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压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620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稳压送风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控制器连接的主送风风机和次送风风机,以及设置在最末端的送风管路,在主送风风机和次送风风机的出口处分别设有主、次送风缓冲区,在主、次送风缓冲区和送风管路之间设有送风切换区;在次送风缓冲区上设有次送风自动风阀,在主、次送风缓冲区和送风切换区之间分别设有主送风自动切换阀和次送风自动切换阀,在主、次送风缓冲区,送风管路和送风切换区内均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微压传感器。在主、次送风风机的进风口端设有空调部分。通过上述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以不间断的保持系统压差稳定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稳压送风系统
技术介绍
室内空气质量的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同时在很多工业生产 领域,也与空气质量息息相关。比如在医药、电子和化纤等领域,均需要 风压稳定的送风系统来保证生产必需的工艺环境。而在化纤领域,很多时 候都是二十四小时连续不间断的生产,这就对送风系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而目前应用在化纤领域的送风系统, 一般包括空调部分,控制器和与 控制器连接的主送风风机和次送风风机,以及连通生产现场的送风管路。 所述的空调部分包括有回风机,主、次送风风机,在所述回风机和主、次 送风风机之间依次设有混风区、 一次过滤区、 一次加热区、喷淋加湿区、 表冷区和二次加热区。经过空调部分工艺的洁净的风,在主送风风机和次 送风风机的作用下,直接通过送风管路送到加工现场。上述的送风系统, 在遇到机器维护或者出现需要维修的时候,直接将主送风风机的一侧关闭, 用次送风风机代替主送风风机的作用。但是在这个次送风风机代替主送风 风机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送风管路中压差的不稳定,从而导致生产 工艺现场的压差不稳定,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不间断送 风,保持送风压差稳定的稳压送风系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包括控制器,和控制器连接的主送风风机和次送风风机,以及设置在末端的 送风管路,在主送风风机和次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处分别设有主送风缓冲区 和次送风缓冲区,在所述主、次送风缓冲区和送风管路之间设有送风切换区;主送风风机和主送风缓冲区连通,所述次送风风机和次送风缓冲区连 通,所述主、次送风缓冲区相互独立隔开;在次送风缓冲区内设有次送风 自动风阀,在次送风缓冲区和送风切换区之间设有次送风自动切换阀,在 主送风缓冲区和送风切换区之间设有主送风自动切换阀;在所述主、次送 风缓冲区,送风管路和送风切换区内均设有微压传感器;所述主、次送风自 动切换阀,次送风自动风阀和微压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温湿度合适的洁净风分别进入主送风风机和次送风风机。主、次送风 风机所输出的风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两条独立的路径的。在主送风自动 切换阀打开、次送风自动切换阀关闭、次送风自动风阀打开的情况下,主 送风风机,主送风缓冲区和送风切换区是连通的;而次送风风机,次送风 缓冲区也是连通的,且跟主送风缓冲区和送风切换区是隔开的。通过主送 风风机的风,依次经过主送风缓冲区、主送风自动切换阀、送风切换区最 后进入送风管路到达生产现场;通过次送风风机的风,依次经过次送风缓 冲区和次送风自动风阀进入生产现场。当主送风风机需要维护或维修的时 候,关闭次送风自动风阀,再打开次送风自动切换阀,最后关闭主送风自 动切换阀,让风依次经过次送风风机、次送风缓冲区、次送风自动切换阀 和送风切换区进入送风管路,到达生产现场。为了保证最终压差的稳定, 在主、次送风缓冲区,送风管路和送风切换区内均设置微压传感器,而且主、 次送风自动切换阀,次送风自动风阀和微压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通过 微压传感器测量到的压差变化,通过控制器控制主、次送风自动切换阀, 次送风自动风阀的关闭或开启。当维护或维修结束以后,可以按照上述的方式,再次启动主送风风机。在采用了上述系统设计之后,可以保证送达生产现场的风的压差始终稳定。作为优选,在所述送风管路和送风切换区之间设有过滤带。 