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614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输送机,包括下框板、升降调节结构、传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下框板的内部配合设有下部传送带,下框板的前侧右侧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过下框板的前壁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下部传送带的转轴固定连接,升降调节结构对称设置于下框板的上端四角,升降调节结构的上端与上框板的底面四角配合连接,上框板的内部配合设有上部传送带,该双层输送机,操作简单,便于调节上下层的间距,满足不同高度物料的输送,保证输送的适宜性,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便于调节上层输送机构的驱动方式,上层输送机构可以选择通过传动受力还是主动驱动受力,解决负载过大损坏驱动设备或负载过小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输送机
本技术涉及输料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层输送机。
技术介绍
随着高产高效的工作面出现,输送机向大运量、大功率、大带宽方向发展,双层输送机占地空间小,运输量大,满足了使用需求,因此双层输送机应运而生,备受青睐,但传统的双层输送机存在诸多问题,操作繁琐,不便移动锁止,不便于调节上下层的间距,不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物料的输送,输送的适宜性不佳,无形中增加了人员的工作负担,不便于调节上层输送机构的驱动方式,对上层输送机构不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通过传动受力还是主动驱动受力,无法解决负载过大损坏驱动设备或负载过小能源浪费的问题,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双层输送机的实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双层输送机,操作简单,满足不同高度物料的输送,减轻了人员的工作负担,便于调节上层输送机构的驱动方式,解决负载过大损坏驱动设备或负载过小能源浪费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输送机,包括下框板、升降调节结构、传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板(1)、升降调节结构(4)、传动结构(7)和第二驱动结构(8);/n下框板(1):所述下框板(1)的内部配合设有下部传送带(2),下框板(1)的前侧右侧设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下框板(1)的前壁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下部传送带(2)的转轴固定连接;/n升降调节结构(4):升降调节结构(4)对称设置于下框板(1)的上端四角,升降调节结构(4)的上端与上框板(5)的底面四角配合连接,上框板(5)的内部配合设有上部传送带(6),上部传送带(6)右侧的转轴均延伸至上框板(5)的外侧;/n传动结构(7):所述传动结构(7)配合设置于上部传送带(6)右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板(1)、升降调节结构(4)、传动结构(7)和第二驱动结构(8);
下框板(1):所述下框板(1)的内部配合设有下部传送带(2),下框板(1)的前侧右侧设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下框板(1)的前壁通孔并通过联轴器与下部传送带(2)的转轴固定连接;
升降调节结构(4):升降调节结构(4)对称设置于下框板(1)的上端四角,升降调节结构(4)的上端与上框板(5)的底面四角配合连接,上框板(5)的内部配合设有上部传送带(6),上部传送带(6)右侧的转轴均延伸至上框板(5)的外侧;
传动结构(7):所述传动结构(7)配合设置于上部传送带(6)右侧转轴的后端,且与下部传送带(2)右侧转轴的后端配合安装;
第二驱动结构(8):所述第二驱动结构(8)设置于上框板(5)的前侧右端,且与上部传送带(6)右侧转轴的前端配合安装;
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9),所述控制开关组(9)设置于下框板(1)的前侧,控制开关组(9)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电机(3)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9)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结构(4)包括螺纹筒(41)、螺柱(42)、圆块(43)和万向球节(44),所述螺纹筒(41)对称设置于下框板(1)的上端四角,螺柱(42)与对应的螺纹筒(41)螺纹连接,圆块(43)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晓雨卢昌远赵正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呈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