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亚明专利>正文

一种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451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该交换装置,包括主风道部分和通风道部分,主风道部分中的主风道管为圆形标准管,在主风道管的室内端设有风机,中部设有止回阀,另一端设有防护罩。通风道部分中通风道管为圆形标准管,通风道管中设有止回阀,室外端设有防护罩。该装置由于采用标准圆形管道,因此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该交换装置的圆形安装孔不会改变墙体承重性能,破坏建筑物的固有的力学特性,同时较小尺寸的安装孔有效克服了非法入侵等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风机来吸入外部空气或风机从室内抽出空气使用,实现室内环境控制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强制空气对流、交换而实现室内环境控制的空气交换装置,特别是适用于通讯基站上使用的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通过强制空气对流、交换实现室内环境控制的空气交换装置,普遍采用在带有安装板的箱体上,设有一组风机和一个风道窗,使用时将风道窗打开,风机工作,风机使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强制对流、交换,实现室内环境控制的目的。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安装时需要在安装墙上开有较大的矩形安装孔,矩形安装孔会影响建筑物固有结构的力学特性,给安装使用带来麻烦,而且易造成非法侵入等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无人值守的通讯基站,现有技术的缺点显得更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安装孔会影响建筑物固有结构的力学特性和易造成非法侵入等安全隐患的技术不足,本技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主要部件采用标准材料制造、可降低制造成本而且不会带来安全隐患的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包括主风道部分和通风道部分,主风道部分中的主风道管为标准圆管,在主风道管的室内端设有风机,中部设有止回阀,另一端设有防护罩。通风道部分,通风道管为标准圆管,通风道管中设有止回阀,室外端设有防护罩。主风道管和通风道管的外圆上分别设有控制止回阀开启或关闭的控制电机,止回阀分别与控制电机连接。防护罩分别套装在主风道管和通风道管上。主风道管上止回阀和防护罩之间设有空气过滤器。通风道管上止回阀和防护罩之间设有空气过滤器。主风道管和通风道管上分别设有供安装固定和密封使用的法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由于本技术安装尺寸小,而且为圆孔,不会出现由于安装孔洞过大而带来非法侵入的安全隐患,同时安装孔不会造成对建筑物结构力学特性的破坏。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主风道部分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通风道部分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主风道部分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通风道部分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主风道部分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通风道部分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主风道部分示意图。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4通风道部分示意图。图中1主风道管,2风机,3止回阀,4防护罩,5通风道管,6止回阀,7防护罩,8控制电机,9控制电机,10空气过滤器,11空气过滤器,12法兰,13法兰。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实施例1和实施例2,本技术包括主风道部分和通风道部分,主风道部分中的主风道管1为标准圆管,在主风道管1的室内端设有风机2,中部设有止回阀3,另一端设有防护罩4,通风道部分中通风道管5为标准圆管,通风道管5中设有止回阀6,室外端设有防护罩7。为使本技术实现自动控制,主风道管1和通风道管5的外圆上分别设有控制止回阀3和止回阀6开启或关闭的控制电机8和控制电机9,止回阀3和止回阀6分别与控制电机8和控制电机9连接,止回阀3和止回阀6靠控制电机8和控制电机9的自动控制,实现开启或关闭。为使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防护罩4和防护罩7套装在主风道管1和通风道管5上并固定。在主风道管1上止回阀3和防护罩4之间设有空气过滤器10。本技术在正压送风使用,即风机用来吸入外部空气使用时,主风道部分的风机2将室外空气经主风道管1,防护罩4、空气过滤器10、止回阀3吸入室内,防护罩4防止昆虫、老鼠,鸟类等通过主风道管1进入室内,空气过滤器10是对吸入室内的空气灰尘过滤,止回阀3在风机2工作时由控制电机8控制开启,在风机2不工作时由控制电机8控制关闭,室内空气经通风道部分的通风道管5、止回阀6、防护罩7排出室外,止回阀6在需要排风时,由控制电机9控制开启,否则处于关闭状态,防护罩7防止昆虫、老鼠,鸟类等通过通风道管5进入室内。参看附图5、附图6、附图7、附图8,实施例3和实施例4,本技术在负压送风使用,即风机用将室内空气抽出室外使用时,主风道部分的风机2将室内空气经主风道管1、止回阀3、防护罩4、抽出室外。室外空气经通风道部分的通风道管5、防护罩7、空气过滤器11、止回阀6进入室内。空气过滤器11对经通风道管5进入室内的空气灰尘过滤。为便于安装和保证安装位置的密封,本技术主风道管1和通风道管5上,分别设有供安装固定和密封使用的法兰12和法兰13。通过法兰12和法兰13将主风道管1和通风道管5固定安装在墙体上。本技术的防护罩4和防护罩7可采用不同结构和形式,如本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3采用平面结构,本技术实施例2和实施例4采用凸起结构,本技术可适用于使用各种标准防护罩。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使用标准材料制造,如主风道管1,通风道管5可采用标准PVC管材等材料制造,防护罩4和防护罩7可采用标准防护罩,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主风道管1,通风道管5采用标准圆管,便于在墙面上开圆形安装孔,圆形安装孔不会造成对建筑物结构力学特性的破坏,由于安装孔较小也不会留下非法侵入的安全隐患。权利要求1 一种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包括主风道部分和通风道部分,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主风道部分中的主风道管(1)为标准圆管,在主风道管(1)的室内端设有风机(2),中部设有止回阀(3),另一端设有防护罩(4),B所述的通风道部分,通风道管(5)为标准圆管,通风道管(5)中设有止回阀(6),室外端设有防护罩(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风道管(1)和通风道管(5)的外圆上分别设有控制止回阀(3)和止回阀(6)开启或关闭的控制电机(8)和控制电机(9),止回阀(3)和止回阀(6)分别与控制电机(8)和控制电机(9)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罩(4)和防护罩(7)分别套装在主风道管(1)和通风道管(5)上。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风道管(1)上,止回阀(3)和防护罩(4)之间设有空气过滤器(10)。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道管(5)上止回阀(6)和防护罩(7)之间设有空气过滤器(11)。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其特征在所述主风道管(1)和通风道管(5)上分别设有供安装固定和密封使用的法兰(12)和法兰(13)。专利摘要一种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该交换装置,包括主风道部分和通风道部分,主风道部分中的主风道管为圆形标准管,在主风道管的室内端设有风机,中部设有止回阀,另一端设有防护罩。通风道部分中通风道管为圆形标准管,通风道管中设有止回阀,室外端设有防护罩。该装置由于采用标准圆形管道,因此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该交换装置的圆形安装孔不会改变墙体承重性能,破坏建筑物的固有的力学特性,同时较小尺寸的安装孔有效克服了非法入侵等安全隐患,本技术可用风机来吸入外部空气或风机从室内抽出空气使用,实现室内环境控制的目的。文档编号F24F7/06GK2784803SQ200520023778公开日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境控制空气交换装置,包括主风道部分和通风道部分,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主风道部分中的主风道管(1)为标准圆管,在主风道管(1)的室内端设有风机(2),中部设有止回阀(3),另一端设有防护罩(4),B所述的通风道部分,通风道 管(5)为标准圆管,通风道管(5)中设有止回阀(6),室外端设有防护罩(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陆亚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