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轴向泄压功能的门阀,及具有该门阀的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371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有轴向泄压功能的门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阀体内部的转阀芯;所述阀体内设有转阀腔,阀体上设有与所述转阀腔相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转阀芯设置于转阀腔内,转阀芯的一端伸出于所述阀体,转阀芯的另一端封闭于所述阀体内部;所述转阀芯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卸油腔,卸油腔通过转阀芯侧壁上的通孔与所述出油通道相通;所述转阀芯的内端部上设有与所述卸油腔相通的卸油槽。该具有轴向泄压功能的门阀可解决转阀控制所存在的渗油导致的腔内压力增大的问题,并将上述渗出的液压油重新引入液压系统中,从而保证转阀能够正常工作。

A gate valve with axial pressure relief function and a transplanter with the gate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轴向泄压功能的门阀,及具有该门阀的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轴向泄压功能的门阀,及具有该门阀的插秧机。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其不仅替代了人工插植作业的过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插秧的功效和插植质量,实现了合理密植,其规范的栽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插秧机工作的时候,将秧苗以群体状态整齐放入秧箱,苏子和秧箱的横向移动,使取秧器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按农艺要求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取秧器再按一定轨迹回至秧箱取秧。插秧机在插秧的时间,由于地面有坑洼,因此为了保证插秧的成活率和插秧深度,需要实时根据地面情况进行调节。如上所述,插秧机在工作时一方面需要通过HST控制车辆前行和后退,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油缸控制苗台高度;上述HST和油缸的控制均由液压阀所控制。现有的控制高速插秧机苗台升降的阀,功能较单一,如公开号为“CN20176683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一种新型控制插秧机插秧深度的液压装置,并公开如下方案:包括油箱体,所述油箱体前后端面固定有转阀总成和泵端盖总成,螺接固定在泵端盖总成上的齿轮泵总成位于所述油箱体内部,所述泵端盖总成包括一泵端盖和一固定在其上的连接盘,所述泵端盖与所述油箱体的后端面螺接,传动轴间隙配合的安装在所述连接盘内;且其后端露出所述连接盘的后端面,所述齿轮泵总成包括齿轮泵体,在齿轮泵体的泵室腔内安装有一对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的后端轴间隙配合的插接在泵端盖内,和所述传动轴前端固定连接,安装在齿轮泵体内的溢流阀通过工艺孔和所述泵室腔连通。本装置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好的耐久性。进一步地,其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记载:所述转阀总成包括一转阀体,该转阀体上成型有一贯穿转阀体左右端面转阀阀芯腔,该转阀体阀芯腔通过工艺孔和所述齿轮泵体的泵腔室连通,一转阀芯安装在该转阀体阀芯腔内,并且该转阀芯的螺纹部露出所述转阀体的前端面,所述转阀体上设有回油接口和液压缸接口,所述转阀体螺接固定在所述油箱体前端面上。上述方案中,转阀体上设有转阀阀芯腔,内安装有转阀芯,控制回油接口和液压缸接口之间的油路通断。但由于转阀芯是转动设置于转阀阀芯腔内,故转阀芯与转阀腔内壁之间并无法完全保证密封,存在液压油渗透;但若由液压油持续积累,则会导致转阀腔内压力增大,进而可能将上述转阀芯顶出或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阀,该门阀可解决转阀控制所存在的渗油导致的腔内压力增大的问题,并将上述渗出的液压油重新引入液压系统中,从而保证转阀能够正常工作。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该插秧机具有上述门阀。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门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阀体内部的转阀芯;所述阀体内设有转阀腔,阀体上设有与所述转阀腔相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转阀芯设置于转阀腔内,转阀芯的一端伸出于所述阀体,转阀芯的另一端封闭于所述阀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阀芯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卸油腔,卸油腔通过转阀芯侧壁上的通孔与所述出油通道相通;所述转阀芯的内端部上设有与所述卸油腔相通的卸油槽。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门阀,该门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阀体内部的转阀芯,转阀芯设置于转阀腔内,用于控制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之间的通断。