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感现象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8089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6:46
一种自感现象演示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面固定安装一个竖向的支撑座,支撑座为导电材质,支撑座顶部铰接连接单刀手柄的一端,单刀手柄为导电材质,底座顶面开设一弧形凹槽,单刀手柄另一端手柄底部固定连接弧形齿条的一端,弧形齿条的另一端位于弧形凹槽内且能沿之移动,弧形齿条的圆心落于单刀手柄和支撑座的铰接处,底座内开设一纵向的盲孔,盲孔与弧形凹槽内部相通,盲孔后端固定连接导向杆和弹簧的一端,导向杆位于弹簧内部,盲孔内部设有一纵向的螺杆,螺杆为宽距螺杆。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能自动断开电路,使老师在闭合单刀开关后可远离试验台,将整个实验画面全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没有视觉死角,单次实验过程延长,能更好的体现实验效果。

A demonstration device of self induction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感现象演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自感实验教学领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感现象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它是由于导体本身电流变化而引起的。自感现象在各种电器设备和无线电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正确理解掌握自感现象及其应用,对人们生活、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在课堂上做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自感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现场演示实验的教学,能引导学生从物理实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关,然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老师为达到教学目的,需要一直站在实验台一侧重复通断电源,影响学生视线,重复操作费力,人为通断电速度过快,不利于学生细致观察实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感现象演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感现象演示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面固定安装一个竖向的支撑座,支撑座为导电材质,支撑座顶部铰接连接单刀手柄的一端,单刀手柄为导电材质,底座顶面开设一弧形凹槽,单刀手柄另一端手柄底部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感现象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顶面固定安装一个竖向的支撑座(2),支撑座(2)为导电材质,支撑座(2)顶部铰接连接单刀手柄(3)的一端,单刀手柄(3)为导电材质,底座(1)顶面开设一弧形凹槽(4),单刀手柄(3)另一端手柄底部固定连接弧形齿条(5)的一端,弧形齿条(5)的另一端位于弧形凹槽(4)内且能沿之移动,弧形齿条(5)的圆心落于单刀手柄(3)和支撑座(2)的铰接处,底座(1)内开设一纵向的盲孔(6),盲孔(6)与弧形凹槽(4)内部相通,盲孔(6)后端固定连接导向杆(9)和弹簧(10)的一端,导向杆(9)位于弹簧(10)内部,盲孔(6)内部设有一纵向的螺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感现象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顶面固定安装一个竖向的支撑座(2),支撑座(2)为导电材质,支撑座(2)顶部铰接连接单刀手柄(3)的一端,单刀手柄(3)为导电材质,底座(1)顶面开设一弧形凹槽(4),单刀手柄(3)另一端手柄底部固定连接弧形齿条(5)的一端,弧形齿条(5)的另一端位于弧形凹槽(4)内且能沿之移动,弧形齿条(5)的圆心落于单刀手柄(3)和支撑座(2)的铰接处,底座(1)内开设一纵向的盲孔(6),盲孔(6)与弧形凹槽(4)内部相通,盲孔(6)后端固定连接导向杆(9)和弹簧(10)的一端,导向杆(9)位于弹簧(10)内部,盲孔(6)内部设有一纵向的螺杆(7),螺杆(7)为宽距螺杆,螺杆(7)后端开设导向孔(8),导向杆(9)另一端位于导向孔(8)内且能沿之滑动,弹簧(10)另一端固定连接导向孔(8)的内端,盲孔(6)内设有与之中心线共线的齿轮(11),齿轮(11)内圈设有宽距螺纹,螺杆(7)从齿轮(11)内穿过且与之螺纹配合,齿轮(11)前后两面开设与之中心线共线的环形槽(12),齿轮(11)的前后方分别设有数个L型板(13),L型板(13)的一端均与盲孔(6)的内壁固定连接,L型板(13)的另一端均位于对应的环形槽(12)内且能沿之滑动,底座(1)顶面固定安装一开口朝上的C型支座(14),C型支座(14)为导电材质,单刀手柄(3)水平放置时手柄能嵌入C型支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涛陶亚萍张宁崔延超贺翔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