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6989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于管道管体的缺陷,根据类型选择其中一种,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一批次检测结果A,并以此作为基准,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二批次检测结果B;其中,第二批次的检测时间要早于第一批次的检测时间;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对两批次检测到的缺陷进行对齐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可对不同批次内检测得到的管体缺陷数据进行对齐,从而可以有效利用两次内检测数据,确定管体缺陷的演变过程和演变规律等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与天然气管道
,具体涉及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的发展,内检测及其评价已成为掌握管道安全状态最有效的方法,中国油气长输管道已全面开展内检测工作;管道内检测作业由专业第三方内检测公司承担,且一条管道开展下一次内检测时间最长不超过8年,部分损伤严重的管道3~5年就会开展一次内检测,对于企业来说,同一条管道两次内检测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缺陷数据,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技术手段,导致两批次的缺陷信息无法进行关联,从而不能有效的利用两批次的内检测数据来准确计算腐蚀缺陷腐蚀速率,分析凹陷的变形演变、焊缝缺陷的严重变化等,因此无法掌握管体损伤严重程度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及装置。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包括:对于管道管体的缺陷,根据类型选择其中一种,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一批次检测结果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对于管道管体的缺陷,根据类型选择其中一种,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一批次检测结果A,并以此作为基准,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二批次检测结果B;其中,第二批次的检测时间要早于第一批次的检测时间;/n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对两批次检测到的缺陷进行对齐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于管道管体的缺陷,根据类型选择其中一种,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一批次检测结果A,并以此作为基准,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二批次检测结果B;其中,第二批次的检测时间要早于第一批次的检测时间;
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对两批次检测到的缺陷进行对齐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对两批次检测到的缺陷进行对齐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先进行缺陷里程的对齐,并在缺陷里程对齐的基础上,进行缺陷环向分布的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先进行缺陷里程的对齐,并在缺陷里程对齐的基础上,进行缺陷环向分布的对齐,具体包括:
找出A组中的第一个缺陷A1,根据其里程L(A1)和环向分布H(A1),判断[L(A1)-L,L(A1)+L]的里程区域内,B组缺陷Bx的里程L(Bx)是否落入,若L(Bx)∈[L(A1)-L,L(A1)+L]区间,则判断[H(A1)-H,H(A1)+H]环向分布区域内B组缺陷Bx的环向位置H(Bx)是否落入,若H(Bx)∈[H(A1)-H,H(A1)+H],则A1与Bx为管道上的同一个缺陷,同时记录这一合并缺陷的缺陷编号,并以缺陷A1的缺陷位置信息为合并缺陷的位置信息;其中,L为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H为预设的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
依次查找A组中的其他缺陷A2,A3,A4,……的里程区间[L(A2)-L,L(A2)+L],[L(A3)-L,L(A3)+L],[L(A4)-L,L(A4)+L]……和环向分布区间[H(A2)-H,H(A2)+H],[H(A3)-H,H(A3)+H],[H(A4)-H,H(A4)+H]……内是否有B组缺陷落入,若有,则表示A2,A3,A4,……分别与这些缺陷属于管道上的同一个缺陷,同时记录这些合并缺陷的缺陷编号,并以A组中对应缺陷的缺陷位置信息为合并缺陷的位置信息;
若B组缺陷中没有缺陷落入A组中第x个缺陷Ax的里程区间和环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燕王晓霖汪春付吴斌王勇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