过滤带可以进一步净化所输送的风,使得生产现场的工艺环境质量更好。作为优选,在所述主送风风机和次送风风机的进风口端设有处理空气 洁净度和温湿度的空调部分。在不同的生产现场对空气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主、次送风风机将风 送入生产现场前,需要先对空气进行处理,使送入的风符合生产工艺的要 求。在主、次送风风机之前设有空调部分,可以有效的将空气处理到合适 的洁净度和温湿度。作为优选,在所述空调部分依次包括有回风机,排风阀,混风阀,新 风阀, 一次过滤区、 一次加热区、喷淋加湿区、表冷区和二次加热区。在本技术中,空调部分和目前所使用的基本是一样的,包括依次 包括有回风机,排风阀,混风阀,新风阀, 一次过滤区、 一次加热区、喷 淋加湿区、表冷区和二次加热区。空气在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以在洁净度 和温湿度方面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送风缓冲区和切换区,并安装上微 压传感器,在通过控制器控制主、次送风自动切换阀和次送风自动风阀, 使得本技术可以不间断地送风,保持送风压差稳定,从而保证生产的 连续进行,工艺稳定,避免因送风系统的维护和维修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 体的说明。实施例l: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中主要包括有空调部分,控制 器6,和与控制器6连接的主送风风机1和次送风风机2,以及设置在最末 端的送风管路3。所述空调部分从右至左包括回风机8,排风阀81,混风阀 9,新风阀82, 一次过滤区91、 一次加热区92、喷淋加湿区93、表冷区94 和二次加热区95。空气在经过上述区块之后,分别平行进入主送风风机1 和次送风风机2。在所述主、次送风机l、 2的出风口处分别设有主送风缓 冲区11和次送风缓冲区21,在所述主、次送风缓冲区ll、 21和送风管路 3之间还设有送风切换区4。而在送风切换区4和送风管路3之间设有二次 过滤带7。所述主送风风机1与主送风缓冲区11连通,而主送风缓冲区11 又与送风切换区4相连通。在主送风缓冲区11与送风切换区4之间设有主 送风自动切换阀12。所述的次送风风机2与次送风缓冲区21连通,而次送 风缓冲区21又与送风切换区4连通。在次送风缓冲区11与送风切换区4 之间设有次送风自动切换阀22,同时还设有一个次送风自动风阀23。所述 的主送风缓冲区11和次送风缓冲区21相互独立,分别通过主、次送风自 动切换阀12、 22与送风切换区4连通。同时在所述主送风缓冲区ll、次送 风缓冲区21、送风切换区4和送风管路3内均设有微压传感器5。所述微 压传感器5、主、次送风自动切换阀12、 22、次送风自动风阀23均连接在 控制器6上。所述微压传感器5可以辨别极小的压差,并及时准确的将信 息传递给控制器6。微压传感器5通过比较次送风缓冲区21和送风切换区 4之间的压差,决定次送风自动切换阀22的开关;通过比较主送风缓冲区 11和送风切换区4之间的压差,决定主送风自动切换阀12的开关。在本技术工作时,经过空调部分处理的空气分别进入主、次送风风机l、 2,所述主、次送风风机l、 2均为变频控制。主送风风机l送出的 风依次经过主送风缓冲区11、主送风自动切换阀12、送风切换区4和过滤 带7进入送风管路3,最后到达生产现场;在这个过程中,在主送风缓冲区 11形成压差Pb在送风切换区4内形成压差P2,在送风管路3中形成压差P, 而压差P为所需的工艺条件,当P稳定的时候P" P2也相对稳定。而次送风 风机2的风则是作为环境条件在次送风缓冲区21内形成压差P3,经过次送 风自动风阀23送到现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压送风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控制器连接的主送风风机和次送风风机,以及设置在最末端的送风管路,其特征在于在主送风风机(1)和次送风风机(2)的出风口处分别设有主送风缓冲区(11)和次送风缓冲区(21),在所述主、次送风缓冲区(11、21)和送风管路(3)之间设有送风切换区(4);主送风风机(1)和主送风缓冲区(11)连通,所述次送风风机(2)和次送风缓冲区(21)连通,所述主、次送风缓冲区(11、21)相互独立隔开;在次送风缓冲区(21)内设有次送风自动风阀(23),在次送风缓冲区(21)和送风切换区(4)之间设有次送风自动切换阀(22),在主送风缓冲区(11)和送风切换区(4)之间设有主送风自动切换阀(12);在所述主、次送风缓冲区(11、21),送风管路(3)和送风切换区(4)内均设有微压传感器(5);所述主、次送风自动切换阀(12、22),次送风自动风阀(23)和微压传感器(5)均与控制器(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坚伟戴洪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正方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