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星控制力矩陀螺次结构
本技术涉及卫星遥感
,尤其涉及卫星控制力矩陀螺次结构。
技术介绍
高分辨率敏捷机动小卫星已成为卫星遥感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国际上大多数高分辨率成像对地观测小卫星都是此类具有敏捷姿态机动能力的卫星。高分辨率敏捷卫星成像模式决定了平台必须能提供大范围快速姿态机动能力和快速稳定的姿态动力学特性。为了实现快速姿态机动,除了选择轻小型星上设备,采用紧凑型构型布局设计和整星设计优化,以尽量减小整星转动惯量外,还必须考虑采用大力矩输出的姿态控制执行部件。目前,从控制部件产品来看,常用的动量轮最大输出力矩0.1~0.5Nm,不能满足快速姿态机动要求,因此,需要选择具有更大输出力矩的控制部件,控制力矩陀螺具有大力矩输出能力,为了适应卫星快速姿态机动要求,需要将控制力矩陀螺通过次结构安装于卫星主结构上。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541847U)公开了小卫星控制力矩陀螺次结构,该次结构经整体铸造和精加工组合完成,主要有7个特征面组成,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为次结构提供的控制力矩陀螺安装面,即第一安 ...
【技术保护点】
1.卫星控制力矩陀螺次结构,至少包括具有安装底面(11)的安装主体(1),所述安装底面(11)按照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隔振平台(2),所述隔振平台(2)至少包括与所述安装底面(11)连接的上平台(21)、与卫星主体连接的下平台(22)以及位于所述上平台(21)和下平台(22)之间的若干隔振单元(2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单元(23)按照能够将控制力矩陀螺产生的多自由度扰动转换为沿其轴向的往复移动和枢转以使得所述隔振单元(23)在单一平面内转动从而提高承载能力的方式分别与所述上平台(21)和下平台(22)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卫星控制力矩陀螺次结构,至少包括具有安装底面(11)的安装主体(1),所述安装底面(11)按照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隔振平台(2),所述隔振平台(2)至少包括与所述安装底面(11)连接的上平台(21)、与卫星主体连接的下平台(22)以及位于所述上平台(21)和下平台(22)之间的若干隔振单元(2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单元(23)按照能够将控制力矩陀螺产生的多自由度扰动转换为沿其轴向的往复移动和枢转以使得所述隔振单元(23)在单一平面内转动从而提高承载能力的方式分别与所述上平台(21)和下平台(2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单元(23)至少包括若干彼此独立且轴向不同的伸缩杆(231)、第一连接机构(232)和第二连接机构(233),其中,
所述伸缩杆(231)的一端按照能够使得所述伸缩杆(231)沿其轴向枢转且绕该端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32)与所述上平台(21)铰接,所述伸缩杆(231)的另一端按照能够使得所述伸缩杆(231)沿其轴向枢转且绕该端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机构(233)与所述下平台(22)铰接,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并且所述上平台(21)按照与所述下平台(22)彼此平行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31)至少包括第一连接杆(231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311)连接的波纹管(2312),其中,
所述波纹管(2312)按照能够受所述第一连接杆(2311)挤压/拉伸而发生形变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2311)沿其轴向移动的方式改变所述伸缩杆(23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2312)内至少设置有隔离筒(3),所述隔离筒(3)按照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311)的端部连接以使得所述波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峰,任维佳,杜志贵,陈险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