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威琦专利>正文

一种大豆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70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豆烘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筒形烘干腔体(1),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和圆形侧面Ⅰ(2)和圆形侧面Ⅱ(3)相连接,所述圆形侧面Ⅰ(2)的圆心开有通槽Ⅰ(4),所述通槽Ⅰ(4)为波浪形烘干管(6)和热风管(7)连接处,所述圆形侧面Ⅱ(3)的圆心开有通槽Ⅱ(8),所述通槽Ⅱ(8)为波浪形烘干管(6)与旋转电机(9)连接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边搅拌边烘干,深入大豆堆的内部,解决大豆烘干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烘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豆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的大豆烘干为外部加热烘干,易造成烘干不均匀的问题,且由于烘干塔高于厂房或车间的高度,使建造烘干塔的厂房或车间需要加高屋顶,给建筑厂房或车间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烘干装置,可以边搅拌边烘干,深入大豆堆的内部,解决大豆烘干不均匀的问题,且本装置可放入厂房或车间内,无需屋顶加高。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豆烘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筒形烘干腔体1,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和圆形侧面Ⅰ2和圆形侧面Ⅱ3相连接,所述圆形侧面Ⅰ2的圆心开有通槽Ⅰ4,所述通槽Ⅰ4为波浪形烘干管6和热风管7连接处,所述圆形侧面Ⅱ3的圆心开有通槽Ⅱ8,所述通槽Ⅱ8为波浪形烘干管6与旋转电机9连接处;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上端设置潮气抽出板10,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底端均布烘干球11;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左上端或由上端设置大豆进口12,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右下端或左下端设置大豆出口13。进一步的,所述通槽Ⅰ4内设置轴承Ⅰ5,所述轴承Ⅰ5的内圈和波浪形烘干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波浪形烘干管6的一端与热风管7紧固连接;所述通槽Ⅱ8内装入旋转电机9的输出轴,所述旋转电机9的输出轴和波浪形烘干管6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潮气抽出板10为弧形,所述潮气抽出板10紧贴筒形烘干腔体1的内顶面,所述潮气抽出板10上均布吸气孔,所述潮气抽出板10与多个抽气管14的底端连通,所述抽气管14的顶端均装入弧形抽气罩15,所述弧形抽气罩15的顶端设置抽风机16。进一步的,所述波浪形烘干管6上均匀开有出气孔6-1,烘干球11上均匀开有出气孔11-1,所述波浪形烘干管6和烘干球11均连通热风管7,所述热风管7通过热气泵17输送。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电机9的尾端通过电机支架18和筒形烘干腔体1的C型固定架19相连接,所述C型固定架19相对应的设置支腿20,所述支腿20上设置电动千斤顶21。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波浪形烘干管配合加热球试验,使得大豆堆的内部烘干速度相同,且底部不易翻到的部分也可按照正常速度烘干,且不会造成烘干不均匀。2.本技术的潮气抽出板面积较单一吸气管道吸潮气面积大,是超期排出速度呈几倍增加,缩短烘干时间,节能增加效率。3.本技术的筒形烘干腔体使烘干无死角,大豆在其内部转动更顺畅。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大豆烘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筒形烘干腔体1,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和圆形侧面Ⅰ2和圆形侧面Ⅱ3相连接,所述圆形侧面Ⅰ2的圆心开有通槽Ⅰ4,所述通槽Ⅰ4为波浪形烘干管6和热风管7连接处,所述圆形侧面Ⅱ3的圆心开有通槽Ⅱ8,所述通槽Ⅱ8为波浪形烘干管6与旋转电机9连接处;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上端设置潮气抽出板10,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底端均布烘干球11;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左上端或由上端设置大豆进口12,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右下端或左下端设置大豆出口13。进一步的,所述通槽Ⅰ4内设置轴承Ⅰ5,所述轴承Ⅰ5的内圈和波浪形烘干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波浪形烘干管6的一端与热风管7紧固连接;所述通槽Ⅱ8内装入旋转电机9的输出轴,所述旋转电机9的输出轴和波浪形烘干管6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潮气抽出板10为弧形,所述潮气抽出板10紧贴筒形烘干腔体1的内顶面,所述潮气抽出板10上均布吸气孔,所述潮气抽出板10与多个抽气管14的底端连通,所述抽气管14的顶端均装入弧形抽气罩15,所述弧形抽气罩15的顶端设置抽风机16。进一步的,所述波浪形烘干管6上均匀开有出气孔6-1,烘干球11上均匀开有出气孔11-1,所述波浪形烘干管6和烘干球11均连通热风管7,所述热风管7通过热气泵17输送。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电机9的尾端通过电机支架18和筒形烘干腔体1的C型固定架19相连接,所述C型固定架19相对应的设置支腿20,所述支腿20上设置电动千斤顶21。本装置必要时可以在波浪形烘干管6上设置边长为15cm的翻片,帮助大豆翻转,此种情况为大豆潮气大于平均值时。电动千斤顶21可以帮助筒形烘干腔体1向出口方向倾斜,保证筒形烘干腔体1内的大豆输出干净。加热球11交错均布设置。每个加热球11的下端开有热气通槽11-2,所述热气通槽11-2连通热风管7。经试验大豆烘干效率提升20%,时间平均缩短15-25分钟;试验测试以一吨大豆为测试对象。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烘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筒形烘干腔体(1),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和圆形侧面Ⅰ(2)和圆形侧面Ⅱ(3)相连接,所述圆形侧面Ⅰ(2)的圆心开有通槽Ⅰ(4),所述通槽Ⅰ(4)为波浪形烘干管(6)和热风管(7)连接处,所述圆形侧面Ⅱ(3)的圆心开有通槽Ⅱ(8),所述通槽Ⅱ(8)为波浪形烘干管(6)与旋转电机(9)连接处;/n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上端设置潮气抽出板(10),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底端均布烘干球(11);/n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左上端或由上端设置大豆进口(12),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右下端或左下端设置大豆出口(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烘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筒形烘干腔体(1),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和圆形侧面Ⅰ(2)和圆形侧面Ⅱ(3)相连接,所述圆形侧面Ⅰ(2)的圆心开有通槽Ⅰ(4),所述通槽Ⅰ(4)为波浪形烘干管(6)和热风管(7)连接处,所述圆形侧面Ⅱ(3)的圆心开有通槽Ⅱ(8),所述通槽Ⅱ(8)为波浪形烘干管(6)与旋转电机(9)连接处;
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上端设置潮气抽出板(10),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底端均布烘干球(11);
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左上端或由上端设置大豆进口(12),所述筒形烘干腔体(1)的右下端或左下端设置大豆出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豆烘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槽Ⅰ(4)内设置轴承Ⅰ(5),所述轴承Ⅰ(5)的内圈和波浪形烘干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波浪形烘干管(6)的一端与热风管(7)紧固连接;
所述通槽Ⅱ(8)内装入旋转电机(9)的输出轴,所述旋转电机(9)的输出轴和波浪形烘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威琦
申请(专利权)人:冯威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