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66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车,涉及环卫系统收运技术领域,该垃圾车上设置有底盘车架,该垃圾车包括厢体、进料仓体、装载机构、进料仓盖体、支撑机构、挂载机构和压缩机构,进料仓体设置在厢体后部,用于连接装载机构,装载机构用于装载垃圾,进料仓盖体用于在垃圾倒入后将进料仓体盖住,支撑机构与支撑底座和进料仓盖体形成三角形支体,挂载机构用于将垃圾桶挂起,压缩机构用于将垃圾压入厢体内,推板用于将垃圾推出厢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垃圾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缩车结构密封性不好,易渗漏,在装载和运输过程中,有污水渗漏,上盖结构不合理,密封性不好,气味易扩散到空气中,雨水也容易进入垃圾厢体内造成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卫系统收运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车。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垃圾分类及处理越来越重视,对车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垃圾分类越细,越能体现专车专用,需要车辆专项性能更突出。目前的垃圾车多为侧装式和后装式,侧装式垃圾车的厢体内部设有压板,受空间和结构限制,一次只能装一桶垃圾(240或120L)。目前的后装式压缩车,可同时装两桶垃圾,多采用刮板式压缩垃圾,但在刮板压缩过程中不能继续加料,工作效率低。目前压缩车结构密封性不好,在装载和运输过程中,污水渗漏,上盖结构不合理,密封性不好,气味易扩散到空气中,雨水也容易进入垃圾厢内。因此,目前市场上急需一款装载效率高,容量大、密封性好的一种垃圾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缩车结构密封性不好,易渗漏,在装载和运输过程中,有污水渗漏,上盖结构不合理,密封性不好,气味易扩散到空气中,雨水也容易进入垃圾厢内造成不便的技术问题,通过挂载机构将垃圾桶挂在挂载件上,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一提升臂、第二提升臂的协同工作,将两个120L或240L的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进料仓体内,装载机构和压缩机构相互不干涉,可同时工作,工作效率优于目前的后装式垃圾车,是侧装式垃圾车的两倍,节省工作时间,压缩机构往复运动,将垃圾推送至垃圾厢体中,压缩效果好,垃圾残留率低,卸载垃圾时,推动机构朝向后仓门运动,将垃圾推出厢体,密封条对垃圾厢体和外部具有很好的隔绝效果,避免异味散出,雨水不能进入,垃圾异味也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车,其上设置有底盘车架,包括厢体、进料仓体、装载机构、进料仓盖体、支撑机构、挂载机构、压缩机构及推动机构;进料仓体,设置在厢体后部,所述进料仓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仓侧板,装载机构置于其上;装载机构,所述装载机构由支撑底座、第一提升臂、第一油缸及第二提升臂构成,用于装载垃圾;进料仓盖体,所述进料仓盖体铰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用于在垃圾倒入后将所述进料仓体盖住;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支撑底座、所述进料仓盖体形成三角形支体;挂载机构,所述挂载机构包括旋转轴体和挂载件,所述旋转轴体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提升臂之间,且两端部通过第二轴接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提升臂轴接,所述挂载件数量为两个,且独立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体上,用于将垃圾桶挂起;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压板、第二油缸和第二铰接座,所述压板用于将垃圾从所述进料仓后部压入至厢体内;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部通过第三铰接座与所述进料仓前板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压板上、且朝向所述进料仓体方向,所述第二油缸的另一端部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横向连接杆、第三支撑臂及第四支撑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提升臂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提升臂上形成一相交点,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使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提升臂形成连接;其中,所述进料仓盖体的一侧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进料仓盖体上形成一相交点,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使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一端部形成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横向连接杆的一端部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横向连接杆呈垂直状,该连接部位为第三连接部;所述横向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端部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横向连接杆呈垂直状,该连接部位为第四连接部;所述进料仓盖体的另一侧端设置有第五连接部,在所述进料仓盖体上形成一相交点,通过所述第五连接部使所述第三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臂的一端部形成连接;其中,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称、且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料仓盖体的两端部。进一步的,所述装载机构还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用于将所述进料仓体进行支撑;第一提升臂,所述第一提升臂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轴接部的一侧,并通过所述第二轴接部与所述旋转轴体形成轴接,第二提升臂,所述第二提升臂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座与所述旋转轴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料仓侧板铰接;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提升臂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进料仓盖体底面外圈部、及所述进料仓体与所述厢体的接触面分别粘接有至少一圈密封条,其中,所述密封条为弹性密封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推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厢体内,所述推动机构用于将垃圾推出所述厢体;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板、第三油缸和固定座,在所述推板朝向车头方向的一端通过固定座和第三油缸与所述厢体连接,所述第三油缸用于对所述推板提供驱动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挂载机构将垃圾桶挂在挂载件上,装载机构对垃圾桶进行起升,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一提升臂、第二提升臂的协同工作,将两个120L或240L的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进料仓体内。