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郜天宇专利>正文

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187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该机构包括两个易拆装且可互换的第一水容器(11)及第二水容器(12)、上导水槽(21)和下导水槽(22)、机架(30)、储水装置(40)及供水组件(50)。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活动设置于机架(30)的上下两端近端部,上导水槽(21)和下导水槽(22)分别设置于第一水容器(11)的下方和第二水容器(12)的上方,储水装置(40)设于机架(20)的后侧,并位于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之间,供水组件(50)连接于第一水容器(11)与储水装置(40)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下互换式水箱供水,供水量可调,水箱互换方便快捷,生产及使用成本低且操作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积^J
本技术涉及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空气调节设备,特别是涉及一 种不用水泵和电子控制,生产及使用成本低且操作安全可靠的空气调节设 备的空气加湿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着各种空调设备,如家用空调机、冷气 扇、塔扇、空气清新机、暖风机、电风扇等。由于空调机的购置和使用成 本相对较高,且位置固定而不易移动,因此廉价且实用的小型的冷气扇、 暖风机、电风扇也为许多人所喜爱。其中,冷气扇是一种在进风口处设有 供水装置,通过高速气流将供水装置上的水以水气的状态送出,达到对空 气进行加湿和降温效果的小型设备,其具有体积小,占用室内空间小,移 动及使用方便灵活,与空调机相比成本低且又节能等特点。现有的冷气扇 是在机体内底部装有水箱和与水箱相连的水泵,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送 到机体顶部,由机体顶部喷洒到吸水纸上,再由高速气流将水以水气的状 态送出,这类设备采用电子装置对水泵送水量及湿度等进行控制,由于使 用较为复杂的电子装置及水泵,导致这种装置的结构复杂且体积增大,并 增加了故障点及生产和购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采用上下互换式水箱供水, 供水量可调,水箱互换方便快捷,生产及使用成本低且操作安全可靠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该空气加湿机构包括两个易拆装且可互换的第一水容器及第二水容器; 引导水流用的上导水槽和下导水槽; 一个用于装设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的^i架; 一个储存和散发水分的储水装置;及 一个控制出水及调节出水量用的供水组件;所述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活动设置于机架的上下两端近端部,上 导水槽和下导水槽分别设置于第一水容器的下方和第二水容器的上方,储水装置设于机架的后侧,并位于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之间,供水组件 连接于第一水容器与储水装置之间。第 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是横截面为矩形、圓形或椭圆形的塑料水箱, 在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上分别设有可互换为入水口或出水口的第一 出、入水口及第二出、入水口,且在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的外侧各设 有一个手柄。上导水槽和下导水槽为上部敞口的槽状体,其中,在上导水槽的靠储 水装置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水孔,上导水槽另一侧侧壁外側设有连接 柱;在下导水槽底部设有与第二水容器的第二出、入水口相对的下水口,下导7K槽的一侧侧壁外側设有连接柱。机架由呈竖向设置的前机架和后机架连接而成,前机架和后机架为槽 形壳状体,在后^L架的上下两端近端部设有与第一水容器和第二水容器形 状相对应的水容器座,在后机架外側设有风栅。储水装置包括吸水体及吸水体固定架,其中,吸水体固定架由竖向设 置的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连接而成,固定架的上端与供水组件连接,其下 端与第二水容器连接;吸水体为条块状体,它呈竖向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之间,其上端贴合于上导水槽的设有出水孔的侧壁外侧,其下 端插入下导水槽内。吸水体为吸水纸、海绵或吸水纤维。吸水纸固定架的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为槽形框架,两者为可拆式扣合倒倾斜的导流片。导流片呈弧形,其下边缘靠近吸水纸或与吸水纸相接触。 