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车厢,所述车厢的一侧顶部焊接有两个车把手,车厢的另一侧设置为开口,所述车厢的底部一侧转动安装有两个万向轮,车厢的一侧焊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大径车轮,车厢位于两个大径车轮之间,所述车厢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挡板,且挡板靠近固定座的一侧与车厢的另一侧活动接触,挡板与车厢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挡板的设置便于从一侧堆叠放置模具,达到便于人员装卸,降低安全隐患,且通过大径车轮和万向轮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高通过性,有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
本技术涉及精密铸造模具辅助工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
技术介绍
在铸造生产过程中,模具作为必备生产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从模具库和生产车间之间往复转运,模具使用中发生的磨损、碰伤、工艺浇口的变更,客户图纸尺寸变更修理等因素,模具需要从模具库至模具修理车间的来回转运,模具重量大,并且规格不同,有时需要一次性转运比较多的模具数量,模具多层码放转运,容易模具坠落造成模具损伤,并有砸伤工人脚部的安全隐患。现有的模具转运车大致二种结构,一种由四个小轮组成的平板推车,具有厢体较低,模具装卸方便的优点,但是小轮通过性差,并且不能码放多层,多层码放时容易导致模具坠落砸伤模具本身和工作人员;另一种则为大轮结构,由于厢体位置太高,重型模具装卸不便,也具有模具坠落的安全隐患,因此极需一种安全高效,可以多层装载,通过性好的专用模具转运小车来满足生产中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车厢,所述车厢的一侧顶部焊接有两个车把手,车厢的另一侧设置为开口,所述车厢的底部一侧转动安装有两个万向轮,车厢的一侧焊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大径车轮,车厢位于两个大径车轮之间,所述车厢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挡板,且挡板靠近固定座的一侧与车厢的另一侧活动接触,挡板与车厢相适配,所述车厢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矩形槽,且矩形槽的两侧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三角块,三角块靠近挡板的一侧为倾斜面,所述挡板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矩形孔,且矩形孔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定位杆,定位杆上活动套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部与矩形孔的顶部内壁之间焊接有同一个活动套设在定位杆上的弹簧,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内并焊接有卡杆,且卡杆靠近挡板的一侧与三角块远离挡板的一侧相接触,卡杆的底端转动安装有滚轮,且滚轮与三角块的倾斜面相配合,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挡板外并焊接有拉头。优选的,所述车厢的顶部一侧焊接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销轴,销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且两个第一轴承的外圈均与挡板靠近固定座的一侧顶部相焊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开设有方孔,且方孔的四侧内壁上均嵌套有滚珠,定位杆位于四个滚珠之间,滚珠与定位杆的外侧滚动接触。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底部焊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两个第二轴承的内圈均与转轴的外侧固定套装。优选的,两个大径车轮内均设有内圆环,且内圆环的内侧与转轴的外侧焊接固定,内圆环的外侧与对应的大径车轮的内侧之间呈环形焊接有多个弧形支撑条。优选的,所述卡杆的底部焊接有支撑片,且支撑片的一侧焊接有圆轴,滚轮的一侧设有圆孔,圆孔内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圈与圆轴的外侧固定套装。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万向轮、车厢、大径车轮、车把手、挡板、固定座、转轴、矩形槽、三角块、矩形孔、定位杆、连接杆、卡杆、滚轮、滚珠、拉头、第一轴承与弹簧相配合,向上拉动拉头,拉头通过连接杆带动卡杆向上移动并对弹簧压缩,卡杆带动滚珠向上移动并与三角块的顶端错开时,此时向上掀开挡板,挡板带动两个第一轴承的外圈转动并反转至车厢的顶部,此时人员能够把模具从车厢远离固定座的一侧开口处放入堆叠,降低搬运抬升高度,降低掉落砸伤风险,节省体力,堆放完成后,把挡板回转复位,挡板通过定位杆带动连接杆回转,连接杆通过卡杆带动滚轮挤压三角块的倾斜面,在挤压力下,滚轮向上移动并通过卡杆带动连接杆向上对弹簧压缩,当滚轮与三角块的顶部错开时,此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复位并通过连接杆带动卡杆向下复位,此时三角块对卡杆限制,从而固定了挡板,通过两个车把手推动行驶,当行经排水沟时,按压车把手,使载有模具的车厢连同万向轮向上翘起,此时推动小车,越过路障或排水沟,减小按压力,万向轮落至地面,此时再推动小车前进,利用大径车轮非常好的通过性,直接行经路障或排水沟,达到高通过性。