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榨油机,具体涉及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
技术介绍
植物中提取食用油有两种工艺方法,分化学取油法和物理取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浸出法(化学)和压榨法(物理),其中压榨法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机械的方法把油从油料中挤压出来。古老的压榨法,需要操作人员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挤压过的油渣中,残油含量相当高,因而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油料资源,现代的压榨法已是工业化自动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残油含量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例如油茶籽制取茶籽油,现有的蛟龙式榨油方式,通常存在出油率低等问题,为了克服上述的油渣中含油量居高不下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升油料出油率降低油渣中含油量的气动增压冲击式榨油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提升油料出油率降低油渣中含油量的气动增压冲击式榨油机。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其包括底座、储料装置、加料装置、压榨顶杆以及气压驱动装置,储料装置固定安装于底座上并且其中包含多个用于容纳油料进行压榨的储料筒,加料装置固定设置于储料装置上并且用于将油料炒热依次输送至储料筒内,压榨顶杆一端与储料筒相对齐并且可在气压驱动装置的冲击驱动下插入至储料筒内,使压榨顶杆对储料筒内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并且 ...
【技术保护点】
1.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储料装置、加料装置、压榨顶杆以及气压驱动装置,储料装置固定安装于底座上并且其中包含多个用于容纳油料进行压榨的储料筒,加料装置固定设置于储料装置上并且用于将油料炒热依次输送至储料筒内,压榨顶杆一端与储料筒相对齐并且可在气压驱动装置的冲击驱动下插入至储料筒内,使压榨顶杆对储料筒内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并且压榨后形成的油渣可由气压驱动装置通过朝向储料筒内注入高压气体向外顶出,朝向储料筒加入油料、对储料筒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将储料筒内的油渣进行外排依次循环进行,压榨顶杆的直径与储料筒的内径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储料装置、加料装置、压榨顶杆以及气压驱动装置,储料装置固定安装于底座上并且其中包含多个用于容纳油料进行压榨的储料筒,加料装置固定设置于储料装置上并且用于将油料炒热依次输送至储料筒内,压榨顶杆一端与储料筒相对齐并且可在气压驱动装置的冲击驱动下插入至储料筒内,使压榨顶杆对储料筒内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并且压榨后形成的油渣可由气压驱动装置通过朝向储料筒内注入高压气体向外顶出,朝向储料筒加入油料、对储料筒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将储料筒内的油渣进行外排依次循环进行,压榨顶杆的直径与储料筒的内径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料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圆形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均与底座固定连接并且两者之间同轴固定设置有薄壁结构的安装筒,安装筒一端开口与安装板一固定密封连接、另一端开口与安装板二固定密封连接,安装筒内同轴设置有实心的转筒且转筒通过轴承分别与安装板一与安装板二转动连接配合,储料筒固定穿设于转筒内且位于转筒的偏心位置,储料筒设置有六个并且沿转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储料筒沿其轴向的两端开口布置并且其中一端与安装板一密封贴合并且可沿着安装板一进行滑动、另一端与安装板二密封贴合并且可沿着安装板二进行滑动,所述转筒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沿其径向且贯穿至储料筒的出油孔,出油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平行于转筒的轴向方向构成一排,出油孔设置有多排并且沿转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所述储料筒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相接通的微孔,微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平行于储料筒的轴向方向构成一排,该排微孔与出油孔相对齐接通,所述安装筒的下方设置有坐落于底座上的收集容器且收集容器开口竖直向上,收集容器与安装筒之间设置有轴向竖直的出油管,出油管的输入端与安装筒的底部连接接通、输出端指向收集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一上开设有贯穿的圆形加料口、柱塞口以及注气口,加料口与柱塞口沿安装板一的轴向上下对称布置并且加料口位于柱塞口的正上方,注气口位于加料口与柱塞口连线的右侧,初始状态下,加料口、柱塞口以及注气口分别与其中一储料筒对接接通,储料筒可通过转筒的逐步转动依次与加料口、柱塞口以及注气口对接接通,加料口与加料装置对接接通并且用于将油料导入至储料筒内,压榨顶杆可活动穿过柱塞口插入至储料筒内并且对储料筒内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气压驱动装置与注气口接通并且可朝向储料筒内注入高压气体并且将该储料筒内的油渣向外顶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二上设置有排料组件,排料组件包括排料管与排料通道,排料管的直径大于等于储料筒的直径并且排料管与注气口同轴设置,排料管贯穿安装板二并且与储料筒相接通,排料通道设置成上端面敞开且前后两端开口布置的矩形薄壁管道结构,排料通道由其输入端指向输出端逐渐向下倾斜布置,排料管道的输入端套接于排料管的输出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二上还设置有排油组件,排油组件开设于安装板二上的过渡槽并且其槽深方向小于安装板二的厚度,过渡槽竖直布置并且位于安装板二的下边缘处,过渡槽槽底的上部设置成与柱塞口同轴布置的圆形钢制滤网其钢制滤网的网孔设置成微孔状,钢制滤网将过渡槽与储料筒连接接通,过渡槽槽底的下部与安装筒与转筒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连接接通,过渡槽的开口处可拆卸设置有与其密封连接配合的密封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油茶籽进行提油的冲击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料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转筒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传动轴一以及传动轴二,旋转电机固定安装于底座上,传动轴一与传动轴二的端部均转动设置于底座上,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轴一以及传动轴二的轴向均平行于转筒的轴向,旋转电机可将其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上并且驱动传动轴一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传动轴一可将其自身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二上并且驱动传动轴二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传动轴二可将自身动力传递至转筒上并且驱动转动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
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与传动轴一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带传动组件一可将旋转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上并且驱动传动轴一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传动轴一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一、传动轴二的驱动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一并且从动齿轮一与主动齿轮一相啮合,转筒的转动轴延伸至安装板一的外部并且该端为驱动端,传动轴二输出端与转筒转动轴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间歇槽轮传动组件,间歇槽轮传动组件用于将传动轴二上的动力传递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能静,张勤,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七茗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