔽端板和两块屏蔽翻板;
所述两块屏蔽翻板的底边分别连接在所述屏蔽底板的两侧,所述两块屏蔽翻板具有闭合状态,当所述两块屏蔽翻板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两块屏蔽翻板与所述屏蔽底板围成筒状结构,所述屏蔽端板设置在所述筒状结构的第一端,所述筒状结构的第二端为开放式以构成所述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核磁共振检查屏蔽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底板包括导电板和设置在所述导电板下方的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银王义槐董聪坤王振任重山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