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材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相增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材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增材制造是采用材料逐渐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去除-切削加工技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传统的增材制造方法有激光增材、电弧增材、等离子增材等,在航空航天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增材方法都属于熔化增材,存在变形大、增材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包括提供一种增材装置,其可实现搅拌摩擦增材的自动化过程,提高增材效率,简化增材过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包括提供一种增材方法,该方法具有材料适用范围广、效率高及增材层组织性能优良、高效绿色无污染、变形小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可以这样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材装置,其包括供料部、搅拌件及承载件。供料部包括储料箱及供料杆,储料箱的出料口与供料杆的进料口连通。搅拌件具有搅拌轴,搅拌轴设有第一中空空腔,供料杆与搅拌轴同轴设置且容置于第一中空空腔内。储料箱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料部、搅拌件及承载件;/n所述供料部包括储料箱及供料杆,所述储料箱的出料口与所述供料杆的进料口连通;/n所述搅拌件具有管状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设有第一中空空腔,所述供料杆与所述搅拌轴同轴设置,且所述供料杆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中空空腔连通;/n所述储料箱和所述搅拌件均与所述承载件连接且均随承载件的移动而移动,以使所述供料杆挤出的物料经所述搅拌轴的搅拌端摩擦碾压后形成增材层;/n所述承载件由驱动装置驱动移动;/n优选地,所述搅拌轴的壁厚为4mm-1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料部、搅拌件及承载件;
所述供料部包括储料箱及供料杆,所述储料箱的出料口与所述供料杆的进料口连通;
所述搅拌件具有管状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设有第一中空空腔,所述供料杆与所述搅拌轴同轴设置,且所述供料杆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中空空腔连通;
所述储料箱和所述搅拌件均与所述承载件连接且均随承载件的移动而移动,以使所述供料杆挤出的物料经所述搅拌轴的搅拌端摩擦碾压后形成增材层;
所述承载件由驱动装置驱动移动;
优选地,所述搅拌轴的壁厚为4mm-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材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联轴器、第二联轴器及皮带,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承载件连接,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件,所述第一联轴器和所述第二联轴器通过所述皮带传动连接,所述承载件的与所述第二联轴器连接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联轴器具有第二中空空腔,所述搅拌轴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及所述第二中空空腔,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以对容置于所述搅拌轴内的所述供料杆输出的物料进行摩擦碾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杆沿杆身的长度方向设有连续的螺旋槽;
优选地,所述螺旋槽的槽口深度为1mm-8mm;
优选地,相邻两个螺旋槽的槽口之间的间距为1.5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设有用于加入增材物料的接口;
优选地,所述增材装置还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与所述接口连通以对所述储料箱进行加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桂,谭锦红,董春林,邓军,赵运强,苗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中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