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制陶瓷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72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烧制陶瓷窑炉,包括炉体和炉门,所述炉体下端面安装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固定框架,所述框架与炉体固定连接,所述炉门外表面包裹边框,所述边框与炉门固定连接,所述边框一端通过铰链与框架铰动连接,所述底座前端面等距安装至少两个第一支腿,所述底座后端面等距安装至少两个第二支腿,所述底座下侧设有集尘板,所述底座下端面对称开设两个条形槽,所述集尘板上端面对称安装插板,所述插板上端安插在条形槽内,所述集尘板下端面安装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实现遮挡窑炉下方地面并聚集灰尘,降低窑炉下方灰尘清理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制陶瓷窑炉
本技术是一种烧制陶瓷窑炉,属于窑炉领域。
技术介绍
窑炉是指用于烧制陶瓷器物和雕塑或是令珐琅熔合到金属器物表面的火炉。一般用砖和石头砌成,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大小各种的规格,能采用可燃气体、油或电来运转。目前,窑炉位置安装完毕后,因其不能移动,窑炉下方区域的地面集聚的灰尘因空间狭小清理较费事,清理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烧制陶瓷窑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窑炉位置安装完毕后,因其不能移动,窑炉下方区域的地面集聚的灰尘因空间狭小清理较费事,清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本技术实现遮挡窑炉下方地面并聚集灰尘,降低窑炉下方灰尘清理的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烧制陶瓷窑炉,包括炉体和炉门,所述炉体下端面安装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固定框架,所述框架与炉体固定连接,所述炉门外表面包裹边框,所述边框与炉门固定连接,所述边框一端通过铰链与框架铰动连接,所述底座前端面等距安装至少两个第一支腿,所述底座后端面等距安装至少两个第二支腿,所述底座下侧设有集尘板,所述底座下端面对称开设两个条形槽,所述集尘板上端面对称安装插板,所述插板上端安插在条形槽内,所述集尘板下端面安装橡胶垫。进一步地,所述插板上端面等距安装多个U型框,所述U型框内安装滚轮,所述滚轮与U型框滚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尘板下端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盲孔,所述橡胶垫上端面均匀固定有多个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安插在盲孔内,且橡胶条与盲孔过度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插板下端等距安装有多个三角板,所述三角板与集尘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尘板上端面右侧开设有第一条形口,所述橡胶垫上端面右侧开设有第二条形口,所述第二条形口与第一条形口相重合。进一步地,所述边框下端面远离铰链的一侧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炉体下方设置集尘板,并将集尘板上的两个插板分别安插在底座上的两个条形槽内,完成集尘板位置的放置并实现利用集尘板遮挡炉体下方区域的地面,飘至炉体下方的灰尘集聚在集尘板上,防灰尘集聚在炉体下方区域的地面上,将集尘板缓慢抽出后,便于在宽敞空间中对集尘板上的灰尘进行清理,提高灰尘清理的便捷性,通过在集尘板上安装橡胶垫,在抽拉集尘板时,橡胶垫沿着地面滑动,起到防集尘板在抽拉过程中与地面摩擦产生异响的作用,同时还起到防护集尘板的作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烧制陶瓷窑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烧制陶瓷窑炉中底座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烧制陶瓷窑炉中插板、橡胶垫与集尘板的帐篷示意图;图中:1-炉体、2-框架、3-底座、4-第一支腿、5-集尘板、6-插板、7-橡胶垫、8-边框、9-万向轮、10-支杆、11-第二支腿、12-炉门、13-条形槽、14-滚轮、15-U型框、16-盲孔、17-橡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烧制陶瓷窑炉,包括炉体1和炉门12,炉体1下端面安装底座3,底座3上端面固定框架2,底座3与框架2共同起到支撑炉体1的作用。