该方案中,转阀芯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卸油腔,并在转阀芯的内端部上设有与所述卸油腔相通的卸油槽;当渗透的液压油流至转阀芯的内端部上时,会由卸油槽流入卸油腔,并最终返回出油通道排出。采用如此方案,可解决转阀控制所存在的渗油导致的腔内压力增大的问题,并将上述渗出的液压油重新引入液压系统中,从而保证转阀能够正常工作。作为优选,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封闭转阀腔一侧开口的螺塞,螺塞与所述转阀芯的内端部相抵。作为优选,所述转阀芯的阀芯侧壁上还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多条等压槽,上述等压槽的设置是为了保证转阀芯周向所受到的压力一致。作为优选,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转阀腔相通的油口A、油口P、油口T1和油口T2,油口P与转阀腔之间的通道为进油通道,油口T1、油口T2与转阀腔之间的通道为出油通道;所述转阀芯于转阀腔内用于同步控制油口T1、油口T2分别与油口P的油路通断。作为优选,所述转阀腔内壁与转阀芯之间构成第一腔室,油口P、油口T1和油口T2与转阀腔的第一腔室相通,转阀芯在第一腔室内同步控制油口T1、油口T2分别与油口P的油路通断;所述转阀腔内壁与转阀芯之间还构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不相通;油口T1、油口T2与转阀腔的第二腔室通过油路连接相通,所述卸油腔通过转阀芯侧壁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上述方案中,其中的油口P为连接液压源的进油口,油口T1是连接下一路液压装置,作为出油口,油口A和油口T2分别连接油缸小腔室和油缸大腔室,作为进出油口。所述转阀芯在第一腔室内同步控制油口T1、油口T2分别与油口P的油路通断;油口T1、油口T2与转阀腔的第二腔室通过油路连接相通,为了解决的问题是在门阀向油口A送油时,油缸小腔室的储油量变大,活塞运动将油缸大腔室内的液压油压出,并由油口T2流入第二腔室后由油口T1排出。进一步地,在此方案中,卸油腔通过转阀芯侧壁上的通孔与所述第二腔室相通,当渗透的液压油流至转阀芯的内端部上时,会由卸油槽流入卸油腔,并最终返回至转阀腔的第二腔室,最终经出油通道由油口T1排出。一种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门阀。该插秧机采用该门阀,可解决转阀控制所存在的渗油导致的腔内压力增大的问题,并将上述渗出的液压油重新引入液压系统中,从而保证转阀能够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插秧机整体示意图。图2为苗台上的插植深浅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门阀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门阀控制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5为门阀控制装置连接连接插值离合器部分的示意图。图6为门阀控制装置的驱动块结构示意图。图7为门阀外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门阀一侧剖开示意图。图9为门阀的第一剖面示意图。图10为门阀的第二剖面示意图。图11为门阀中的转阀芯结构示意图。图12为插秧机所用的液压系统示意图。图13为HST操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具有轴向泄压功能的门阀,包括阀体(31),以及设置于阀体(31)内部的转阀芯(32);所述阀体(31)内设有转阀腔,阀体(31)上设有与所述转阀腔相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转阀芯(32)设置于转阀腔内,转阀芯(32)的一端伸出于所述阀体(31),转阀芯(32)的另一端封闭于所述阀体(3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阀芯(32)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卸油腔(324),卸油腔(324)通过转阀芯(32)侧壁上的通孔(326)与所述出油通道相通;所述转阀芯(32)的内端部上设有与所述卸油腔(324)相通的卸油槽(325)。/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轴向泄压功能的门阀,包括阀体(31),以及设置于阀体(31)内部的转阀芯(32);所述阀体(31)内设有转阀腔,阀体(31)上设有与所述转阀腔相通的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转阀芯(32)设置于转阀腔内,转阀芯(32)的一端伸出于所述阀体(31),转阀芯(32)的另一端封闭于所述阀体(3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阀芯(32)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卸油腔(324),卸油腔(324)通过转阀芯(32)侧壁上的通孔(326)与所述出油通道相通;所述转阀芯(32)的内端部上设有与所述卸油腔(324)相通的卸油槽(3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轴向泄压功能的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31)内设有用于封闭转阀腔一侧开口的螺塞(35),螺塞(35)与所述转阀芯(32)的内端部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轴向泄压功能的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阀芯(32)的阀芯侧壁上还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多条等压槽(323)。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济荣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