供水组件包括水容器连接套、阀套、阀杆、弹簧、密封塞、连接套密 封圏及开关柄,其中,所述水容器连接套为三通式管状体,其上端设有内 螺紋,设有内螺紋部分的管体内装有连接套密封圏,水容器连接套管体内 中部通过上隔板和下隔板分隔出密封室,上隔板和下隔板上分别设有上漏 水孔、下漏水孔,在水容器连接套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密封室贯通的外凸的带外螺紋的水平端口;阀套一端螺紋连接于水容器连接套的水平端口 上,阀套内装有可由开关柄带动水平移动或转动的阀杆,该阀杆的一端伸 出水容器连接套外,其另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可随阀杆在 密封室内移动或转动,使上漏水孔、下漏水孔打开或关闭;在阀杆上位于 水阀套内装有弹簧;阀杆的外伸端端部装有可转动开关柄。密封塞是与水容器连接套的密封室内部形状相对应的中空柱状体,其 一端敞口,该敞口端的端面设有两个相对的弧形凹槽,密封塞的另一端的 端盖上开有与阀杆连接的连接孔。开关柄通过销轴可转动连接于阀杆的端部,开关柄一端端部与阀套相 接触,且开关柄绕销轴转动至其第一平面与阀套的端面接触时,水容器连 接套的上漏水孔、下漏水孔被密封塞堵住而关闭;开关柄绕销轴转动至其 第二平面与阀套的端面接触时,密封塞错开或部分错开水容器连接套的上 漏水孔、下漏水孔而使上漏水孔和下漏水孔开启;在上漏水孔、下漏水孔 处于打开状态,开关柄与阀杆同步转动时,通过密封塞堵住上漏水孔、下漏水孔的多少来调节供水量。本技术的贡献在于,它有效解决了现有空气加湿装置结构及控制 复杂,生产及购置成本高等缺陷。本技术巧妙地利用重力原理,将传 统的通过水泵送水改为上下互换式水箱供水,实现了自流式供水,既减少 了水泵和电子控制装置的故障和水泵运行的噪声,又节省了电能。且由于 不用水泵和电子控制,使得加湿装置的生产及使用成本降低,且操作和运 行的安全性能提高。同时,由于上下水箱为抽屉式水箱,互换时拆装方便 快捷。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后侧平面示意图, 图2B为去掉后机架的后视立体示意图,图2C为图2A的A-A剖视图,图 2D为图2C的A部放大图,图2E为图2C的B部放大图。 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储水装置部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供水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立体示意图, 图5B为部件分解示意图,图5C为供水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结构剖视图, 图5D为供水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结构剖视图,图5E为密封塞立体示意图, 图5F为密封塞另一侧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上导7Wt和下导水槽结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6A为上导水槽立体示意图,图6B为下导水槽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列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对本技术不构 成任何限制。本技术主要涉及冷气扇、塔扇、暖风机、空气清新机及空调机等 空气调节设备中用于进口风的送水加湿结构,而不涉及空气调节设备的其它部 分,因jt时其它结构不作详述。参阅图1~图3,本技术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包括第一 水容器ll、第二水容器12、上导水槽21、下导水槽22、机架30、储水装 置40及供水组件50,上述构件连接成如图2A~图2C所示的空气加湿机构, 该机构可装设于冷气扇、塔扇、暖风机、空气清新机及空调机等空气调节 设备的进风口处。所述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结构如图3所示,两个水容器是由塑料制成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水箱式容器,其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 圆形或椭圆形,本例中为矩形,在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上分别 设有一个第一出、入水口 lll及一个第二出、入水口 121,当第一水容器和 第二水容器上下互换时,第一水容器成为第二水容器,相应地,第一水容器的第一出水口便成为第二水容器的入水口,而第二水容器则成为第一水 容器,第二水容器的入水口则成为第一水容器的出水口。在第一水容器和 第二水容器的外側各设有一个手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空气加湿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易拆装且可互换的第一水容器(11)及第二水容器(12);引导水流用的上导水槽(21)和下导水槽(22);一个用于装设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的机架 (30);一个储存和散发水分的储水装置(40);及一个控制出水及调节出水量用的供水组件(50);所述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活动设置于机架(30)的上下两端近端部,上导水槽(21)和下导水槽(22)分别 设置于第一水容器(11)的下方和第二水容器(12)的上方,储水装置(40)设于机架(20)的后侧,并位于第一水容器(11)和第二水容器(12)之间,供水组件(50)连接于第一水容器(11)与储水装置(4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郜天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