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扎带机器自动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48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扎带机器自动下料机构,包括底板,底板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顶部与底部的正面均开设有凹槽,固定框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并且固定框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该扎带机器自动下料机构,电机工作带动转动板转动,单次输送固定数量的工件,使该结构能够按一定的数量分批下料,方便后续进行打包或包装,使整个包装流程能够有序进行,提高了实用性,工件进入固定框后,伸缩杆工作能够将偏移或歪斜的工件推到正常方向,防止发生卡料的现象,提高了可靠性及工作效率。

An automatic cutting mechanism of the b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扎带机器自动下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包装设备
,具体为一种扎带机器自动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为了使各种柱状工件方便装卸、盘点、码垛,且为了保护工件不受损,在工件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工件进行包装,在对管道或者其他柱状物体进行包装时,经常在工件捆绑完成后,需要利用下料结构将工件转移,远离扎带机器,并进入下一工序进行打包,以方便运输。现有的扎带机器自动下料机构一般只是将捆扎好的工件从扎带机器上取下,无法控制每次出料的个数,实用性较低,且现有的下料机构下料过程中工件杂乱,容易导致工件在进入下一工序时产生卡顿现象,这时就需要人工去调整工件的摆放,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扎带机器自动下料机构,解决了无法控制每次出料的个数,实用性较低,及笑料过程中工件杂乱,易卡顿,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扎带机器自动下料机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并且固定框(3)顶部与底部的正面均开设有凹槽(4),所述固定框(3)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并且固定框(3)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5)与第二支撑板(6)相对一侧之间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并且转动杆(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顶部与底部及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板(9),所述转动板(9)的顶部贯穿凹槽(4)并延伸至凹槽(4)的正上方,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扎带机器自动下料机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并且固定框(3)顶部与底部的正面均开设有凹槽(4),所述固定框(3)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并且固定框(3)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5)与第二支撑板(6)相对一侧之间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并且转动杆(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顶部与底部及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板(9),所述转动板(9)的顶部贯穿凹槽(4)并延伸至凹槽(4)的正上方,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第二支撑板(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扎带机器自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1)远离电机(10)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6)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6)的左侧,所述活动杆(11)位于第二支撑板(6)左侧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前军黄露瑶范秀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吉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