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柳青专利>正文

冷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754 阅读:4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机壳部分、电器控制盒、冷却循环机构、排风机构组成的冷空机,在机壳出风口安装转向叶片及转向传动机构,下机壳底部由万向脚轮支承,机内排风机构的主电机轴两端分别直接连接固定两个风轮,这种冷空机致冷量大,耗电少,成本低,模拟自然风,保持人体所需的一定空气湿度,能适应各种优劣环境,维修清洗搬移方便,振动噪声小,性能优良。(*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中的致冷设备。现有的室内空调机,如日本进口的窗式空调机,采用氟里昂压缩循环致冷,致冷效果好,但构造复杂,价格昂贵,耗电大,维修困难,工作环境要求高,且致冷后空气干燥,不能保持人体所需要的一定湿度,中国专利90211483.2提供了一种“家用空调机”,采用上下水箱储水,下水箱的水由小水泵泵至上水箱,水再通过三面过滤门循环,热风过滤后的凉风由电动机带动的风叶轮吹出,致冷容量大,耗电少,能适应各种恶劣工作环境,维修方便,成本低,具有人体所需的一定空气湿度,但设计中电机通过皮带轮传动一个风叶轮,因而振动和噪音大,三面过滤门网为各自单独套入的门块,制造成本高,安装维修清洗不便,同时出风口缺少转向叶片,底脚无移动轮,搬移困难,这些设计上的不足之处影响了该机的性能和推广。本技术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冷却水循环过滤致冷、致冷容量大、并能保持人体必需的一定空气湿度、振动噪声小、维修清洗移动方便、模拟自然风、耗电少成本低的冷空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冷空机采用上下底水箱储水,下水箱的水由小水泵泵至上水箱,上水箱的水通过机体上的三面填充过滤材料的过滤框架渗下循环,回收至下水箱,外面热空气经过过滤框架冷却后成为凉风,并由电机带动的风叶轮从机体内吹出,在机壳正面的出风口安装有转向叶片及转向传动机构,机壳底部由万向脚轮支承,机内排风机构的主电机轴两端分别直接连接固定两个风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局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局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后视局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小水泵结构剖视图。由附图可知,这种冷空机的机壳部分包括有机盖板1、上机壳2、下机壳3、后背板5,机壳底部由万向脚轮4支承,机盖板1由交连6连接在上机壳2上,后背板5上安装有加水盒25,机壳上还安装有电器控制盒7,电器控制盒7包括有控制面板8、调速旋扭9、电子定时旋扭10、启动按扭11、电源开关12、自然风开关13、转向开关14、冷风开关15,在机壳的出风口安装有转向叶片及转向传动机构,包括有转向框架19、直向叶片20、横向叶片21、横连接板22、转向电机23、直连接板24,转向电机23通过偏心连杆连接并带动直连接板24,直连接板24又连接并带动直向叶片20转动,横连接板22连接并带动横向叶片21,手动横连接板22,即可手动横向叶片21的偏转角,机内的排风机构包括有蜗壳18、主电机16、风轮17,蜗壳18连接固定在机壳2内,主电机16也由支架与机壳连接固定,风轮17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主电机16轴两端,机内的冷却循环机构则包括有加水盒25、下水箱26、上水箱28、进水管29、溢水管30、过滤框架31、内网32、过滤材料33、水管34、出水管35及小水泵27,加水盒25固定在机壳的后背板5外侧,并连通下水箱26,小水泵27一端伸入下水箱26内,另一端通过进水管29连接至上水箱28,溢水管30一端伸至上水箱28内,并保持一定高度,另一端连通下水箱,上水箱28底部的三边边框附近具有多个下水小孔,水可进入过滤框架31的上水槽,上水槽上又有若干渗水小孔,水可渗入过滤框架31填充的过滤材料33,渗下的水由过滤框架31的下水槽回收,进入水管34,水管34连通溢水管30,这样,循环后的水可回收至下水箱26,小水泵27则由小水泵电机36、电机联轴器37、弹性块38、泵联轴器39、轴承40、挡水圈41、泵轴42、轴套43、轴承44、泵体45、叶轮46、进口端盖47、螺钉48组成,如图5所示,这种小水泵的泵轴42由于采用不锈钢轴,轴套43采用尼龙轴套,并增设了一个挡水圈41,同时只使用一个轴承44,因而性能大大提高。