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732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1:51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该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层;该触控层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凸起及第一虚拟电极;该第二电极包括第二凸起及第二虚拟电极。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二凸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二凸起间隔至少一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二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一凸起间隔至少一子像素的尺寸。本申请通过增加虚拟电极所占对应电极的比例、以及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相对边长,以增加了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互容值,提高了产品在悬浮触控下多指同轴的电容变化量,增强了触控基板的触控灵敏度。

Touch base and touch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屏越来越普遍用于平板电脑、智慧手机等电子装置中。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式触控屏在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最为广泛,传统电容屏是以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导电膜作为触控电极的材料,此种电容屏具有价格高昂、电阻值大、不易弯折等缺点。而金属网格(MetalMesh)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上述ITO触控电极的缺陷。目前,悬浮触控是一种新型的触控技术,它让用户使用手机的时候无需碰触屏幕(即触摸屏处于未接地状态)就可以完成手机操作。但是现有的触控屏在良好的进行实体触控的前提下,悬浮触控的灵敏度较小,影响用户体验。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触控基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以解决现有触控屏的悬浮触控灵敏度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其包括衬底及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及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n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第一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一电极,任一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外围的至少一第一连接区,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凸起;/n沿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一第二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二电极,任一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外围的至少一第二连接区,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凸起;/n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相互嵌合,以形成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及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
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一第一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一电极,任一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外围的至少一第一连接区,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凸起;
沿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一第二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方向排列并依次相连的第二电极,任一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外围的至少一第二连接区,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凸起;
所述第一凸起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第二凸起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区与所述第二连接区相互嵌合,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部;
任一所述第一电极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内,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绝缘设置;
任一所述第二电极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二虚拟电极,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电极内,所述第二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绝缘设置;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或所述第二凸起之间间隔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二凸起间隔至少一子像素的尺寸,所述第二虚拟电极与所述第一凸起间隔至少一子像素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
任一所述第一电极内的所述第一虚拟电极的数量与任一所述第二电极内的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数量相等;
任一所述第一电极内的所述第一虚拟电极的形状与任一所述第二电极内的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
任一所述第一连接区与任一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图形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起及所述第二凸起呈十字形部。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义超叶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