2、密封条对垃圾厢体和外部具有很好的隔绝效果,避免异味散出,雨水不能进入,垃圾异味也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压板朝向厢体运动将垃圾推送至垃圾厢体中,压缩效果好,推板朝向后仓门运动,将垃圾推出厢体,垃圾残留率低。4、装载机构和压缩机构相互不干涉,可同时工作,工作效率优于目前的后装式垃圾车,是侧装式垃圾车的两倍,节省工作时间。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装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图1的左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图4的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压缩机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垃圾车未装载垃圾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垃圾车装载垃圾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垃圾车卸料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进料仓体;2-装载机构;3-支撑机构;4-挂载机构;5-压缩机构;6-推动机构;7-底盘车架;8-进料仓盖体;9-垃圾桶;10-密封条;11-厢体。101-进料仓前板;102-进料仓侧板。201-支撑底座;202-第一油缸;203-第一轴接部;204-第一提升臂;205-第二提升臂;206-第一铰接座。301-第一支撑臂;302-第二支撑臂;303-横向连接杆;304-第三支撑臂;305-第四支撑臂;306-第一连接部;307-第二连接部;308-第三连接部;309-第四连接部;310-第五连接部。401-旋转轴体;402-第二轴接部;403-挂载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车,其上设置有底盘车架(7)、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11)、进料仓体(1)、装载机构(2)、进料仓盖体(8)、支撑机构(3)、挂载机构(4)、压缩机构(5)及推动机构(6);/n进料仓体(1),设置在所述厢体(11)后部,所述进料仓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仓侧板(102),装载机构(2)置于其上;/n装载机构(2),所述装载机构(2)由支撑底座(201)、第一提升臂(204)、第一油缸(202)及第二提升臂(205)构成,用于装载垃圾;/n进料仓盖体(8),所述进料仓盖体(8)铰接在所述支撑底座(201)上,用于在垃圾倒入后将所述进料仓体(1)盖住;/n支撑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3)与所述支撑底座(201)、所述进料仓盖体(8)形成三角形支体;/n挂载机构(4),所述挂载机构包括旋转轴体(401)和挂载件(403),所述旋转轴体(401)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提升臂(204)之间,且两端部通过第二轴接部(40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提升臂(204)轴接,所述挂载件(403)数量为两个,且独立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体(401)上,用于将垃圾桶(9)挂起;/n压缩机构(5),所述压缩机构(5)包括压板(501)、第二油缸(502)和第二铰接座(503),所述压板用于将垃圾从所述进料仓后部压入至所述厢体(11)内;所述第二油缸(502)的一端部通过第三铰接座(504)与所述进料仓前板(101)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座(503)设置在所述压板(501)上、且朝向所述进料仓体(1)方向,所述第二油缸(502)的另一端部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座(50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车,其上设置有底盘车架(7)、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11)、进料仓体(1)、装载机构(2)、进料仓盖体(8)、支撑机构(3)、挂载机构(4)、压缩机构(5)及推动机构(6);
进料仓体(1),设置在所述厢体(11)后部,所述进料仓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料仓侧板(102),装载机构(2)置于其上;
装载机构(2),所述装载机构(2)由支撑底座(201)、第一提升臂(204)、第一油缸(202)及第二提升臂(205)构成,用于装载垃圾;
进料仓盖体(8),所述进料仓盖体(8)铰接在所述支撑底座(201)上,用于在垃圾倒入后将所述进料仓体(1)盖住;
支撑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3)与所述支撑底座(201)、所述进料仓盖体(8)形成三角形支体;
挂载机构(4),所述挂载机构包括旋转轴体(401)和挂载件(403),所述旋转轴体(401)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提升臂(204)之间,且两端部通过第二轴接部(40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提升臂(204)轴接,所述挂载件(403)数量为两个,且独立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体(401)上,用于将垃圾桶(9)挂起;
压缩机构(5),所述压缩机构(5)包括压板(501)、第二油缸(502)和第二铰接座(503),所述压板用于将垃圾从所述进料仓后部压入至所述厢体(11)内;所述第二油缸(502)的一端部通过第三铰接座(504)与所述进料仓前板(101)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座(503)设置在所述压板(501)上、且朝向所述进料仓体(1)方向,所述第二油缸(502)的另一端部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座(50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臂(301)、第二支撑臂(302)、横向连接杆(303)、第三支撑臂(304)及第四支撑臂(3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升臂(20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06),在所述第一提升臂(204)上形成一相交点,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306)使所述第一支撑臂(301)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提升臂(204)形成连接;
其中,所述进料仓盖体(8)的一侧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07),在所述进料仓盖体(8)上形成一相交点,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307)使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明孙照成孙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海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