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挡板的设置便于从一侧堆叠放置模具,达到便于人员装卸,降低安全隐患,且通过大径车轮和万向轮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高通过性,有利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的A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万向轮、2车厢、3大径车轮、4车把手、5挡板、6固定座、7转轴、8矩形槽、9三角块、10矩形孔、11定位杆、12连接杆、13卡杆、14滚轮、15滚珠、16拉头、17第一轴承、1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车厢2,车厢2的一侧顶部焊接有两个车把手4,车厢2的另一侧设置为开口,车厢2的底部一侧转动安装有两个万向轮1,车厢2的一侧焊接有固定座6,且固定座6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转轴7,转轴7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大径车轮3,车厢2位于两个大径车轮3之间,车厢2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挡板5,且挡板5靠近固定座6的一侧与车厢2的另一侧活动接触,挡板5与车厢2相适配,车厢2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矩形槽8,且矩形槽8的两侧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三角块9,三角块9靠近挡板5的一侧为倾斜面,挡板5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矩形孔10,且矩形孔10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定位杆11,定位杆11上活动套设有连接杆12,且连接杆12的顶部与矩形孔10的顶部内壁之间焊接有同一个活动套设在定位杆11上的弹簧18,连接杆12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8内并焊接有卡杆13,且卡杆13靠近挡板5的一侧与三角块9远离挡板5的一侧相接触,卡杆13的底端转动安装有滚轮14,且滚轮14与三角块9的倾斜面相配合,连接杆12的另一端延伸至挡板5外并焊接有拉头16,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挡板5的设置便于从一侧堆叠放置模具,达到便于人员装卸,降低安全隐患,且通过大径车轮3和万向轮1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高通过性,有利于使用。本技术中,车厢2的顶部一侧焊接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支撑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均焊接有销轴,销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17,且两个第一轴承17的外圈均与挡板5靠近固定座6的一侧顶部相焊接,连接杆12的顶部开设有方孔,且方孔的四侧内壁上均嵌套有滚珠15,定位杆11位于四个滚珠15之间,滚珠15与定位杆11的外侧滚动接触,固定座6的底部焊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且两个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车厢(2),所述车厢(2)的一侧顶部焊接有两个车把手(4),车厢(2)的另一侧设置为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的底部一侧转动安装有两个万向轮(1),车厢(2)的一侧焊接有固定座(6),且固定座(6)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转轴(7),转轴(7)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大径车轮(3),车厢(2)位于两个大径车轮(3)之间,所述车厢(2)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挡板(5),且挡板(5)靠近固定座(6)的一侧与车厢(2)的另一侧活动接触,挡板(5)与车厢(2)相适配,所述车厢(2)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矩形槽(8),且矩形槽(8)的两侧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三角块(9),三角块(9)靠近挡板(5)的一侧为倾斜面,所述挡板(5)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矩形孔(10),且矩形孔(10)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定位杆(11),定位杆(11)上活动套设有连接杆(12),且连接杆(12)的顶部与矩形孔(10)的顶部内壁之间焊接有同一个活动套设在定位杆(11)上的弹簧(18),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8)内并焊接有卡杆(13),且卡杆(13)靠近挡板(5)的一侧与三角块(9)远离挡板(5)的一侧相接触,卡杆(13)的底端转动安装有滚轮(14),且滚轮(14)与三角块(9)的倾斜面相配合,所述连接杆(12)的另一端延伸至挡板(5)外并焊接有拉头(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通过性模具转运小车,包括顶部为开口设置的车厢(2),所述车厢(2)的一侧顶部焊接有两个车把手(4),车厢(2)的另一侧设置为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的底部一侧转动安装有两个万向轮(1),车厢(2)的一侧焊接有固定座(6),且固定座(6)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转轴(7),转轴(7)上固定套设有两个大径车轮(3),车厢(2)位于两个大径车轮(3)之间,所述车厢(2)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挡板(5),且挡板(5)靠近固定座(6)的一侧与车厢(2)的另一侧活动接触,挡板(5)与车厢(2)相适配,所述车厢(2)的另一侧底部开设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矩形槽(8),且矩形槽(8)的两侧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三角块(9),三角块(9)靠近挡板(5)的一侧为倾斜面,所述挡板(5)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矩形孔(10),且矩形孔(10)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同一个定位杆(11),定位杆(11)上活动套设有连接杆(12),且连接杆(12)的顶部与矩形孔(10)的顶部内壁之间焊接有同一个活动套设在定位杆(11)上的弹簧(18),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槽(8)内并焊接有卡杆(13),且卡杆(13)靠近挡板(5)的一侧与三角块(9)远离挡板(5)的一侧相接触,卡杆(13)的底端转动安装有滚轮(14),且滚轮(14)与三角块(9)的倾斜面相配合,所述连接杆(12)的另一端延伸至挡板(5)外并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付向华,徐以军,房家乐,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宏盛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