框架2与炉体1固定连接,炉门12外表面包裹边框8,边框8与炉门12固定连接,边框8一端通过铰链与框架2铰动连接,边框8起到防护炉门12的作用。底座3前端面等距安装至少两个第一支腿4,底座3后端面等距安装至少两个第二支腿11,在底座3上安装第一支腿4和第二支腿11,实现架起底座3的目的,使底座3远离地面,起到防潮的作用。底座3下侧设有集尘板5,底座3下端面对称开设两个条形槽13,集尘板5上端面对称安装插板6,插板6上端安插在条形槽13内,通过在炉体1下方设置集尘板5,并将集尘板5上的两个插板6分别安插在底座3上的两个条形槽13内,完成集尘板5位置的放置并实现利用集尘板5遮挡炉体1下方区域的地面,飘至炉体1下方的灰尘集聚在集尘板5上,防灰尘集聚在炉体1下方区域的地面上,将集尘板5缓慢抽出后,便于在宽敞空间中对集尘板5上的灰尘进行清理,提高灰尘清理的便捷性。集尘板5下端面安装橡胶垫7,通过在集尘板5上安装橡胶垫7,在抽拉集尘板5时,橡胶垫7沿着地面滑动,起到防集尘板5在抽拉过程中与地面摩擦产生异响的作用,同时还起到防护集尘板5的作用。插板6上端面等距安装多个U型框15,U型框15内安装滚轮14,滚轮14与U型框15滚动连接,在插板6上安装U型框15并在U型框15内滚动安装滚轮14,将插板6安插在底座3上的条形槽13内时,滚轮14与条形槽13内表面相接触并发生滚动,降低插板6与底座3之间的摩擦阻力。集尘板5下端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盲孔16,橡胶垫7上端面均匀固定有多个橡胶条17,橡胶条17安插在盲孔16内,且橡胶条17与盲孔16过度配合,将橡胶垫7上的橡胶条17安插在集尘板5上的盲孔16内,完成橡胶垫7与集尘板5的组装,需要更换橡胶垫7时,将橡胶条17从盲孔16内抽出,随后将新的橡胶垫7上的橡胶条17安插在盲孔16内,完成橡胶垫7的更换。插板6下端等距安装有多个三角板,三角板与集尘板5固定连接,在插板6与集尘板5之间安装三角板,提高插板6与集尘板5连接的机械强度。集尘板5上端面右侧开设有第一条形口,橡胶垫7上端面右侧开设有第二条形口,第二条形口与第一条形口相重合,通过在集尘板5上开设第一条形口以及在橡胶垫7上开设有与第一条形口相重合的第二条形口,为抽拉集尘板5提供抓握空间。边框8下端面远离铰链的一侧安装有支杆10,支杆10下端安装有万向轮9,开启炉门12时,炉门12带动边框8围绕铰链转动,边框8通过支杆10带动万向轮9沿着地面滚动,从而支杆10与万向轮9共同对炉门12进行支撑,实现均衡支撑炉门12的目的,同时降低铰链的负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制陶瓷窑炉,包括炉体(1)和炉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下端面安装底座(3),所述底座(3)上端面固定框架(2),所述框架(2)与炉体(1)固定连接,所述炉门(12)外表面包裹边框(8),所述边框(8)与炉门(12)固定连接,所述边框(8)一端通过铰链与框架(2)铰动连接,所述底座(3)前端面等距安装至少两个第一支腿(4),所述底座(3)后端面等距安装至少两个第二支腿(11),所述底座(3)下侧设有集尘板(5),所述底座(3)下端面对称开设两个条形槽(13),所述集尘板(5)上端面对称安装插板(6),所述插板(6)上端安插在条形槽(13)内,所述集尘板(5)下端面安装橡胶垫(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制陶瓷窑炉,包括炉体(1)和炉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下端面安装底座(3),所述底座(3)上端面固定框架(2),所述框架(2)与炉体(1)固定连接,所述炉门(12)外表面包裹边框(8),所述边框(8)与炉门(12)固定连接,所述边框(8)一端通过铰链与框架(2)铰动连接,所述底座(3)前端面等距安装至少两个第一支腿(4),所述底座(3)后端面等距安装至少两个第二支腿(11),所述底座(3)下侧设有集尘板(5),所述底座(3)下端面对称开设两个条形槽(13),所述集尘板(5)上端面对称安装插板(6),所述插板(6)上端安插在条形槽(13)内,所述集尘板(5)下端面安装橡胶垫(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制陶瓷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6)上端面等距安装多个U型框(15),所述U型框(15)内安装滚轮(14),所述滚轮(14)与U型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婷洁钟忠刘春意
申请(专利权)人:景德镇水流星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