这种冷空机由于采用冷却水三面循环过滤,出风口横向、竖向转动叶片调节风向以及电机带动风轮从机内向外吹风等新颖结构,因而致冷容量大,耗电少,制造容易,成本低,外形美观大方,能适用各种优劣环境,模拟自然风,并保持人体所需的一定的空气湿度,使人感到凉爽舒适,同时振动噪声小,维修清洗移动方便,该机设计新颖、经济适应,可广泛用于商店、车间、食堂、办公室、舞厅及各种公共场所,对于广大家庭也非常适应,是一种市场广阔、经久耐用的新产品。附图标注说明1-机盖板 2-上机壳3-下机壳 4-万向脚轮5-后背板 6-交连7-电器控制盒 8-控制面板9-调速旋扭 10-电子定时旋扭11-启动按扭 12-电源开关13-自然风开关 14-转向开关15-冷风开关 16-主电机17-风轮 18-蜗壳19-转向框架 20-直向叶片21-横向叶片 22-横连接板23-转向电机 24-直连接板25-加水盒 26-下水箱27-小水泵 28-上水箱29-进水管 30-溢水管31-过滤框架 32-内网33-过滤材料 34-水管35-出水管 36-小水泵电机37-电机联轴器 38-弹性块39-泵联轴器 40-轴承41-挡水圈 42-泵轴43-轴套 44-轴承45-泵体 46-叶轮47-进水端盖 48-螺钉权利要求1.一种由机壳部分、电器控制盒、冷却循环机构、排风机构组成的冷空机,具有上、下水箱(28、26)、小水泵(27)、填充过滤材料(33)的过滤框架(31)、主电机(16)、风轮(17)、蜗壳(18)及水管等主要部件,本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机壳(2)正面的出风口安装有转向叶片及转向传动机构(19、20、21、22、23、24),下机壳(3)底部由万向脚轮(4)支承,机内排风机构的主电机(16)轴两端分别直接连接固定两个风轮(17)。2.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空机,其特征在于转向叶片及转向传动机构包括有转向框架(19)、直向叶片(20)、横向叶片(21)、横连接板(22)、转向电机(23)、直连接板(24),转向电机(23)通过偏心连杆连接并带动直连接板(24),直连接板(24)又连接并带动直向叶片(20),横连接板(22)连接并带动横向叶片(21)。3.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空机,其特征在于电器控制盒(7)包括有控制面板(8)、调速旋扭(9)、电子定时旋扭(10)、启动按扭(11)、电源开关(12)、自然风开关(13)、转向开关(14)、冷风开关(15)。4.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空机,其特征在于机壳部分包括有机盖板(1)、上机壳(2)、下机壳(3)、后背板(5),后背板(5)上安装有加水和(25)。5.根据权利要求1的冷空机,其特征在于小水泵由小水泵电机(36)、电机联轴器(37)、弹性块(38)、泵联轴器(39)、轴承(40)、挡水圈(41)、泵轴(42)、轴套(43)、轴承(44)、泵体(45)、叶轮(46)、进口端盖(47)、螺钉(48)组成,泵轴(42)采用不锈钢轴,轴套(43)采用尼龙轴套。专利摘要一种由机壳部分、电器控制盒、冷却循环机构、排风机构组成的冷空机,在机壳出风口安装转向叶片及转向传动机构,下机壳底部由万向脚轮支承,机内排风机构的主电机轴两端分别直接连接固定两个风轮,这种冷空机致冷量大,耗电少,成本低,模拟自然风,保持人体所需的一定空气湿度,能适应各种优劣环境,维修清洗搬移方便,振动噪声小,性能优良。文档编号F24F5/00GK2144266SQ9223513公开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机壳部分、电器控制盒、冷却循环机构、排风机构组成的冷空机,具有上、下水箱(28、26)、小水泵(27)、填充过滤材料(33)的过滤框架(31)、主电机(16)、风轮(17)、蜗壳(18)及水管等主要部件,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在机壳(2)正面的出风口安装有转向叶片及转向传动机构(19、20、21、22、23、24),下机壳(3)底部由万向脚轮(4)支承,机内排风机构的主电机(16)轴两端分别直接连接固定两个风轮(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柳青
申请(专利权)人:杨柳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